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要听话”的80后父母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

2021-11-10 00:08:23王明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孩子教育

王明菲

摘要:当前的社会对待教育事业是非常重视的。当一个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来自外界的胎教,因此,接受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所以才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是否真的当与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80后在成长过程中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听话”,现如今80后已经步入中年,也开始作为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本文对“要听话”的80后父母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当前80后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80后父母;孩子;要听话

引言

当80后群体开始走进婚姻,然后成为父母就开始承担起父母的职责了。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重中之重的环节,家庭教育的影响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因此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家庭教育的作用开始不断地被弱化,从而暴露出了很多问题。80后群体大多数都是从小被父母教育“要听话”,现如今自己做了父母也要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本文对“要听话”的80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1.80后父母教育现状

1.1多代教育会产生思想碰撞

很多80后父母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的孩子具有“独二代”的特点。在“4+2+1”的家庭结构中,六个大人来看护一个孩子,对这个孩子的会倾注全部的精力。80后父母大多是都接受过高等的教育,面对众多的新鲜事物能够快速的理解和应用,他们会根据时代的发展,接纳最新的教育理念并进行实施。 由此80后父母的教育观念和自己父母的思想观念会发生碰撞。再加上80后又有自己的工作,使得80后父母单独教育孩子的机会减少了很多。为了避免孩子被过度的溺爱,80后父母的担忧也会不断地增加,教育的难题也会逐渐地增多。并且很多80后的思想观念中潜意识里还是要听父母的话,有的时候会恳切地和父母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不愿意和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发生不愉快,但是收效甚微。这也是当前80后父母面对了一个难题。

1.2教育方式大多按照标准化模式进行

在家庭教育中,80后父母有比较高的学历,有比较强的家庭教育意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十分的重视,对教育方面的学习也比较积极主动。80后对孩子的培养非常重视,比如说胎教、早教、各种兴趣辅导班等等。80后从优生阶段就开始进行准备,当孩子出生后对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让孩子参加早教课程,并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对孩子成才的期待是非常迫切的。

1.3个人取向更加明显

虽然80后父母从小就接受“要听话”的教育理念,但是他们从小接受的理念是要完全遵从父母的意愿。因此,很多80后父母对待孩子教育的时候在听话的基础上也重视培养孩子的個性和特点。80后父母认为的“要听话”是要听大人的劝导,但是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允许孩子和大人进行辩论,把孩子当作成人来看待,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并从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1.4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80后父母在儿时经常会被问“你今天听话了吗?”“你今天乖吗?”;当80后成为父母后,经常会问孩子“你今天开心吗?”“你今天学了什么?”“今天班里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等等,80后的父母在重视孩子心理感受方面明显要优于其他年代的父母。80后在儿时受到老师批评并且向家长告状的时候,80后群体的父辈会不听孩子的解释,会一味地责怪孩子。但是80后成为父母后会认真地聆听孩子的解释,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起因和影响,告诉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应当如何应对。80后父母会在自己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保护孩子,维护孩子的合法利益,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地对孩子的心理不适进行沟通和疏导。

80后父母普遍比父辈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源于他们对自身成长经历和心理路程的反思与学习。1999年各个高校开扩招,大多数80后都接受过高等的教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心理变化与无奈的心情在他们的岁月中有了很深的印记,也是他们更加注重孩子心理的一个原因。很多80后父母觉得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比事业更加重要,因此,80后父母会对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格外的珍惜,更愿意陪孩子出去玩,陪孩子进行亲子活动。

1.5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过于“奢侈”

