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流专业产教融合实施性研究

2021-11-10 00:08:23孔繁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产教物流人才

孔繁玲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十九大报告给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明确的培养方向。实施产教融合,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改革战略的响应,也是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实现地方高校转型升级的重要策略,是企业对接产业需求、支撑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去主动地适应形式的发展,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用性人才,首要的目标是需要下得去,如何培养出下得去的实用性人才,是需要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探讨和研究的。

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内智能物流系统行业也出现了快速发展。为了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专业更加迫切的实施产教融合模式。

一、产教融合的积极意义

1. 产教融合有利于优化高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产教融合让高校对产业需求更加敏锐,各高校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调整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使物流专业课程更加适合企业发展需要。能够让学校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及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能让学校更加熟悉企业各个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等,这将促进学校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胜任目标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 产教融合有利于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过程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学徒。在产教融合机制下,学生既能够在学校学到完备的专业理论和基本的人文素养,又能在企业接受真实岗位实践和严格的管理训练。产教融合要求学校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储备;要求企业全程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

3. 产教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产教融合过程中,教师更了解企业实际问题和实际工作过程,课堂题材丰富、内容充实、生动有趣。教师更了解企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或管理问题,为教师科研提供了选题方向和实践环境。学校教师可以定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在企业岗位上亲自操作,获得企业各方面的真实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分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到企业实践,教师既能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又能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增强,大大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4. 產教融合有利于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教融合过程中,学生将部分学习环节转移到生产实际当中,能利用所学知识生产出各种专业产品,甚至还可以生产自己设计、研发的个性产品,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知识的用武之地,能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增加学习动力。

二、产教融合的重要特征

(一)学校基础育人与企业能力提升融合

学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基本数理基础、专业理论、技术伦理、人文素养以及家国情怀的重要场所。企业是高级人才需求者,是科学技术的实践者,是产业升级的践行者,是技术前沿的开拓者,是各类人才能力提升的重要基地,是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以及社会责任和企业当担的历练平台,是跨学科思维能力、跨专业整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提升的重要平台。产教融合中,高校发挥育人的主体性作用,而企业则发挥育人的主导性作用。学校和企业资源整合,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各尽所能,协同育人,共同发展。

(二)校内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融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支撑高校教学体系的两块重要基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互影响,互助互利的,两者的完美结合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业结束后快速适应生产活动,并借助良好的理论基础,在生产活动中不断创新。企业的工程实践和应用研发是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检验,是学校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拓展。产教融合是校内理论教学与企业工作实践融合,是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融合,是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融合。产教融合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的对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有效破解了当前技能人才供需“两层皮”的难题。

(三)学校教学评价与企业职业标准融合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产教融合中,教学过程被分散到学校(教室)和企业(工作岗位)。教学内容以适应岗位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强调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内容、真实的工作流程、解决真实的产业问题。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评价,不限于教室、不限于教材,不限于考试,不依赖于分数。在评价中,结合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科技伦理、团队协作等企业岗位必不可少的人文素养;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基本理论、了解行业标准、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岗位技能等职业素养。

三、产教融合的实施规划

1.根据物流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专业设置

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使课程的设置具有系统性,同时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依据五种育人指标,分为五个模块;基本素质和能力模块、通用管理能力模块,物流管理专业能力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和物流管理实践能力模块。

2.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物流行业本身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为了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老师首先就要“下得去”。所以我们需要建设一支既能教理论知识,又懂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进物流企业”、“接地气”,通过现场观摩研修、自己动手、跟踪服务、顶岗实践、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帮助老师切实走进企业,提升物流实战能力,在物流企业中,教师可以切身地感知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状态及真实的项目运作。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

3.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实践教学环节愈加重要,在课程体系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更多实践教学环境代替传统教室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和趋势。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把企业厂房设备用虚拟技术实现,把真实企业业务流程、数据、案例和岗位职责、岗位设置等用仿真技术实现,将这些场景和企业训练、培训员工的模式搬到校园,解决校内实训实习问题。让学生学到真本事,到企业就业时能顺利上岗,缩短企业的再培养周期,降低企业再培养、培训的成本和费用。

4. 与物流企业合作,培养对口企业操作人才

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为了学生更好地、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学校则可以按企业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与教材、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共同推进学生就业,使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成为企业稳定型的储备人才和就业人员。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入岗适应时间。

猜你喜欢
产教物流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