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晓敏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城市园林建设工程不断涌现,许多园林植被逐渐与人们的生活交融。其中,苗圃作为城市绿化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植物在生长中会经常出现病害,尤其以根部病害最为频繁与严重。基于此,结合北方雨季苗圃地的主要根部病害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提高苗圃苗木生长质量,抑制病虫害。
关键词:苗圃;根部病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6-008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63 文献标志码: B
苗圃建设作为如今城市绿化建设的关键组成,在苗圃地中种植着不同类型的苗木,发挥着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1]。所以,解决好苗圃地的主要根部病害是苗圃建设的关键,相关工作者需要明确苗圃根部病害的发生原因及规律,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运用科学有效防治技术,对苗圃根部病害进行根治。
1 北方雨季苗圃地主要根部病害表现
1.1 根癌病
根癌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也被称作为冠瘿病,致病主因为致瘤农杆菌,是许多苗圃地苗木的主要根部病害,能对600余种植物进行侵害。在众多受为害的植物中,属蔷薇科、杨柳科植物受为害最为严重,最常见的植物有樱花、桃花、梅花、海棠、丁香、葡萄、山楂等。患有根癌病的植物其根茎处表现最为明显,在主根、侧根、地上主侧枝干等部位均会发病。感染根癌病的植物前期根部会出现类似圆形的瘤状物,随后慢慢发展变大凸出,瘤状物逐渐变粗糙、变硬且延伸不断加深,内部出现木质化[2]。瘤状物的大小不同,数量则是几个到十几个不等。感染根癌病的植物根部会严重受损,导致植物生长迟缓、叶色异常,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植株死亡。
1.2 根朽病
根朽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苗圃地所育苗木中常会出现根朽病,感染较多的树种有刺槐、杉树、松树、榆树及各种果树等。感染根朽病会对植物的主根、茎部造成危害,顺沿根茎一直延伸到侧根,并且经常会出现环割现象,导致患病植株直接枯死。感染根朽病的植物,其地上部位长势衰弱,大片枝条与叶片发育过小,并伴有黄化情况,甚至直接脱落。患病部位在雨季还会长出簇生的子实体,出现白色扇形菌丝层,最开始略带荧光,待老熟之后转为黄褐色或者棕褐色,并且菌丝层会长出大量子实体。
1.3 根腐病
根腐病属于细菌性病害,致病菌为欧式杆菌,感染根腐病的植物会出现组织或器官腐烂,对植物本身多汁、肥厚的器官为害最严重,比如块根、块茎、果实等部位。感染根腐病最为严重的花卉主要有君子兰、郁金香、风信子、百合、蝴蝶兰等。感染根腐病前期植物新叶泛黄且不断朝下部位蔓延,直到整株植物枯死。患病植株根茎部位呈水渍状软腐,根系完全腐败,并且会因为杂菌分解而散发恶臭。根茎感染病害,叶片前期会出现水渍状的褪色条纹,随后逐步蔓延,扩散至根状茎。
1.4 白绢病
白绢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也被称作苗枯病,会对苗圃地所育苗木的根部形成直接为害,在油茶、油桐、马尾松及各类果树的树种中常有发生。一般来讲,白绢病在苗木根茎部位的发生概率最高,感染白绢病的苗木根茎部位皮层会逐渐坏死且颜色转褐,出现非常严重的皮层腐烂。而苗木感染后,会对其水分、养分的吸收形成负面影响,叶片长势弱化,枝梢节间缩短,慢慢出现枝叶枯萎,待病斑环绕根茎7 d后便会致使植株枯死。如果土壤环境太过潮湿,染病根茎的表面或是地表周边会出现白色絹丝状的菌丝体。该病菌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活性最强,所以白绢病在北方地区的雨季期发生最严重,一般苗圃地的苗木会在6月初开始发病,7—8月气温升高后进入发病盛期,而且苗木根茎部位受到阳光直射灼伤后更容易染病,再加上部分苗圃地为连作地,本身便带有庞大基数的病菌,导致苗木发病率升高。此外,苗圃地土质过黏、排水不畅、肥力缺失、苗木羸弱等情况存在,都会导致植株患病[3]。
2 北方雨季苗圃地主要根部病害的发病原因
2.1 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如果苗圃地处在地势低洼区域且排水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在雨季极易出现苗圃地积水。如果苗圃地积水过多,土壤透气性下降,所育苗木的根部得不到顺畅呼吸,从而导致根部逐渐腐烂,感染各种病菌,引发苗木根部病害。
2.2 养护管理工作失当
苗圃地所栽培植物的种植密度较小,内部通风透光较弱。在苗木生长中如果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植株长势将逐步衰弱,致使根部感染病菌的概率升高。此外,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多年连作、密植过度的苗圃地最易染病。
