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新梅
我国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二孩政策很多家庭带来了欢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独生子女孤独、自私、唯我独尊的现象,但也给家庭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二孩政策下怎样实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呢?
一、二孩政策后家庭状况的新变化
1.家庭成员的变化
原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是三口之家。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什么,长辈就想方设法地满足。一个孩子不但受到父母宠爱,爷爷奶奶更是视为掌上珍宝,这就容易养成孩子不懂分享、唯我独尊、随意妄为、自私自利的性格。由于缺少玩伴,又不愿和父母进行交流沟通,遇到挫折或不顺,容易产生烦躁心理且无法应付。有的独生子女因为琐事不满意就和父母发生冲突,甚至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等。“二孩”的出现,可让孩子有玩伴而不再孤单,也可顺势教导孩子学会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
2.孩子压力的变化
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时,父母对孩子寄予很大的希望,不管孩子智力、爱好、能力,总是让孩子参加语数外、书法、美术等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导致孩子沒有一点空闲时间。虽然家长投入很多,孩子却非常反感,有的还会出现逆反心理。“二孩”的出现,虽然让第一个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爱变少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了第一个孩子很大的自由空间,家长也不会把所有的希望都托付在第一个孩子身上。
3.孩子心理的变化
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由于两个孩子年龄差别过大,容易导致第一个孩子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由于以前父母对第一个孩子过分宠爱而使他(她)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愿替别人着想,并且心理非常脆弱。曾经有一对中年夫妇怀上了二胎之后,十五岁的女儿死活不同意母亲生育,并且说如果生了,她就出走或自杀。这个妈妈反复劝导女儿,但是女儿的态度非常强硬而不改变。这个母亲只好停止妊娠。怎样正确地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成了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
4.夫妻之间关系的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增养一个孩子对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很多夫妻不得不考虑是否再生。很多年轻女性对生育的看法也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知识层次比较高的年轻女性。但是她们背后的两个家庭,特别是独生女家庭再生的意愿更迫切。有的女方父母要求第二个孩子使用女方的姓氏等,这些问题都易造成家庭矛盾激化。
二、二孩政策下小学生家庭教育策略
1.提高素质,和谐相处,公平对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成长有密切关系。所以,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孩子的榜样。教育孩子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做法,吸取经验教训,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要和孩子和谐相处,时刻关注孩子的举动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和孩子交流沟通,给孩子更多的关爱,消除孩子的忧虑。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敢说。鼓励孩子透露“小秘密”,听取父母的意见。例如孩子感觉爸爸妈妈不爱自己,只要孩子和弟弟妹妹吵架,父母总是批评自己。这时候家长要正确引导,告诉孩子不是爸爸妈妈不爱他(她)了,而是弟弟妹妹年龄小,需要更多地帮助。对孩子正确引导,孩子们才能消除心理压力,健康地生活。
父母千万不要批评孩子缺点的时候表扬另外一个孩子,这样孩子会逐渐产生心理阴影,天长日久就会感到自己做什么事都不如别人,最后只会自暴自弃。
2.丰富内容,唤起爱心,提高自理能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很大不同,家长要教会孩子养成优良品德,学会分享的时候不但要想着爷爷奶奶和父母,还要想着弟弟妹妹。家庭教育要对孩子实施爱心和责任心的教育。例如弟弟妹妹在洗澡的时候,忘了拿衣服、毛巾等物,要教育大孩子去找,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责任和义务。还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会叠被子、整理书包、打扫家庭卫生等,让小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总之,二孩政策下小学生家庭教育,还需要家长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丰富家庭教育内容,创新家庭教育的方式使家庭更加和睦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