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双保(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畜牧兽医中心)
红船百载阅沧桑,奋斗有我豪兴长。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砥砺前行,中国从黑暗到光明,从贫穷到富裕,从羸弱到强大,而我经历了期间的50年。回眸50年,我在祖国困难时期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青年时期正赶上国家的改革开放,我有幸成了一名大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党的畜牧工作者,在畜牧行业摸爬滚打30年,我亲历了行业发展的艰难曲折,也见证了行业壮大的成就与欢乐。借此机会,用我50年的人生视角讲述一下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半个世纪以来畜牧业的沧桑巨变,并以此激励新时代畜牧人干事创业的激情。
1969年出生的我,对畜牧业的记忆要从养猪养鸡说起。那时生猪养殖是每家每户必做的一件事情,主要是为了集粪。在闲置的地方做一个敞式的简陋猪圈,因为当时粮食有限,每家也就养1~2头,猪吃的主要是农副产品(谷糠、米糠、菜叶等)和野菜。那时的大人们农事多,猪吃的食物主要由孩子们打理。放学回家,三五成群去地里挖黄花菜,扯蒿子,揪树叶,只要猪能吃的,我们都想办法弄回来,再洗净切碎煮熟,掺和泔水喂猪。当时的品种主要是山西黑猪。猪圈又脏又破,猪夏天泡在泥里,冬天卧在冰上,吃的也没啥营养,一头猪要养一年多才能长到70多千克。鸡也是每家散养3~5只,鸡蛋自食或换取必要的生活用品。大牲口有马、骡、驴,集体饲养,役用为主。那时的畜牧业是家庭副业。
那时的防疫工作由公社畜牧站统一进行。畜牧站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主要任务是医疗、阉割、免疫等。公社畜牧站的防疫员在大队分管畜牧的同志带领下,挨家挨户打针免疫,那时防疫是收费的。防疫员工作很受欢迎。
1993年7月我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山西省长治县畜牧局(现为上党区畜牧兽医中心)工作,正式成了一名畜牧工作者。当时的畜牧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干部职工19人,其中正副局长3人,多数人住在乡村,3间办公用房,其中有一个综合办公室,大家上班也就在综合办公室,领导安排任务后骑自行车下乡,或去养殖户或去畜牧站(自收自支)。无论是养殖户还是畜牧站景象都很凄惨,养殖户脏乱差,畜牧站差乱脏,交通、通讯、办公、生产条件极差。畜禽养殖主要还是以散养户和地方杂种为主。
1993年畜牧局响应国家号召组建的牧工商公司,成立了骨粉厂、蛋鸡场、饲料加工厂;1994年长治县申请了国家瘦肉型猪基地县,建设了新的办公楼和二级种猪场。从此,在畜牧局下属企业的带动下,蛋鸡规模养殖和生猪规模养殖开始在长治县起步发展,牧工商公司的成立为长治县规模养殖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规模和品种都有了极大改观。比如,现在上党区的10万只以上蛋鸡规模场多数是在牧工商的引导示范帮扶下发展成长的,如威杰禽业养殖蛋鸡15万只、双雄鸡场16万只、恒通公司15万只。在二级种猪场的良种推广上,长大二元母猪、杜长大三元母猪逐步推广普及。人工输精技术也在生产中开始应用,当年二级种猪场的精液已经辐射到高平、陵川、长子、壶关等县市,对品种改良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农户对畜禽种业的认识开始重视。
1992年以后,原农业部、人事部关于颁发《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通知,1997年山西省人事厅、农业厅、水利厅、农业机械管理局联合发文,印发了《关于印发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员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开始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三定”改革。1999年长治县全部落实到位,从此,作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乡镇畜牧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防疫机构网破线断的破败局面。200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基层防疫机构建设,投资改善了乡镇畜牧站办公场所,配备了化验设施设备,11个乡镇畜牧站工作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1年建设了国家动物疫情监测网长治县监测站项目,服务功能更加齐全。
畜牧业发展也开创了新局面,规模养殖越来越多、养殖数量越来越大,涌现出了许多不同饲养规模、不同畜禽品种的养殖户。特别是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制定惠农政策,鼓励非农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畜牧业,涌现出了5个万头猪场、6个10万只鸡场、两个500头以上牛场,一时间长治县畜牧业走在了全省前列,被各级政府和部门评为畜牧先进县区和单位。
2003年全民抗击非典中,畜牧人冲在第一线开展人畜共患病排查,防止非典经畜间传播,为夺取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2006年6月禽流感疫情暴发,全体畜牧人义无反顾,主动上战场,排查免疫检测,不落下一场一户一禽;设卡检查消毒,不放一车一卡一哨;顶风雨、冒烈日,迎难而上;战白天、熬黑夜,无怨无悔,将疫情堵在了县域之外。2007年“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在周边发生,我们畜牧人又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保动物平安,保产品安全,保市场稳定,保百姓健康,为保全“一业平安”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面对新形势,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畜牧业现代化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防疫优先、绿色发展”基本原则,按照“做强猪鸡、发展牛羊、兼顾特种”的发展思路,通过构建“四大体系”,落实“六项措施”,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做出了新贡献。2020年全区畜禽养殖总量达到382万头只,养殖场户1752个,全年肉类产量2.58万吨、禽蛋4.18万吨、鲜奶0.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8.3%。
