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果蔬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浅析

2021-11-08 21:13李丽燕
种子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果蔬乡村振兴

李丽燕

摘    要: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误用或过量使用化学药剂会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因此农残检测日渐成为了群众关注的话题。基于此,从钦州市乡村振兴下的农业发展角度出发,论述了农残检测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服务性功能,探讨了农残检测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6-008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81.8       文献标志码: B

1   果蔬中农药残留现状

1.1   果蔬用药概况

截至2020年,我国农药有效登记数据显示,有效农药成分714个,农药产品41 885个。在农药里,不管是登记数量还是使用量,一直呈现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中又以有机氯、磷元素两种为主体,降解期长、易残留。钦州市果蔬种植户以散户为主,种植户因知识水平较低,为了追求产量,过度、重复地使用农药从而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響。

1.2   果蔬农药残留来源

果蔬中农药残留最直接的来源是在富集田地中为治理病虫草害喷洒的化学药剂。首先农药通过植物的茎干部位、叶片、果皮直接进入到果蔬体内,从而形成农药残留。其次是储存期为防止果蔬腐烂而使用的,如抗菌与保鲜剂,通过表皮进入内部[1]。最后环境中存在的药剂转移到果蔬体内从而造成果蔬农药残留。

2   果蔬农残检测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的途径

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是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的有利途径,而农残检测技术对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有着显著的重要性。农残检测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残检测技术是农业部门做好风险评估、指导安全生产的依据

2010年海南毒豇豆事件和青岛毒韭菜事件轰动全国,导致海南豇豆、青岛韭菜滞销严重,全国其他地区相同农产品销售也受其影响,影响种植户利益,挫伤种植户的积极性。农业部门是乡村振兴的牵头者,农业是乡村振兴的主产业。开展农残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农业部门全面掌握属地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2   有利于提高农药施用的合理性,推动农户的规范化发展

在果蔬种植生产中,种植户本身的农药施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田间管理用药施肥上有较大难度,而农残检测技术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及透明度,让消费者对果蔬产品的来源有更多的了解。提升农产品品质,农产品销量好,可以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会促使农户提高农药施用的合理性,因此可不断优化农药的使用方式。

2.3   畅通果蔬流通渠道,打破技术壁垒

有“中国沃柑看武鸣”之称的广西武鸣沃柑是南宁市武鸣区打造的价值百亿的扶贫产品。2021年年初,一篇所谓的“沃柑保鲜剂残留问题”博文,把武鸣沃柑置于风口浪尖上。武鸣区政府立刻排查沃柑加工销售市场,开展抽样农药残留检测,从技术层面为武鸣沃柑品牌洗清冤情,结束了这场“武鸣沃柑泡药”的闹剧。广西还有很多像“武鸣沃柑”这样的地标产品,如钦州黄瓜皮、荔浦芋头、百色芒果等,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远销国外。广西还有专门出口(供港)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残检测技术为其流通保驾护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可带着合格证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3   果蔬农残检测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的应用方式

改善农业运转模式,增强农户参与感,打造创意产业及休闲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本质意图。而农残检测技术可以深化生产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增强现代农业的发展动力,继而带动乡村振兴。农残检测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主要服务方式有如下几点。

3.1   快速检测

果蔬中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主要有速测卡法(纸片法)、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方法因能够快速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控制高残留农药蔬菜的上市而得以广泛使用和推广。因为农残速测仪小巧便携、操作简单,所以卡片法多用于田间地头等移动式场所,农业合作社、农贸市场、超市等自主检测。酶抑制率法在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对果蔬开展日常监管,但同时存在假阳性及假阳性率高、检出限高、检测农药种类有限等局限性[2],主要应用于大量样品初期筛查,以及乡镇基层由于检测技术人员紧缺及技术水平限制等因素而使用。要想得到比较准确的定量、定性,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开展色谱法检测分析。

3.2   色谱检测

色谱法是利用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不同,对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进行分离和定量的技术。国家食品标准色谱法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农药多残留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法应用于果蔬中有机磷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有机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测定,双柱定性定量分析样品中易挥发且不发生分解、300 ℃以下低沸点、热稳定性好的中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常用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磷滤光片)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使用带荧光检测器和柱后衍生系统的高效液相色谱,仅对果蔬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甲萘威、速灭威等十多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较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而言,定性可靠性更高,能检测的农药类型更多。

3.3   超临界流体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简称 SFC,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流动相为超临界流体,既可以分析气相色谱无法解决的难汽化、不挥发性样品,又比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时间短,工作效率更高。

3.4   生物传感

生物传感技术主要使用的是酶元素、抗原抗体、细胞等较为敏感的材料,是目前为止发展前景较好的有机磷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应用较为成熟的是食品成分分析中测定葡萄糖含量及食品添加剂分析。其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中还需不断探索、实践。因此,农药类型从最初的有机磷、有机氯与氨基甲酸酯类发展到如今的各种农药品种,倒逼着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单一的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多种方法不断地融合与优化,快速、有效是未来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4   果蔬农残检测面临的问题

4.1   农残检测技术创新、科研能力不足

钦州市农残检测技术团队科研意识较弱,对国家、地方政府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和战略重点了解不透彻,对各种科技计划的特点和要求不熟悉,对“三农”的科技需求模糊,影响其技术人员组织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

4.2   农残检测技术人员综合职业技能亟须提升

在对果蔬进行农药检测残留工作中,对专业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农残检测人员日积月累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处理以及应对不断更新的农药类型检测、繁冗复杂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操作维护、数据结果处理、检验报告及各种突发事件。钦州市农残检测技术人员职称级别普遍偏低,若不加快提升技术人员综合职业技能,农残检测工作推进势必困难重重。

4.3   农残检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偏落后

钦州市农残检测队伍建设偏落后,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占同地区食品检验、药品检验从业人员50%左右;高层次人才短缺,农残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高级职称的屈指可数;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基层农残检测技术人员老龄化、人才断层严重,往往身兼数职,严重影响日常检测工作的开展。

5   果蔬农残检测技术发展建议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农残检测工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也日益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想达到更广泛的使用,就必须要确保高效率与准确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让群众在食用的过程中更加安心、放心。

5.1   攻坚克难,提升农残检测技术的创新、科研能力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和相关要求,农业检测机构一直在攻克技术方面的困难。农残检测技术人员要转变工作思想作风,通过实验室之间的能力比对、技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技能,从而通过对检验的操作步骤、控制样品制备、强化设备仪器管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等多种先进手段综合运用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药残留监测体系的完善。

5.2   加强农残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塑造一支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的专业队伍

①重视农残检测人才培养,为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便利条件。②狠抓政治思想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③强化业务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业务技术水准。④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落实,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5.3   充分發挥三级监测网络作用

鼓励区、县检测站取得农残检测资质认定,加强指导和帮助乡镇开展农药检测力度,不断完善市、县、镇三级监测网络作用。采取持续性的定点监测、日常监测、农残速测和定量检测相结合措施,为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做好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 1 ] 张鹏斐.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及突破研究[J].现代食品,2020(8):127-128.

[ 2 ] 易幸.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酶抑制法局限性探讨[J].中国蔬菜,2020(2):10-12.

猜你喜欢
果蔬乡村振兴
果蔬PARTY
这些果蔬都成精了
冻软的果蔬能吃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果蔬
果蔬的畅想世界
Skin Food人气果蔬系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