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葱葱

2021-11-09 03:22
中国画画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楠溪江创作

王葱葱,浙江温州永嘉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会员、宁波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宁波美协主席团成员、鄞州区美协副主席。

画人性情——王葱葱

自 述

文/王葱葱

庚子六月,因缘际会,觅得一山居小院,瞬间闪念搬离市区,隐居山林。江浙山水,平和清润。满山竹木,常年青翠。所居龙观,坡体平缓,层峦叠嶂,四季微变,周鲜有高耸突兀之峰。幽居山野,伴山而居,日理院中花草,观雨后溪山,听夏虫夜唧,心性随云卷云舒、夏云归山,竟慢慢淡定平和。原想专心绘事,奈何秋冬以来满院落叶,一日一扫渐为修行日课。也有懈怠之日,则选择心如空山般地视而不见。

生命奇妙,多年辗转反侧,如今以画人身份来追求生命意义所在,何等幸运。庚子年的工作调动,与我而言更是一个新的开始。似乎,六与九,应是我的幸运之数。

少年泛舟楠溪江(左三)

1990年,浙美考前班,从杭州骑单车赴柯桥写生

九年前的六月,我离开浙江万里学院,人才引进到鄞州区,进入沙孟海书学院工作。今年六月到省文联报到,正式调入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师。九年,在个人履历上终简化成两行,时间的痕迹仅留在山水层层积染之中。回想永嘉东蒙山下那位中学女老师,不知会对今日的自己作何评价。也是九年,年轻的她,倔强而努力,带着艺术的懵懂追求离开东蒙山前往杭城求学。如今想来,恍如梦中。

我老家在桥头外垟头村,村口有棵数百年大榕树,华盖亭亭,树荫遮盖着村口左右分岔路口。一棵藤蔓紧缠其上,数条手臂粗的藤蔓如秋千般地低垂悬挂,每逢暑期,在祖母家度假,定会在榕树下荡着藤蔓秋千,爬上爬下,度过酷暑。家有长兄,下有小妹,我取中而长。一般而言,长兄因为长子必受到关注,而小妹因小囡必受到宠爱。而中间的我,成长过程倒是不受拘束,带点任性,带点疯狂,自在逍遥地成长着。

家在楠溪江畔,儿时印象最深的事皆发生在楠溪江,想来今生山水情结早已注定。

记忆中最早的趣事是六岁刚刚上学的日子。那时正逢七十年代后期,父母均深入到楠溪江人迹罕至的四海山林场做林场建设工作。朦胧记忆中是乘坐各种车,从人声嘈杂的公共汽车,转乘突突轰响的拖拉机,最后被父母半哄半骗地牵着爬了一天曲折蜿蜒的山路到达林场。林场大约有二十多户工人家庭,每日工作好像是栽树或增修防火林带之类的艰辛工作。林场小孩一共六人,为了让工人们安心工作,林场专门为小孩配备一位女老师教授小学课程。乡村老师一般都是全才,一人皆教语数音体,而全校仅有的六位学生却跨越了好几个年级。每当下课,我们几个就连蹦带跳入山林采摘野果。初夏时节,山上有酸甜可口的野杨梅,年长一点的调皮男生就爬上高树去摇果子,我在树下用小花裙去接青紫相间的杨梅,任杨梅的汁水在花裙上增添斑驳难洗的紫色。每每上课时间到,老师便吹响哨子,我们就得呼啸而回。于是,一个暑期过后,一位李姓男生从县城带回一枚相同的哨子,克隆了老师的哨声,终以责骂罚站收场。

2013年,说走就走的向西远游

小学三年级我回到县城,然后一直在永嘉县城略有磕绊但也算顺风顺水地读完小初高。有点叛逆有点不羁,不爱读书,高考成绩自然不甚理想,勉勉强强考上一个包工作分配的师范类英语专业学院。高考过后,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商量着做一件疯狂的事:结伴步行去楠溪江寻找源头。

2013年,结业展与贾又福先生

寻找源头的情节充满着小说式的梦幻与诡异,却是真实发生了。时隔多年,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之事。

正值夏日酷暑,六七个小青年顶着烈日,走在县城通往楠溪江毫无遮挡石子铺就的粗糙公路上。公路常有招揽生意随停载客的小巴停下,见我们意志坚决,近乎疯狂,不解而笑,呼啸而过,留下尘土飞扬。那时候还没有“驴友”一说,我们自发忠实地扮演着驴友的角色,可谓当时“潮人”一族。记忆中七、八天的旅途我们在公路上就走了三个整天,好在楠溪江同学众多,随心而走,每到一村落,就借宿在同学家蹭吃蹭喝。最后几日,竹筏渡人,渡过楠溪江来到对岸胡姓同学家。胡同学言说他家周边山中有瀑布三叠,山中无路,源头不知,众人决定前往一探。于是,次日清晨,胡姓家族一壮汉在前挥刀开路,众人紧随其后。年少不知惊恐,路遇几条翠色竹叶青,盘旋在与其色无一般的竹枝之上。有惊无险中,一众人来到最下叠的瀑布,巉岩高耸,一瀑悬挂,潭空水冷。待近,惊起无数晒阳石蛙,纷纷跃入澄碧潭水。楠溪江畔不乏水性极好之人,狂喜跳入水中,左右手开弓,此起彼伏中,片刻收获一篓。疯玩过后,围坐潭边啃着干粮之时,从数几十米之高上叠瀑布口空降两蛇,一条是足有一人之长无毒的菜花蛇,另一条是剧毒的竹叶青,高处坠下,二蛇均昏死在地。慌乱后再度狂喜,胆大妄为之徒拿起菜花蛇扛在肩上酷摆造型,拍照留念。我也拍了一张,可惜成年后迁移数地,待寻觅而无踪。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留影

