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及当代价值

2021-11-10 06:03于青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恩格斯当代价值

于青

摘要:脱贫攻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战略举措,恩格斯常驻英国看到了工人阶级生活的贫苦不堪,为其道明贫困的根源和途径,学习和践行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最有利的传扬。

关键词:恩格斯;贫困思想;当代价值

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发展状况的缩影,也是反映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的重要文献。工业革命带来了有产者和无产者的全面异化,为了阐明无产阶级的贫困现状,恩格斯在长达21个月时间里恩格斯的身影穿梭于工厂、“贫民窟”,了解工人的生活状况,追思工人贫困产生的原因。

一、“地狱般的洞穴”:英国工人阶级贫困状况表征

英国工人阶级没有发言权,他们被迫卷到产业革命中,“贫民窟”、工厂等场所成了炼狱炉。恩格斯指出:在使用机器以后“他们那时不是人,而只是一架替从前主宰着历史的少数贵族服务的工作机。”[1]地狱本是罪人死亡的归宿,机器的到来将英国工人赶进地底通道,为满足有产者的利益遭受各种非人折磨。

工人贫困首先表现为基本生活需求的匮乏。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第一需求,酒、腐肉和质量很坏的土豆是他们的主食,虽然“曼彻斯特卫报”曾报道政府多次对食品掺假和质量不过关的商人罚款,但是法律形同虚设。体力没有保障,穿衣也一言难尽。阴暗潮湿是他们整体的生活环境,小宅子制使“美好的旧时代的习俗和关系已被消灭干净”[2],工人由人变成了奴隶,双手变成了镣铐,工厂则是禁足令。无产阶级不仅基本的物质生存资料不足,而且因为过度劳动患上了各种疾病。污浊的空气汇集在英国城市区,碍于稠密的建筑布局难于流通,这些为疾病创造了条件同时生产分工产生了各种职业病。“我们要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贫困问题,不仅要关注相对贫困在物质需求层面的表达,也要重视心理和精神的贫困。”[3]英国的工人阶级基本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颠覆社会秩序的行为渐渐出现。小孩担起了家庭重担很早就参加劳动,他们不会读书、写字。同时革命也萌芽了愚昧,宗教道德教育使工人安于现状。

产业革命时代改变了工人阶级的前途和命运,他们除了劳动一无所有,生而无一生无。恩格斯通过调查,以两大阶级的全面对立,展现了工人在“地狱般的洞穴”中的悲惨贫困境,为启蒙工人追求自身解放奠定了基础。

二、“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斗争”:英国工人阶级贫困产生的原因

人的自我发展的基本目的是人的权利的保障,霍布斯提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恩格斯对这一理论辩证看待,一方面认为“但是,另一方面,我不能同意您认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斗争’是人类发展的第一阶段的那种说法。”[4]另一方面他指出工人和资产者之间也存在一种日益尖锐的竞争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贫困原因成为帮助工人走出“炼狱般的洞穴”的有效方式。

首先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压迫。资产阶级的野心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显露无疑,无产阶级被迫拉入这场利益斗争中。他们为了利益出卖劳动,资产阶级则成了无情的吸血鬼,一个生活在地狱一个生活在天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它引起了贫富不均、两极分化。资产阶级主宰的英国忽视最底层的劳动群众,只有从本质上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工人阶级才不会陷入一无所有的贫困状态。其次是工业革命的毒害。恩格斯走访了许多工人阶级,认为产业革命大发展的时代是造福的时代也是贫穷的时代。“而‘如何’有效改变世界,在工业革命已展示出现代科学的巨大威力之时,不言而喻,便是实际从事改变世界的行动主体,依据现代科学的指引去从事改变世界的活动。”[5]恩格斯指出贫困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随着历史的演进,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和鲜明化越来越明显,并在工业革命时代表现的最为突出。最后是爱尔兰移民的涌入。商业的繁荣吸引爱尔兰人输入大不列颠,他们一同与穷困不堪的英格兰工人无偿创造英国的伟大。爱尔兰人终日喝酒、不爱清洁与小猪同住同睡。恩格斯指出爱尔兰人影响英格兰人也无所畏惧的习惯于这样。英国工人为了生存,也慢慢与文明隔绝,逐渐接受资产阶级的奴役。

三、“统一而不可分的”:恩格斯贫困思想的当代意义

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全人类的目标,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是一致的,全世界无产阶级生活在一个“统一而不可分”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贫困是无产阶级异化的深刻表现,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攻克难关。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更要研读经典,吸取真经验,解决真问题。

首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的全面异化的根本原因。中国区域性贫困和绝对贫困的消解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原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脱贫既包括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也包括基本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哪个方面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原则和宗旨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群众被当局者和很多思想家所忽视,认为他们是贫穷、污秽、干苦力没有自由的群体。马克思面对德国的现状,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肯定了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谋得人类解放和自身解放的主体,他们不再受制于资本家无情的剥削,而是摆脱异化的主体力量。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将无产阶级与物质联系,指出了无产阶级与物质生产力的密切联系。恩格斯则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站在了无产阶级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制度進行了尖锐的批判。我们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后重视道德教育与发展。产业革命颠倒了一切社会认识,工人阶级堕落的思想上层建筑与日益雄厚的经济基础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大矛盾,进城谋生的工人被迫成为曼彻斯特新贫困人口中特殊的群体。恩格斯看到了穷人的道德受到了限制,工厂剥削促使他们自行形成藐视社会秩序的不健康心理。思想贫瘠、精神穷困、心理贫困是真正的贫困。贫困教会英国的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一致反抗资本家的无情剥削,如今我们更不应该畏惧贫困,而应该迎难而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经济拮据与心理情绪并不是矛盾双方。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是工人阶级背后坚强的后盾,他和马克思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项科学完整的理论一直指导者工人运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在坚持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有效的继承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83页.

[2]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01页.

[3]恩格斯.《恩格斯致彼得·拉甫罗维奇·拉甫罗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9页.

[4]王国敏、王小川.《后全面小康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研究的转型方向和空间策略——基于“结构—秩序——发展”的阐释框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6).

[5]王南湜.《‘剧场隐喻’中‘旁观者’视角的重建——马克思的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生成之关键》[J].《东南学术》,2021年(1).

猜你喜欢
恩格斯当代价值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伟人的友谊也有风波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恩格斯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