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婷 应森群
摘要:双河油田核桃园组三段Ⅷ油组主要形成于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为了揭示扇三角洲前缘厚层砂体内部复杂结构特征,综合岩心、测井以及动态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单元的岩电特征,明确了构型的分级系统,开展了单期砂体级次和单一砂体的构型解剖。通过对储层构型单元的研究对油田剩余油挖潜工作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构型单元;构型分级系统
一、区域背景
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内的次一级构造单元,面积约1000km2,基底埋深约8300m,属中新生代小型断陷盆地。核三段沉降及沉积中心偏于湖盆南东之中央凹陷。南缘主控断层一侧,因高差大、坡度陡、物源区紧邻湖盆,发育了冲积扇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双河油田扇三角洲位于泌阳凹陷西南部陡坡带,为核三段时期形成的纵向上加积、平面上进积的高建设型的扇三角洲复合体,由于物源、流向比较稳定,继承性和规律性较强,总体表现为下大上小的迭瓦状退复式沉积。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扇三角洲的水下部分,是扇三角洲的主体,发育着重要的油气储集砂体。针对双河油田Ⅷ油组主力含油层系的扇三角洲前缘储层进行构型解剖,为油田后期挖潜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储层构型单元
研究区核三下段Ⅷ油组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扇三角洲前缘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扇三角洲扇端泥等4种沉积微相。并通过岩电關系研究,建立了各构型单元的测井相识别模式。
⑴ 水下分流河道
岩石相组成主要为含砾不等粒砂岩和中砂岩,粒序以正粒序为主,发育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板状交错层理。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组台形态以中高幅度的钟形或箱形为主。
⑵ 河口坝
岩石相组成主要为细砂岩、中砂岩,部分见由于河道推进而形成的舌状砂岩。粒序多为反粒序,主要发育平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组台形态态主要为中低幅度的漏斗形或齿化钟型。
⑶ 前缘席状砂
岩石相多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粒序多为反粒序,或与湖相泥互层.测井曲线组台形态以中低幅度的指形或叠层指型为主。
⑷ 扇端泥
岩石相组成多以泥岩、泥页岩、泥质粉砂为主,自然电位、伽玛、微电位测井曲线特征无明显起伏,呈低幅度变化。
三、储层构型界面
国内目前关于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尚未形成统一的级次划分方案,以储层构型理论指导,在Miall[5]河流相构型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河流相-三角洲相构型界面分级系统,并充分考虑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条件和沉积规律,对研究区的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内部构型采用7级划分方案:
⑴ 7级构型。
该构型为扇三角洲沉积体,对应于砂层组,代表一期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顶部为一套稳定的泛滥湖相泥岩沉积,底部具有冲刷面及滞留沉积。
⑵ 6级构型。
该构型为多期辫状河道与河口坝叠置体,对应于小层,小层之间一般具有稳定的泥质隔夹层。
⑶ 5级构型。
该构型为同期辫状河道复合体(河口坝复合体、河口坝与水道复合体)以及水动力相对稳定期形成的平面上相对连续的地层,垂向上一般只出现一个河道砂体,平面上可以由同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及前扇三角洲泥等组成的复合体
⑷ 4级构型。
该构型为单一辫状河道,对应于单一相带,为同期沉积内平面上由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单一水下分流河道间、单一河口坝、席状砂及前扇三角洲泥等的叠合体。
⑸ 3级构型。
该构型为单一辫状河道(河口坝、溢岸沉积)内部增生体,对应于单一韵律层,代表成因单元内部次一级沉积事件的开始或结束。
⑹ 2级构型。
该构型为交错层系组,相当于Miall[5]的二级界面(简单层系组)限定的构型单元。
⑺ 1级构型。
该构型为交错层系,相当于Miall[5]的一级界面(交错层系界面)限定的构型单元。
研究区核三下段Ⅷ油组的构型分析,是在6级构型单元内部依次识别出4级、5级构型单元界面,进而确定出不同级次界面所对应的构型实体的分布规律。
四、储层构型研究
1、单期砂体级次构型解剖
在沉积相模式的指导下,以单井构型解释为基础,对复合砂体分布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双河油田核三下段Ⅷ油组复合砂体存在2种平面分布组合样式:连片状辫状水道复合体和交织条带状辫状水道与水道侧翼复合体。
⑴ 连片状辫状水道复合体
主要发育在Ⅷ油组的8小层中,辫状水道呈连片状分布,表明这一时期物源充足,同一水道频繁迁移或同期不同水道侧向切叠(图4)。
⑵ 条带状辫状水道与水道侧翼复合体
主要发育在Ⅷ油组9小层中,中部分流水道间将北东、北西交汇水道分割成两支,辫状水道呈交织条带状分布,水道侧翼发育(图5)。
2、单一砂体级次构型解剖
通过对构型单元测井相模式的研究及储层的精细对比,并针对扇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单一砂体之间存在着3种接触关系:单一辫状水道叠置接触、单一辫状水道与单一河口坝叠置、单一辫状水道不接触。
⑴ 单一辫状水道叠置接触
单一辫状水道交错叠置,砂体平面上呈叠置接触(图6),单一辫状水道叠置接触占本次研究的25%。
⑵ 单一辫状水道与单一河口坝叠置
如图7所示,单一辫状水道前缘发育河口坝。单一辫状水道与单一河口坝叠置占60%。
⑶ 单一辫状水道不接触
如图8所示,单一辫状水道呈条带状分布,被水道侧翼隔开。
五、结论
⑴ 通过岩电关系研究,建立了各构型单元的测井相识别模式,明确扇三角洲前缘的5种储层构型单元: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扇三角洲扇端端泥的岩电特征。
⑵ 采用构型分析理论,考虑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条件和沉积规律,确定了双河油田核三下段Ⅷ油组的7级构型划分方案,明确了不同级次构型实体。
⑶ 在沉积相模式的指导下,以单井构型解释为基础,对复合砂体分布进行了研究。双河油田核三下Ⅷ油组复合砂体存在2种平面分布组合样式:连片状辫状水道复合體和交织条带状辫状水道与水道侧翼复合体。
⑷ 通过对构型单元测井相模式的研究及储层的精细对比,并针对扇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单一砂体之间存在着3种接触关系:单一辫状水道叠置接触、单一辫状水道与单一河口坝叠置、单一辫状水道不接触。
参考文献
[1] 秦国省,吴胜和,郑联勇,等.基于沉积过程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储层构型精细分析——以老君庙油田L11小层为例.岩性油气藏,2015,27(6):55-63.
[2] 林煜,吴胜和,岳大力,等.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辽河油田曙2-6-6区块杜家台油层为例.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24(2):335-344.
[3] 樊中海,杨振峰,张成,等.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扇三角洲体系储层精细对比中的应用——以泌阳凹陷赵凹油田为例.地质科技情报,2005,24(2):33-38.
[4] 陈程.扇三角洲前缘储层精细地质模型及优化开发调整.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2.
[5] MIALLAD. Reconstructing the architecture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preserved fluvial recordata tool for reservoir development:arealitycheck. AAPG Bulletin,2006,90(7):989-1002.
【作者简介】何玉婷(1990年)女,2018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学位,地质工程师,现在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油气滚动勘探开发综合研究工作。联系电话:15538771661
【通讯作者】
何玉婷,女,工程师,15538771661, 436043781@qq.com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