2015年,获首届“陆俨少奖中国画展”金奖留影

2015年,库车文艺援疆

高考后的任诞过后,一切回归循规蹈矩的大学生涯。英语专业课程有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课程,我读得心不在焉,兴趣全无。于是周末跟着几个复读美术专业的同学去黄老师画室瞎混虚度光阴。久之熟络,全无素描基础的我,某日就借用了他人的颜色涂了人生中第一张水粉写生。黄老师一看惊讶点评:作为第一张画,色彩太有感觉了。有了鼓励,自然更加上心,逗留在画室的时间就更多了。大二时,我任性地跟父亲宣布,要退学复读报考美术专业。我不知道父亲当时的心情,一定是诸多的无奈。但最终他决定尊重我的选择,并且跑进跑出为我办理了退学手续。

于是,1990年下半年我到了杭州,进入浙美工会办的美术高考班学习,工会画室位于南山路美院后门的毛源昌宾馆内。我与画室同学合租在玉皇山农民房,每日骑着自行车雨雪无阻飞奔来往其间,不觉辛苦。当时美院很多教师都在画室上过课,可惜那时我因为涉足太浅而不经留意。记忆最深的是王公懿老师,神采潇洒,技法了得,对我极好,为我修改素描石膏阿格里巴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现在每每在艺术新闻中见到她的身形,白发耀目,潇洒依然,默默地心怀感激。

备考一年后,1991年考上浙江林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在永嘉乌牛中学当了九年的初中美术教师,终于厌倦了一成不变的中学教学生活。于是考研那三年,每日鸡鸣晨起,先在学校操场疯跑十圈,而后爬上学校后面的东蒙山暴读英语,2002年终以艺术类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杭师院全日制硕士。毕业后在浙江万里学院任教六年,之后有幸被鄞州区人才引进入沙孟海书学院从事艺术创研工作。一年后就读央美贾又福先生山水创作研究班,从艺之路似乎一直跌跌撞撞前行。而今,艺术进展依然如蜗行之痕、夏虫夜唧,有时似乎过于微弱而不计,有时又似乎原地徘徊不得进,但努力过后,回首青山数点,亦是无悔。

一路行来,逐渐成长,心怀感恩。人与人讲究缘分,贵在真诚。回想生命影响轨迹的几件事,择录如下。

2018年,媒体采访,阐述创作思路

2019年,在一亩田工作室备战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2019年,母女同框看展

2013年我在中央美院贾又福山水创作班进修学习,与友人闲聊西北风景,于是就有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向西之行。写生路线途经太行山、吕梁,至陕西麻黄梁。西行远游归来,创作激情久久萦绕在心。于是创作了一系列的高原题材画作,其中就包括后来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的《远天垂地外》。美展前夕的看稿例会上,一位专家对此画产生强烈质疑,我内心沮丧,心想,那就不送展了吧。后来信心全无去征求现场看稿的省美协骆献跃秘书长的意见,骆老师轻声说:画了,那就送上去吧。在截稿的最后一天,我委托画廊将此画送到宁波市美术馆,就不再关心评选进展。而后,这张六尺整张的小画居然获省展铜奖、全国美展美术奖获奖提名作品,当年浙江省山水画仅有两人获此殊荣,已是山水画在全国美展的最高奖项,这让我和周围所有的人都大为吃惊。

想起此事就心存感激,骆老师轻声一语,成就了一张画,也成就了后来的我。

2014、2015年是创作丰收的两年。《寥落关河暮》是继《远天垂地外》姊妹篇,获“首届‘陆俨少奖’中国画展”金奖。获此殊荣后,藏家、观众与媒体等对我的肯定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并给予我的创作极大的动力与激情。而后几年我相继创作了高原系列、幽谷白石系列、天光系列等等,2019年创作的《嵊山图》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个人面貌逐渐显现,创作也渐入佳境。

画人,始终保持真诚之心,寻找灵魂所在,才能窥见物之本质,直抵人心。

我时常目光流连徘徊于细微之处。清晨掠过山脊的第一缕暖阳,使山体阴阳两分,阳光照耀之处,幻化成虚无一片。夕昏降临,暮山层碧,清透如纱,群山俯仰连绵终成一墨青色块,邻近横山的天空却是夹有青色颗粒状的暗朱暖色。雨霁时节,闲云出没,缥缈之间,烟山横卧。青绿山体之中,时有亮白孤瀑自在流淌,或藏或现,这一切,均让我注目良久。今冬极寒,难得雪霁频频。大雪过后,竹木横卧,道路不通,寂寥群山终成夹杂着浅淡墨点的素白,凌冽寒风沁人心脾,感之,生之欣然。

松林蓊郁,我目光所及,却是林梢摆动处那一缕云气缥缈……■

2021年2月16日稿于养云阁

猜你喜欢
楠溪江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楠溪江
楠溪江
《如诗如画》创作谈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温州忆,最忆楠溪江
《一墙之隔》创作谈
悠悠楠溪情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