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威 孙雪萍 张军军
摘要:目的:分析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整形美容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诊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抽取10例,5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另外5例患者采用皮瓣轉移修复治疗,比较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个月后,皮瓣转移修复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保守治疗总有效率6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整形美容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关键词:皮瓣转移修复;浆细胞性乳腺炎;整形美容;非哺乳期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称为导管扩张症,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一种常见类型,属于乳腺慢性非细菌性炎症。发病年龄见于女性性成熟后的各个阶段,其始动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先天性乳头内陷畸形或发育不良、外伤和乳晕区手术等累及乳管、自身免疫性疾病、吸烟和其他乳腺导管损伤等有关。后期病变导管壁增厚,纤维化透明变性,导管周围出现脂肪坏死和大量浆细胞浸润。临床症状为乳房局部疼痛、乳房肿块或脓肿、乳头溢液,可因为脓肿自行破溃出现多处皮肤破损,也可因为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发展为慢性复发的瘘管或窦道,经久不愈,若出现多处皮肤破损或多个严重瘘管、窦道,将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和乳房外观,部分患者后期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以皮瓣转移修复来治疗瘘管或窦道效果较好[1]。因此,下面主要分析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整形美容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诊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抽取10例均存在瘘管、窦道者。所有患者年龄改成24-55岁,平均(????)岁,经过比较,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属于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标准;②对研究知情并签字;③病情处于稳定期并存在皮肤破损者;④符合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标准。排除标准:①不属于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标准;②不符合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标准;③有精神障碍的患者;④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1.2方法
1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保守治疗和皮瓣转移修复治疗。
保守治疗步骤:在服用药物的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类型不同,各阶段的治疗方法也不同,此处不作详细阐述),对患者的创面进行常规换药处理,可用康复新液的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或使用纳米银敷料定期换药,必要时处理分泌物以及剪除皮肤坏死组织,保证治疗效果。
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步骤:病灶切除术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的原则,包括皮肤破溃口,要保留正常脂肪和腺体,注意切除扩张导管和潴留物病灶等,尽量避免乳腺内血管损伤,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病灶感染情况。因此,在切除病灶后需要彻底清洗创面,必要时可用3%过氧化氢消毒液和30%的碘伏溶液冲洗创面,保留乳头乳晕周围血供,对乳头基底部采取双荷包缝合使乳头外突以免术后内陷,矫正乳头继发性或先天性内陷。随后按照病灶切除留下的创面大小以及位置,选择皮瓣修复方式,通常情况下行外侧皮瓣转移,因为乳腺外侧皮肤张力小,容易转移。在治疗过程中保证皮瓣血运要求,皮瓣长度不能超过基底宽度的3倍,皮瓣尖角必须>60°。皮瓣切取时应该先切开皮瓣下方,根据缺损大小可选择带部分后方肌肉等组织,从近端皮瓣切取,切取时动作轻柔缓慢,防止损伤血管,肌肉皮瓣蒂宽度是3-5cm。无张力旋转皮瓣后固定皮瓣,观察血运10-15min,无血运障碍后将皮瓣与创缘缝合固定,依次缝合伤口,手术切口采用可吸收蛋白线美容缝合,完成皮瓣转移修复。术后24小时换药,观察血供情况,常规留置引流管3—7d左右。
1.3观察指标
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效果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符合预期美容效果;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美容效果较差;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变化,需要重新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治疗结果用计算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比较,百分率(%)视为计数资料,x2证明,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保守治疗中(n=5),显效0例,有效2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40.00%;(有效病例中患者伤口虽然愈合,但7周后出现明显皮肤疤痕)。
皮瓣转移修复治疗中(n=5),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100.00%,x2=50.0000,P=0.0001,治疗2个月后,皮瓣转移修复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保守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自身免疫有关,是一种非哺乳期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过程,经常复发且治疗困难。部分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因为严重瘘管或窦道形成,导致乳房皮肤受到严重损害,不仅影响到乳房外观,甚至影响患者心理,必须尽早进行诊治。在病情可控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药物保守治疗,中医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上也有一定效果。合并乳腺脓肿时,常伴有细菌感染,特别是厌氧菌感染,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治疗,或者是中西结合治疗[2]。
对于浆细胞性乳腺炎伴有脓肿形成的患者,可在脓肿形成早期采用穿刺抽脓灌洗术并做细菌培养,不建议切开引流[3-4],需要及时换药并给予抗感染治疗,部分患者可出现多发性脓肿伴皮肤破溃,甚至伴有窦道形成,导致伤口迁延不愈。于是,伴随着整形外科技术快速发展,可通过实施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皮瓣转移修复可以解决患者窦道、瘘管切除后的皮肤缺损情况,还经常应用在其他领域,如眼角修复皮瓣转移、鼻头凹陷疤痕皮瓣转移等等,帮助患者改善外观,达到美容效果。再者,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变范围广泛时,对于切除病灶后创面较大,难以直接缝合问题,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可以很好地解决。乳腺血运比较丰富,结构松软,皮下组织较厚,这些条件有利于转移皮瓣的成活。因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灶中的脓液培养大多为阴性结果[5-6],所以术后感染率低,手术切口能够较好愈合。研究中,皮瓣转移修复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保守治疗的6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整形美容效果良好,符合预期,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徐红, 胡颖恺, 王雅靖,等. 乳腺区段切除术后组织瓣移位术的探讨[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8, 012(004):222-228.
[2]汪翠芸. 中医清创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体会[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8, 015(009):25-26.
[3]韦猛. 4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 17(05):112-115.
[4]王军大,王亚东,王立娟,杨雅淋,黄丹,李云逸,黄明春,李艳艳.浆细胞性乳腺炎动物模型制备及模型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1,29(1):116-121.
[5]李毅力,高寒,李达学,李巧立.醋酸泼尼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血清中Treg/Th17比值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7):945-947,951.
[6]黄艳.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