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钦灵 郝洁
摘要:我国正处于以互联网为引擎的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社会网络化的历史转型期。网络舆论危机呈高发、易发态势。基层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重要执行者,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联系最频繁,面对网络浪潮与可能出现的舆论危机,地方政府如何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对机制的建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舆论,科学决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近年来,虽然四川网络舆论生态整体向好,网络信息传播对政府部门科学决策的积极正向作用有效发挥,但网络舆论的复杂态势依然存在,舆论引导任务依然艰巨。
为此,课题组面向政府工作部门进行调查,收集问卷103份。了解了网络信息传播对政府部门决策的影响,总结了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体制机制、思想认识、思维创新等多个维度分析了我省基层政府网络舆论工作中主要问题的原因。
一、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的双重影响
(一)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
1、汇集各方民意,提高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网络的公开性和互动性降低了收集民意的成本,减少了不了解民意而导致的政府决策失误。另一方面,政府合理的收集并采纳有利于决策的网络舆论,提高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2、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推动政府决策执行力。
网络舆论具有公开性和及时性,加强了人们和政府的交流,改善了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状况,加强了政府和人民群众间政治上的互信,提高了政府决策效率。
3、强化民众监督力度,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网络舆论主体具有匿名性和分散性,人们能够在网上表达对政府决策的看法,揭露社会问题。我国具有快捷性与保密性的网络反腐方式,是促进政府决策民主性的重要体现。
(二)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的消极影响
1、非理性信息引发网络暴力。
网络舆论产生的时间较短,有些网民的观点会偏离事实、缺乏理性,可能会导致网络暴力,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稳定。
2、网络舆论部分失真导致政府决策失误。
针对网络舆情是否能反应事实真相,调查显示,45.19%认为基本能,42.31%不确定,9.62%认为不能,仅2.88%认为能。当网民被虚假信息影响时,政府可能会收集到虚假的民意,增加政府政策制定时的不确定因素。
3、网络民意代表性欠缺。
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网民接受新兴事物及熟练使用网络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导致网络舆论并不能充分的代表民意,再加上网络水军和网络推手等群体也对网上信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网络舆论被少数人操纵,就会影响政府决策者的判断。
二、当前基层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对于地方管理部門对网络舆情的监管,59.62%认为严格规范,13.46%认为不严格。反映出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强。
对于网络舆情事件出现后,政府部门回应及时性,51.92%认为及时,26.92%的人认为一般,19.23%认为要看具体情况。反映出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事件回应的及时性仍需提升。
对于政府网络平台能否有效解决社会问题,41.35%认为不一定,37.5%认为基本能解决,19.23%认为能较好地解决。政府网络平台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效果仍需提升。
三、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舆论引导科层化机制与网络舆论扁平化特征不相适应
从协调机制上看,区县虽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但网信、公安、经信等各部门统筹协调不够,在入口管理、舆论监管和网络犯罪查处等关键环节上的衔接有待加强,在横向沟通、整合资源、共享共用等方面较为欠缺,信息沟通协调联动、快速决策等制度尚未落实,联合执法机制还不健全。
从工作机构设置上看,区县虽明确了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科室或人员,但机构设置不统一不规范,普遍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编制等情况,造成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业务不专、应对滞后甚至舆论失管等现象,舆情处置权责不对称。
从网络信息监管权责上看,网络舆论跨地域、无边界、传播快,与现行的“属地化”管理不匹配。
(二)应急化行政管理思维与线上线下协同治理要求不相适应
从基层干部思想认识来看,主要表现为重危机应对、轻风险防范。在165名年轻干部中就“常态化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和方式”开展调查,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批触网时间普遍在10年以上、日均在网时长超过2小时的干部中,仍有15人选择了“没必要开展常态化舆论引导”,65人认为“常态化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的事”。
从网络舆论引导方式来看,主要表现为沿袭老办法多、运用新思维少。
从网络舆论危机管理来说,主要表现为疲于应对多、综合研判少。基层干部普遍缺乏对舆论危机的审视和研判,缺乏向网民和各级新闻媒体快速说事实、讲故事的能力,难以将危机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对舆论危机中传递出的群众意见重视不足,对现行制度漏洞和行政失当之处反思不足,对危机后的公众信任修复不足,为次生舆情埋下隐患。
(三)网络舆论阵地粗放式管理与信息服务精细化需求不相适应
政务新媒体目前尚处于自建自管阶段,缺乏统一的建设规范和管理标准,“重建设,轻管理”“有矩阵,无聚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同平台定位不清晰,质量参差不齐,呈现出发展不均衡、总体水平不高的特点。同级党委政府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跨部门协调机制和部门间的合作默契,公共服务信息难以在一个平台上有效对接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