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摘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特别是做出突出贡献的毛泽东同志,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摸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实际的布局安排。这一条革命道路,是第一次真正的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发掘了农村的潜力。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依据;当代价值;
一、关于这一道路提出的依据
(一)北伐战争胜利,农民运动高涨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1]“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2]毛泽东曾指出农民对于革命的重要性。据有关统计,1926年的时候,潇湘一农民组织就有两百万的农民;1926年11月的时候,湖北也发展到20万人;1926年10月,江西也有5万余人。农民一旦有了组织便行动起来“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3]
(二)中心城市为敌方占据,敌人力量强大
一直以来革命的敌人是在发达的城市活动着,不管是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是很雄厚的。相对的,他们在离城较远、伸手够不到的农村,尤其是偏僻山区的统治势力则比较弱。党如果继续在城市进行这种力量悬殊差异明显的斗争,必然会走向失败,因此,在农民运动高涨的时刻,中国革命要想取得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必然而且唯一的正确选择就是:抓住这些正在积蓄的力量以发展壮大。
(三)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蒋介石集团在下决心实行反共和分裂时,中国共产党可以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工农群众,如果不能把这些工人、农民聚合起来,指导他们进行革命,那么就没有办法对抗国民党,也没有办法应对本身就不坚定的小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形下,把与农民联系最密切的问题——土地问题处理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便充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扩大革命的力量。同时,无产阶级由于未能掌握革命领导权,惨遭敌人的攻击,可见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党一定得有可以直接领导指挥的军队,以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革命,保持党的自身独立性。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4]
二、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革命斗争这段时间里,党有过失败,还犯了右倾错误,这些挫折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调整路线,贡献最大的,要数毛泽东,他不仅在理论上对中国革命下一步怎样做,往哪走作出了指导与说明,而且在实践上组织湘鄂赣粤农民发动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这时候起,革命开始朝着有利方向发展。
始终围绕着农村、农民的这一理论,无疑起着根本性作用的是农民。就内容来说,可以这样描述:在反动势力够不到的农村先进行革命,组织发动农民进行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革命根据地,依托井冈山等根据地积累革命力量,“随着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革命胜利。”[5]
三、革命理论的价值及启示
(一)理论价值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种国内的基本情况正是最大的实际;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早期共产党人开始向苏联学习,原本是想借鉴以攻打城市的形式反抗敌人,即“城市中心论”,结果却是失败了。实践证明在当时的中国,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以上这两个最根本的实际问题决定了一切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马克思曾指出,社会历史中的活动都是人民群众的活动,正是因为人民群众这些活动,社会历史被创造了出来,也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的合力固然坚不可摧,但是仍然需要先进组织的领导与指挥。革命进程中,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农民、工人进行运动的热情,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深入农村、组织农民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俄国十月革命采取的“城市中心论”是先经欧洲的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时走过,而后经俄国十月革命验证过为正确的道路。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却失败了。这反映出了中国之于俄国的不同之处,因此,中国共产党基于本国国情选择了与之截然相反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说:“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7]各个国家国情不一样,所面临的社会矛盾也不一样,一味的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必然会导致失败。可见,切实分析本国的矛盾、做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必要性。
(二)现实启示
1. 从“家电下乡”来看“农村包围城市”
“家电下乡”这一政策是国家为了扩大内需、挽救市场于2008年颁布的一项补贴性的财政政策。政策一经推广,农民的购买热情高涨,家电下乡是对消费领域的补贴,只有农民去买家电产品国家才会给予补贴,这将直接带动农村的消费,提升消费的水平。商务和财政等部门2008年的时候就对本年做出了预计,预计补贴家电下乡的资金将达到一百多亿元,消费金额总计可达九千二百亿元。这一政策不仅使得农民得到了切实的优惠,而且使得家电企业开拓了市场,还使得政府得到了拥护与老百姓的爱戴。
2. 从“共享单车”来看“农村包围城市”
这几年,“共享经济”是一个新潮的词语,形式五彩缤纷,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共享平台。其中共享单车是大众最熟悉的形式,诸如ofo小黄车、摩拜单车、哈罗单车等品牌。据了解,在曾经一线城市大火大热的ofo小黄车、摩拜单车正逐渐被后起之秀——哈罗单车所超越。与两个品牌的不同之处是,哈罗单车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计划,但不是真正的要从农村开辟市场,现实情况下,自行車、电动车在农村是主要的出行方式,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自行车,花钱租赁自行车是不现实的,所以哈罗单车采取的是从二三线城市开始布局,然后逐步实现包围一二线城市的战略。
3. 从“乡村振兴战略”来看“农村包围城市”
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为使广大农村、农民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农民现实的物质、精神上的需求,改变过去的人们对农村的刻板印象,挖掘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民、农村是我们不能忘掉和忽略的,不仅不能忘却,而且还要把农村发展的既富又美。在党中央的一系列战略规划下,按照要求,我国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进行全面的建设,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以让农民成为令人向往的身份,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为目标,这既是国家的目标,也是所有人民的期盼。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33年,第37页。
[2]《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33年,第39页。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页。
[5] 耿芳兵,张继龙:《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空间维度探析》,《甘肃理论学刊》2019年,第4期。
[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页。
[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