2.3 苗木根部伴有创伤
许多病原菌会在土壤或患病植株中过冬,在雨季会借助雨水与地下害虫活动不断向根部传播,再通过伤口入侵形成感染。苗圃地许多新移栽的植物根部伴有创伤,在雨季来临时创伤尚未愈合,给了病原菌入侵的机会,致使苗木根部染病。
3 苗圃地主要根部病害的防治措施
3.1 做好苗木检疫工作
在对苗圃地所育苗木的根部病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对种植苗木的检疫工作,这也是保证苗圃地发展的关键任务。对植物、幼苗、种子做好前期的检查,可规避苗木后续发生的众多病害,也可提前发现带有病原菌的苗木。其次,苗圃地种植的苗木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多,在苗木检疫过程中也要逐步提高检验标准,避免带有病菌的苗木混入苗圃地中。
3.2 加强苗木防护
对苗圃地主要根部病害进行防治,重点放在加强苗木防护方面。苗圃地根部病害主要是由于受温度、湿度、光照等外部自然因素的影响,而苗木生长规律如果与这些自然环境因素不匹配,则容易产生根部病害。所以,相关人员要将工作重心放在苗木防护方面,从科学选址、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着手,保证苗木健康生长。首先,对苗圃地科学选址与规划,应优选光照充足、土壤松软、肥沃、排水畅通、不易积水的地块作为苗圃地。倘若苗圃地所处地势较低,则要开挖排水沟,保证苗木生长不会因为环境潮湿而接触到大量病原体;其次,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轮作,秉承精细化理念对苗圃地进行管理,如果是多年育苗的地块,在移栽苗木前要彻底消毒杀菌,降低病原菌基数。
在苗木栽种时,结合苗木生长特点、规格确定栽植间隔距离,既要合理密植,又要对树形进行修剪,保证内部透光性。苗木移栽还要做好施肥管理,在移植前要施加充足的腐熟有机肥作为底肥,后续追肥时间与数量需结合土壤环境、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而确定。雨季期间则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时进行排灌,将苗圃地土壤湿度控制在最佳状态。此外,对植物修剪所用的工具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如果在植物修剪的过程中出现较大伤口,需及时涂抹杀菌剂进行防护,同时做好清洁工作,切断侵染途径。对苗圃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将染病枝干叶剔除,或直接将病株拔除,一旦确定植株根部、球茎染病,需要第一时间挖除,同时利用石灰粉或百菌清等消毒剂投入病穴中进行彻底消毒。此外,在添加消毒剂后还应在阳光下暴晒数日,之后才能重新栽植苗木。
3.3 积极防治地下害虫
苗圃地根部病害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受地下害虫的影响,大量地下害虫啃噬苗圃地苗木的地下根茎部位,导致苗木根部出现许多创伤。一到雨季,有创伤苗木的根部便会感染病菌,所以需要对地下害虫进行针对性防治,通过减少或彻底消除地下害虫降低发病概率,保证苗圃地植物健康生长。
3.4 合理使用药剂防治
在植株发病前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800~1 000倍液,对植株根茎部位进行喷施,间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4次即可。需要格外关注药剂的交替应用,避免地下害虫产生耐药性,可选用的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农用链霉素等。除了用药剂进行根部病害的防治以外,还可用小刀对根茎染病部位进行刮除处理,再用402抗菌素5倍液或硫酸铜溶液进行消毒,同时涂抹广谱性杀菌剂,最后覆盖新土。
针对苗圃地植株出现的溃疡类型病害,可在其萌芽前选择石硫合剂涂干法,消除病菌危害,或涂抹梳理剂60倍液进行防治,随后喷施47%加瑞农、70%爱福森600倍液或10倍的食用碱进行防治。
4 结束语
雨季时期的苗圃地常常会因为地势低洼积水、养护管理不当、根部伴有创伤等原因而出现各种根部病害,比如根癌病、根朽病、根腐病及白绢病等。面对苗圃地发生的主要根部病害,技术人员一方面需要掌握所有种苗的习性,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打造更适宜所育苗木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前期预防与综合防治,既要优选苗圃地,也要做好苗圃地的清洁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影响根部发育的地下害虫进行测报和消灭,才能够保证苗圃地所育苗木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 1 ] 贺桂霞.苗圃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5,32(11):95.
[ 2 ] 杨林娥.林业苗圃地常见病害有关防治技术浅淡[J].农民致富之友,2015(23):79.
[ 3 ] 杨玉珠.试论苗圃造林苗培育及病害防治技术[J].科技展望,2014(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