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政策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效应研究
——基于2008—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2021-11-09 12:18林向阳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财政支出体育产业

徐 俊,林向阳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州 350117)

1 问题的提出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之后,全国32个省市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与之对接,其中,财政支出政策是重要的保障性措施,而这些财政政策措施的效果如何,预期目标是否达成,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早在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就明确提出要完善国家产业政策机制,建立监督、检查及评价制度,促进产业政策良好发展[1],但从体育产业政策的发展实践来看,这一要求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对中国体育产业财政政策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不同经济学派的政策观点不同。古典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主张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反对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认为财政政策无效[2]。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以及新古典综合派则主张国家干预,反对自由主义,他们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3]。国内学者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财政政策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多数结果证实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但对效应特征存在不同的看法。首先,在效应的持续性上存在分歧,有的认为扩大财政支出能够对总产出形成持续的扩张效应;另一部分学者则表示财政政策只具有短期效应,不具备中长期的持续性作用[4]。其次,学者研究发现财政政策效应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工具都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5]。

目前,国内对体育产业财政政策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以定性研究为主。从研究内容上看,逐渐从支出型财政政策研究[6]向收入型财政政策及混合型财政政策研究转变[7];从研究视角来看,有从法律的角度探讨体育产业财税政策的合法性问题[8],也有运用政策工具理论[9],结合内容分析方法研究财政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应用问题;从研究方法来看,基本沿用“现状—问题—对策”的研究范式,仅有1篇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进行定量化的实证分析[10]。本文运用自向量回归(VAR)模型,对2008—2018年中国体育产业财政支出政策的影响效应进行量化分析,以期对体育产业财政政策效应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学视角,从而提升和丰富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手段和工具。

2 中国体育产业财政支出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体育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其间国家层面设计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驱动和政策保障。但是,由于一段时期国家没有开展体育产业统计调查,许多指标、数据缺乏,只能根据现有资料对财政支出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效应进行描述性分析。

2.1 中国体育产业财政政策工具的发展历程

根据相关政策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表1),中国体育产业财政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2010年以前,这一阶段国家对财政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文件中只是提到要制定财税相关政策的宏观性要求,没有做出具体的推进措施。第2个阶段为2010—2016年,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开启了中国体育产业运用财政政策工具的文本实践,奠定了财政政策工具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基石[9]。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大财政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通过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或争取其他专项资金,采用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体育产品、项目和企业给予扶持[11]。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国家导向,表现出政府直接性干预的特点。第3个阶段为2017年至今,“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体育需求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12],政府财政投入的方式也随着体育市场供需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一阶段具有政府直接性干预向间接性干预转变的特点。3个阶段的变化表明在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财政政策工具呈现不同的特点,显示出中国体育产业财政政策措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13]。

表1 1993—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财政政策工具一览表

2.2 中国体育产业财政支出政策效应的现状分析

2.2.1 政府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投入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支出型财政政策工具不断丰富,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补助、政府奖励、政府购买、体育产业基金等。2008—2018年我国体育财政支出增长趋势明显(图1),年均增长达到9.5%,2018年全年投入达到了494.72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的0.22%,但从体育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来看,2008—2018年体育财政支出在全国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基本呈下降趋势,说明体育财政支出的份额还要进一步加大,而且金融危机这一外部性因素也可能对体育财政支出产生一定的影响。

图1 2008—2018年中国体育财政支出额变化情况

2.2.2 政府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产出分析

经过查阅相关政策文本,体育产业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扩大体育产业规模、增加就业、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激发体育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等。从规模目标来看(图2),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及其在GDP中的比重,基本呈现增长趋势,2014年以后的增长速度尤为明显。2018年体育产业创造了26 579亿元的总产值,体育产业增加值也达到了10 078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1.1%[14]。参照《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的目标,经济贡献目标已经提前达成。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的体育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2.5%[15],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2 2008—2018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从体育产业结构来看,体育服务业发展迅猛,2018年体育服务业总产值达到12 732亿元,占当年体育产业总产值的47.9%,基本与体育制造业持平。相比于2015年32.4%的差额比,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就业目标来看,2008年全国体育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2016年吸纳就业人数达到440万人[16],已经达成《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400万人的目标,说明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以上分析来看,体育产业政策的量化目标基本达成,但影响政策实施效应的因素较为复杂,体育财政支出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对政策目标的达成有何影响,如何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分析。根据政策目标量化水平和数据可获得性,本文选择体育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代表政策目标变量,并且提出以下2个假设:

H0:中国体育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H1:中国体育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3 中国体育财政支出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1980年由西姆斯(C.A.Sims)提出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是一种动态联立方程模型,它克服了传统联立方程模型受制于经济理论不完善而带来的诸多复杂的问题[17]。与此同时,该模型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而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主要分析在一定时间段中选取的经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是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

3.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用2008—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用体育产业增加值(ZJZ)、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政策目标变量来代表体育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用体育财政支出(CZZC)作为政策工具变量来代表体育产业财政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①2008年和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网站;2009年至2011年的数据来源于智研咨询集团制定的《2016—2022年中国体育产业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2年至2014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2016年和2018年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②体育财政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部官方网站中2008年至2018年全国财政决算表或者财政收支情况表。③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为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文本以2008年为基期,运用GDP指数序列对各年GDP进行平减,将其折算成以基年不变价格表示的实际值。同时为消除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分别记作lnCZZC、lnGDP、lnZJZ。

