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坨之巅的滑雪医生

2021-11-10 08:56森屿
知识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雪道高山冬奥

森屿

2022年2月,第24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奥运圣火将再度点亮北京的夜空,北京也将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为世界奉献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而为了保障冬奥会的顺利举行,很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默默无闻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队员付妍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

冬奥组招募滑雪医生志愿者的时候,付妍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入选的医护人员来自麻醉、骨科、脑外、胸外等科室,都通过了滑雪技能、专业技术和外语水平层层选拔,付妍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初步考核。

梦之队成立后, 北京冬奥组委会带着72名入选医生去加拿大考察世界杯赛医疗保障工作,他们这才知道在比赛中雪道是冰状雪,从滑行难度到装备,都跟业余滑雪不是一码事。而且,国际滑雪联合会规定,比赛时如果发生运动员摔伤事故,医务工作者必须在4分钟内赶到现场,这就要求救护医生要把滑雪速度练到跟平时走路一样。从不畏惧挑战的付妍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一名合格的滑雪医生。

为了帮大家尽快进入状态,冬奥组请来了专业教练。在教练的指导下,付妍发现以前的滑雪方式都是错误的,她开始重新学习滑雪。好不容易练到滑行顺畅、快捷的程度,但加上急救包、AED等近15千克的负重物资,一切又得重新适应。

相对于滑雪,真正让付妍感到有压力的是在极端条件下施展救治。在训练中她发现,以前临床上熟练掌握的技术,到了雪道上像是被加了封印一样。以最常见的心肺复苏为例,要求患者平躺,按压要垂直于患者胸壁,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在坡面雪道上,选择按压角度就得费番周折,站姿还是跪姿,坡上还是坡下,怎么防止自己摔倒,都是一系列问题。付妍和队友一遍遍练习,在实际操作中找到最佳方式,努力适应雪道这个特殊的“急救室”环境。

位于北京延庆的海陀山,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北京冬奥会的延庆赛区所在地, 也是付妍和队友的训练场地。冬季,海坨山气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付妍必须戴着手套开展救治,厚重的手套极大地影响了手指的灵活度。如果遇上气管插管这样的技术活,在医院里能做到又快又准的付妍,在雪道上必须跪着、趴着,甚至侧躺着操作,再加上双手被手套束缚,行动起来非常艰难。付妍能做的只有不断尝试,让身体习惯彻骨的冰凉。空闲时, 她就在假人身上反复练习,让自己形成肌肉记忆,从开始的30秒练到20秒,再到15秒、10秒。

为了提高体能,付妍开始跑步锻炼身体,一开始跑几千米就气喘吁吁,坚持得久了,竟然能跑到10千米,甚至20千米。一年下来,付妍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为接下来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练和工作人员的指导帮助下,付妍和队友们的训练有条不紊,但也会有意外的情况发生。一天,付妍和几名队友一同参加在海坨山举行的中国第一次高山滑雪直升机长绳救援演练,演练中由滑雪医生完成现场急救并呼叫直升机支援。等待救援时, 山谷里突然出现了强烈乱流。付妍发现,救援直升机几进几出就是无法到达急救地点,最后艰难悬停, 就在将伤员吊起的一瞬间,由于重量增加和向下气流的影响,飞机发生了快速下坠。

见状,付妍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准备冲过去保护伤员,只见头顶的飞机努力挣扎着摆脱乱流。从山上下来,付妍才知道是机长临危不乱,才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剧,所有人都说这是自己离死神最近的一次。而这次演练任务的顺利完成,也成为国内高山滑雪救援领域的一次突破。

作为国内第一代滑雪医生, 没有先例可循。训练期间,付妍白天滑雪训练,晚上和队友讨论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救援方案,渐渐地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

经过三个冬季、近百个日夜的训练, 付妍和她的队友们先后两次在海陀山圆满完成了全国第1 4 届冬季运动会和“ 相约北京” 系列测试赛高山滑雪项目的医疗保障工作, 实现了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在海陀之巅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

“ 现在是冬奥会之前的冲刺了,之后我们会进行封闭式训练,进驻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进行一次次磨炼, 培养默契, 进一步缩短我们医疗救援的时间,保障运动员的安全。”付妍说,“期待冬奥会正式举行,到那时候,我和队友们并肩站在赛道上驰骋,共同完成冬奥会滑雪医生的使命。”

猜你喜欢
雪道高山冬奥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太阳、高山
稳中力求创新,思路源于实际
雪道整理员
李琪,历奇(11)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2月滑雪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