80后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教育方面甚至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倾尽所有为孩子配备最好的物质条件,别的孩子有的自己孩子也应该要有。80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高度的重视,在“4+2+1”的家庭模式的影响下,他们会尽力地为孩子投入更多的资源,使得经济开销不断地上升:比如说孩子的奶粉要买进口的,商店买不到就去找代购从国外购买,更甚者会请国外的亲戚朋友从国外邮寄奶粉;80后父母不再使用尿布,而是用纸尿裤来代替;孩子的衣服以及各类用品都力求名牌;玩具买起来也是毫不手软。80后父母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更多,书籍买了一大堆,各类的教育课程也积极地报名参加,以至于在孩子的吃穿用度方面出现了攀比和过度奢侈的风气。父母之间不光要进行比较,甚至把孩子包装成产品进行炫耀从而满足自己的功利心和虚荣心。

2.80后父母教育子女的建议

2.1正确的对待隔代教育,扬长避短

有些家庭中,通常存在很大的“隔代教育”。因此,80后父母要正确的处理隔代教育,取长补短,才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关系,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80后父母的生活重心在工作上,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孩子教育孩子。老人有充足的时间,并且在照顾孩子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人的很多观念已经过时了落后了,并且他们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容易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因此很容易对孩子形成溺爱。并且很多老人认为,照看孩子仅仅就是“照看”,只要让孩子不受伤,让孩子吃饱饭能够不生病就足够了,在孩子很多错误的行为不能及时地进行纠正,甚至觉得“孩子小,以后长大了就懂事了”。所以,80后父母要积极主动地与长辈进行沟通,潜移默化地向长辈灌输最新的育儿理念和育儿方式,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共同解决,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首要目标。并且,80后父母要在工作之余多花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互动,更多的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2.2改变教育观念

80后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观念上更加侧重于智力培养、性格培养、心理健康培养以及社交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重视度不够。在“4+2+1”的家庭模式下, 孩子会受到父辈和祖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从而弱化了他们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80后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愛护孩子的程度上适当的放宽,给孩子自主生活的空间,培养他们良好的自理能力。西方儿童教育家指出,在幼儿阶段要重视孩子的动作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因此,动作教育是培养孩子自己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要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和实践。让孩子有机会自己主动操作,通过父母的指导能够不断地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2.3倡导正确的教养方式

根据调查研究可知,父母的教育以及采用的培养方法的不同,会对孩子的生活能力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及影响。因此,80后父母要积极地采取能够提高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首先,提倡民主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成长中充分的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和面对各种问题。并且要对孩子的成绩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对各种知识的求知欲。第二,80后父母对于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脱离家长专制的模式和家长包办的模式,适当的让孩子进行独立,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成长的意识。帮助孩子培养处事的胆量,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要摒弃放任不管和过度溺爱的模式,这两种模式比较偏激,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巨大的阻碍作用,会造成孩子自理能力缺失或不足的情况。第四,要避免向相反的教育方法,父母之间要私下达成一致,不能在一方教育孩子的时候提出相反的意见,即便是出现教育瑕疵另一方也一定要表明支持的态度,然后父母进行私下沟通,并改进教育方法,切忌父母在孩子面前由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发生争执。同时,80后父母要和老人统一立场和思想,在进行孩子家庭教育的时候,不要和老人发生不愉快,要私下进行沟通。

2.4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80后父母在对待孩子方面有些“奢侈”和攀比的风气,因此,80后父母要在物质方面要控制购买的力度,减少名牌大牌的倾向,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减少孩子之间的攀比性,在对待孩子物质要求时要把握住分寸,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对物质的要求。让孩子正确的对待书本、玩具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条件也越来越丰富,更多的80后90后已经迅速地成长起来,家庭教育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既是家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听话”的80后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在越来越多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相信80后父母能够在教育孩子方面会越来越完善,对孩子良好的身心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 魏运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03)

[2]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 张文新,林崇德.  心理科学. 1998(06)

[3]浅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 伍惠姗.  中华少年. 2018(22)

[4]拟剧论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夏令营的启示研究[J]. 易婧.  市场周刊. 2020(02)

[5]贫困山区青少年心理资本培育研究[J]. 王天依.  教育现代化. 2016(35)

[6]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学校教育的应为与可为[J]. 朱仲敏,桑标.  当代青年研究. 2017(02)

猜你喜欢
心理孩子教育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