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浩 周昶利 曹政钦 魏 钢 刘 航 邓保家
(1. 重庆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重庆 401331;2.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重庆 400039;3.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重庆 401123)
SF6由于其优异的绝缘性能,作为绝缘介质被广泛应用于高压电气设备中[1-2]。同时,SF6是一种强温室气体[3],国内外学者对新型友好环境绝缘介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4-5]。采用SF6/N2混合气体是一种减少SF6消耗的可行方法[6-7]。目前,国内外已经对SF6/N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和灭弧性进行了大量研究[8-10]。在局部放电作用下,SF6/N2混合气体会与气体绝缘设备气室中存在的微量H2O和O2发生化学反应,产生NO、N2O和NF3等气体[11]。并且SF6/N2混合气体的分解产物与设备缺陷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准确检测SF6/N2混合气体分解产生的气体,可以实现对SF6/N2混合气体设备绝缘缺陷的在线监测。
因单壁碳纳米管(SWCNT)具有体积小、气敏性好、电荷转移方向特殊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12-13]。有研究表明,在本征SWCNT表面掺杂贵金属原子可以显著增强其吸附性能和传感性能[15-16]。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SF6/N2混合气体的分解产物NO靠近Rh掺杂SWCNT(8,0)表面的吸附特性,为SF6/N2混合气体分解产物气体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仿真均通过Dmol 3模块实现。电子交换和相关性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与Perdew-Burke-Ernzerhof(PBE)进行处理[17]。Monkhorst-Pack网孔k点采样设定为1×1×8[18]。原子轨道基组采用双数值正极化(DNP)。最大原子位移设置为5×10-3Å,能量容差精度设为1.0×10-5Ha,最大受力设为0.002 Ha/Å,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计算精度。自洽场(SCF)容差收敛标准设置为1×10-6Ha[19]。超胞的所有尺寸均设为20 Å×20 Å×8.50 Å,角度α=90°,β=90°,γ=120°。
NO吸附在Rh-SWCNT上的吸附能Ead为[20]:
Ead=Egas/Rh-SWCNT-Egas-ERh-SWCNT
(1)
式中:Egas/Rh-SWCNT、Egas和ERh-SWCNT分别代表NO吸附后的总能量、单个NO分子的能量和本征Rh-SWCNT的能量。
电荷转移量Q通过Mulliken电荷群分析计算得出。如果Q>0,则表示吸附过程中电子从NO分子转移到了Rh-SWCNT材料表面。反之亦然。
Rh原子的掺杂方式是Rh原子与SWCNT表面上相邻的两个C原子相连,在SWCNT表面外形成桥位。在吸附计算之前对NO气体分子和Rh-SWCNT模型的结构进行优化。
NO气体分子和Rh-SWCNT的优化结构模型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N-O的键长为1.162 Å。Rh-SWCNT中Rh-C的两个键长均为2.091 Å,C-Rh-C的键角为40.423°。
对于NO气体分子在Rh-SWCNT表面的吸附,探讨2种吸附模式,分别是以N原子和O原子接近Rh-SWCNT表面的Rh原子,优化后的最优吸附构型如图3所示。
图3 NO吸附Rh-SWCNT表面的模型
在N原子吸附方式下,吸附稳定后距离为1.806 Å。吸附能为-2.528 eV,这说明在吸附过程中,吸附系统向外释放了2.528 eV的能量。计算得出的电荷转移量为0.107 e,这说明电子从NO气体分子转移到Rh-SWCNT表面。同时,NO的键长从1.162 Å增加到1.171 Å。两个Rh-C的键长分别变为2.215 Å和2.386 Å。C-Rh-C的键角变为36.445°。
值得注意的是,在O原子吸附模式下,吸附优化后Rh-SWCNT表面离Rh最近的原子,从优化前的O原子变成了N原子。这种模式下的吸附距离为1.841 Å。吸附能比N原子吸附模式的吸附能略小一点,为-2.374 eV。在吸附过程中Rh-SWCNT表面向NO气体分子转移了0.148 e电子。NO的键长增加到了1.193 Å。两个Rh-C的键长变为了2.196 Å和2.192 Å。C-Rh-C的键角则变为38.190°。
根据NO在Rh-SWCNT表面的吸附构型和参数,N原子吸附模式可能是NO吸附Rh-SWCNT表面的最佳模式。因此,仅讨论N原子吸附模式下的态密度(DOS)分布来推断NO吸附Rh-SWCNT表面的相互作用机制。图4和图5分别是NO气体分子吸附Rh-SWCNT表面的总态密度(TDOS)分布图和分波态密度(PDOS)分布图。其中,0 eV处代表费米能级。
图4 NO气体分子吸附Rh-SWCNT表面的TDOS分布
图5 NO气体分子吸附Rh-SWCNT表面的PDOS分布
根据TDOS分布,可以发现NO吸附后的TDOS发生了很大变化,吸附后的能隙从0.561 eV增加到0.695 eV,这表明材料的共价性增强。然后在-7.5、-2.0和-1.5 eV附近的峰值处,TDOS显著增加。根据PDOS分布,NO中N原子和O原子的2p轨道与Rh的4d轨道在-9~-6.5 eV和-2.5~0 eV重叠,这表明NO分子与Rh-SWCNT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重叠说明了原子轨道之间的杂化。
基于DFT研究了NO靠近Rh-SWCNT表面的吸附特性,包括吸附结构、吸附能、电荷转移和态密度。结论如下:
(1) NO在Rh-SWCNT上的吸附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综合吸附结构、吸附能和电荷转移进行分析,N原子吸附模式应是最适合NO吸附Rh-SWCNT的模式。
(2) 根据DOS图分析,NO与Rh-SWCNT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NO气体分子吸附在Rh-SWCNT表面上后共价性会增加。
(3) 在SF6/N2气体绝缘设备的应用中,Rh-SWCNT材料应是适合作为检测NO的气体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