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研究

2021-11-10 07:18:25倪兴隆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化法学能力

倪兴隆

摘要:高校是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主要途径,法学教育职业化是高校法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和社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育体系在创新过程中,提高了法学教育职业化的关注度,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有了全面认知,本文针对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的改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字: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创新

0引言

高校的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人才的综合素养。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教育期间,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衔接,致使专业教育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的职业化意识不深刻,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教育模式要积极探索创新,为高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提高保障。

1法学教育职业化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接班人,也是国家的建设人,通过对高校学生法学职业化法培养,为实现法治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高校培养的优秀法律专业人才,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法律方面的服务,对法学教育的影响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还能引导社会民众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学教育职业化教育已被大部分高校采用,通過法学教育职业化模式针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全面认知,更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也是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专业法学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高校要针对法学教育职业化模式不断创新,学生除掌握熟练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2目前我国法学教育职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于法学教育职业化的理解不充分,大部分教师只注重法学理论知识教育,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不大,疏忽了职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致使法学教育职业化的内容和方法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部分教师思想意识薄弱,他们认为法学教育职业化只关系到学生个人,对其没有认知不全面,教育观念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法学教育职业化的进程。教育职业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校要加强法学教育职业化建设力度,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很多高院校对于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比较固定,限制了教师对于法学课程内容和结构地创新。从课程结构角度,可以看到实践课程明显偏少,课程体系中所体现的这种实践与理论的不平衡,直接会影响学生专业方面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部分教师思想较单一,忽视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与社会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较差,很难成为国家目前紧缺的法律专业人才。

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偏向单一化,对于教学的内容、时间和地点比较固定,学生一般对于教课形式比较排斥,但法学教育职业化教学偏重于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之我们现身处信息化时代,若授课还是处于以书本教材为主,势必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达到社会对于职业能力的要求,与高院校培养目标和定位发生较大的偏离,和快速发展的社会难免发生脱节。

3推动法学教育职业化创新的建议和思考

3.1更新教育理念

高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保障,以职业人才培养为其主要的目标。而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人才培养活动载体的先导,只有根据法学教育职业化的新理念要求,除了进行理论知识教育之外,根据专业特点、职业要求和岗位素养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及树德立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目标为本,积极构建教育职业化教学的创模创新,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抗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2创新教育模式

在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教学模式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能适应学生专业培养、职业素养、岗位培养的教学模式。首先,以理论知识作为前导课程,以实践为主体课程,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法学教育课程,作为与职业相符的后续课程,实现知识教学与岗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实现学生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双面发展,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3.3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教师扎实的知识是教书育人的根本。高校教师要增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力度,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知识,可以通过参加专家讲座、专题辅导等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化教学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学习和探索新理论和技术,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知识,积极参加法律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增强法学教育职业化意识和能力,教师只有将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时代法学教育职业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3.4优化法学教育内容

高校在法学教育相关课程中,关于法律职业化的课程较少,以法律理论知识为主,培养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内容浅薄、理解不透彻、缺乏实践经验,职业化意识不足,阻碍了法学教育职业化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增强法学教育职业化的关注度,教学内容除教材外,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法学教育职业化的全面认知,达到增强学生法学教育职业化意识的目的,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法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更大挑战,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的有效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学生的生活与工作有着积极作用。高校在实施法学教育职业化过程中,存许多问题不利于高校法学教育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师资力量,促使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发展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许青青.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109-110.

[2]张显华.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成因分析[J].法制博览,2018(08):246.

[3]李宁.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研究[J].法制博览,2016(35):53.

猜你喜欢
职业化法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4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2021年4期)2021-03-23 07:55:52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中国军转民(2018年1期)2018-06-08 05:53:09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法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9
抄能力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