构建现代养殖体系:畜禽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近年来,上党区高度重视畜禽良种繁育工作,定政策、强措施、促改良,推进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生猪和蛋鸡是上党区畜牧主导产业,近年来,立足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培育种畜禽企业,畜禽良种覆盖率96%以上。目前,建设4个种猪扩繁场,可满足供应本区农户养殖需求;蛋鸡养殖均为3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饲养品种主要为海兰褐、京红1号等农业农村部推广的蛋鸡优良品种。饲料供应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上党区共有3个饲料加工企业,另进入本区市场的饲料产品约100余种。我们全面落实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饲料生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饲料经营环节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保证饲料供应体系的安全高效。同时,推进落实了“粮改饲”政策,促进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近年来,自动饲喂、自动捡蛋、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智能化畜牧设施设备在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得到了应用。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区政府按照农业农村部大力倡导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要求,出台了《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的实施意见》,开展“劝退小散乱、规范问题户、创建示范场”工作,畜禽规模养殖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创建示范场的基础上围绕“优化养殖场环境,提升畜产品质量”要求,开展“打造绿荫下的养殖场”活动,使养殖场成为“远看是林园,近看像公园,走近是猪圈”的美好画卷,彻底改变了人们心中养殖场“污水乱流、粪便乱堆、畜禽乱跑”的印象。目前,全区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3个。
构建动物防疫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防疫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宣传,依法督促落实了畜禽养殖、贩运、屠宰加工等各环节从业者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利用山西“智慧动检”信息平台对33个经纪人和52台畜禽贩运和运输车辆实施了备案管理,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动物防疫属地管理责任得到落实,部门联防联控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开展了政府购买基层动物防疫服务工作。提高动物防疫监管服务能力。在机构改革中,上党区充分考虑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保全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独立性,招聘大专学历以上毕业生23人充实到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确保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同时,加大实验室建设,动物防疫监管服务能力大大提高。积极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我们通过筹建农技推广机构,组建科技队伍,充实服务内容,采用技术承包、基地示范等形式,有力地推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累计实施技术承包项目12个,培育示范基地5个,通过不同形式的技术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此外,农业农村部给笔者颁发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朱平菊、张小宝等农技员被科学技术部授予“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上党区在高度重视养殖业发展的同时,对畜牧加工企业不放松,落实用地、用水、用电等优惠政策,鼓励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上党区荆谷裕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生猪养殖的基础上,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标准化生猪屠宰厂,解决了养殖户“调猪”向“调肉”转变的难题。2018年该企业与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创建了上党区分公司,生产“秋林·里道斯”肉灌系列,加工能力1000吨/年。
构建现代循环发展体系:上党区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农牧发[2017]11号)文件精神。通过“三个一批”(强力关停一批,优化畜禽养殖布局;规范升级一批,推动绿色循环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上党区积极推进种养结合农业循环模式,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6.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分别达到92%、96.5%、100%。申请“三品一标”认证,认证企业36个,大大提升了畜产品质量档次。
狠抓措施落实,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为保障上党区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区委区政府从压实工作责任、保障畜牧业发展用地、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另外,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充分发挥畜牧业的优势作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组建农技推广队伍5支20名,对全区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科技、物资上给予全面保障,让畜牧业彰显了在脱贫工作中的地位,让贫困群众在畜牧产业中收到了实惠;在2019年春节前后,非瘟疫情在全国蔓延,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部署,全体畜牧人紧急动员,整装上阵,风餐露宿,不知疲倦,夜以继日连轴转,阻断了疫情蔓延,为上党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保护了人民的利益;2020年,又是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笼罩武汉,为坚决抵御疫情入侵,我们畜牧人依然冲在一线,道路卡口检查,日夜轮流值班,防控物资支援,为守护人类健康,平凡的畜牧人绽放了生命的华彩……
鉴于此,上党区畜牧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肯定。2019年代表山西省顺利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检查验收,2019年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评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先进单位;2020年度综合考核中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单位;2021年4月25日山西省畜牧业转型升级暨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在上党区召开;2021年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50年风雨兼程,奋发图强;50年岁月如歌,巨变沧桑;50年大海潮涌,乘风破浪,畜牧事业的发展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从青丝到白发,奋斗有我,无怨无悔。成绩属于过去,今后仍需努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拿出新时代畜牧人的勇气和智慧,为全区畜牧事业的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