3.2 数据检验

一般来说,数据的平稳性是时间序列建模的基本要求,直接采用非平稳序列进行回归可能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18]。因此,本文首先使用最常用的ADF单位根检验方法(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对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表2)显示,序列lnGDP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即为平稳序列。序列lnCZZC、lnZJZ为非平稳序列,进一步做一阶差分处理后,差分序列DlnCZZC和DlnZJZ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稳定,说明3个变量可以建立VAR模型进行分析。

表2 体育财政支出、GDP和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3.3 VAR模型的构建

DlnCZZC与DlnZJZ、lnGDP满足平稳的条件,可以建立VAR模型。为更好解释政策工具变量(自变量)和政策目标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2个VAR模型,即VAR1模型(DlnCZZC与lnGDP)、VAR2模型(DlnCZZC与DlnZJZ)。建模以前,首先要对滞后期和模型稳定性进行判定,本文采用Eviews10提供的5种判断准则LR、FPE、AIC、SC和HQ进行综合判断,结果(表3)显示,VAR1模型滞后期的最优值为1期、VAR2模型滞后期的最优值为2期。

表3 VAR模型滞后期选择结果

观察AR根(图3中的小圆点)可知,全部AR根的模型均位于单位圆内,表明我们设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下一步研究的有效性。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计算得到决定系数R2=0.999、0.915,表明2个模型的拟合度非常理想。

图3 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脉冲响应函数

从图4可以看出,当体育财政支出受到一个标准差冲击后,在短时间内会促进GDP的增长,之后趋于平稳并逐渐减小,说明体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并且印证了假设H1。对于体育财政支出的冲击,体育产业增加值表现出周期性的波动态势,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正向和负向影响的交替变化,而且波动的幅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小并趋近于零。从总体水平来看,体育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从而印证了假设H0。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增加值存在负向影响,说明长期采用财政投资推动体育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方式并不可取,一方面,仅仅依靠体育财政投入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而且盲目扩张投资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接受体育财政资金扶持的经营主体不承担任何盈亏风险,极易产生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性,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经营活力遭到破坏,不利于产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GDP和体育产业增加值对体育财政支出冲击的响应均有 1 年左右的滞后,表明体育财政政策从实施到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在相关政策制定时应注意时滞影响。

图4 体育财政支出的冲击对GDP和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影响

4.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如表4所示,体育财政支出是引起体育产业增加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说明体育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体育财政支出不是引起GDP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说明体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虽有正向影响,但作用很小,不足以构成引起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与体育财政支出在全国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不高有关。2018年体育财政支出达到494.72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的0.22%,其相对规模与2012年的相当。2008—2013年体育财政投入在全国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连年下降,2014年虽有回升,但仅与2011年的相对规模相当。可见,中国的体育财政支出规模还需进一步加大。

表4 VA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4.3 方差分解

由表5可知,引起GDP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自身的冲击,贡献率基本稳定在94.56%左右,体育财政支出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5.44%,说明经济增长不仅受自身波动的影响,还受到体育财政支出额变动的影响,但是从研究选取的时间段来看,体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太小。究其原因,主要是该阶段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相对较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同时社会力量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投入不够,仅政府财政投资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有限,因此,难以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

表5 lnGDP和DlnZJZ的方差分解结果

同时,体育产业增加值在第1期完全受自身冲击的影响,但在第2期迅速下降至50%以下,并随滞后期数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体育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第2期达到57.40%,并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体育财政支出的变化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且冲击滞后期数越长,体育财政支出的影响越大,由此可见,体育财政支出仍然是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从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梳理、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VA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分别阐述了体育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产业财政政策工具经历了由直接性干预方式为主到间接性干预方式为主再到混合性干预方式3个阶段的变化。目前体育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多样,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体育产业专项基金、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转移支付等,同时财政资金投入规模逐年增加,但相对规模不足。

(2)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8年中国的体育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发展有正向和负向双重影响,且正向作用更为显著。体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呈现正向影响。从长期来看,体育财政支出对两者都不具有持续性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3)VA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2008—2018年中国的体育财政支出是引起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变化的原因,但不是引起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4)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8年体育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仅受自身波动的影响,还受到体育财政支出额变化的影响,同时体育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

5.2 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体育产业财政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项目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是体育产业的投资特点,因此,资金投入以前要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充分的评估,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的资源浪费;资金投入后也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认识到项目的长远价值和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根据体育产业的投资特点做好持续投入的准备。

(2)研究发现,体育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发展不具有持续性作用,传统的财政扶持方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业态变化,因此,应该创新体育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生产供给,进而形成政府和社会力量多元主体供给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3)研究推测,体育财政支出在全国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不高是导致体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作用不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加大体育财政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财政资金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4)注重政策工具间的组合搭配,一方面,通过政府债券(体育类)、贴息、担保等政策工具引导银行贷款向体育产业领域流通,减少财政直接贷款或者直接补贴方式的使用。另一方面,加强财政立法和监察工具的运用,对体育部门直接支出的项目拨款要接受审计、监察等多部门、多方位的监管。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财政支出体育产业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之篮球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央行不能逃避责任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发展趋势探讨
好大一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