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红
摘 要:近几年来,青椒在我国逐渐兴起,其中以大棚栽培最为普遍,对提高青椒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详细分析大棚青椒栽培的技术要点,对今后青椒的更大规模生产种植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棚种植;青椒;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6-006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志码: B
1 加强青椒管理
1.1 培育壮苗
在青椒育苗中,育苗方法可采用穴盘法,也可采用钵育法。9月上旬,是大棚青椒育苗的最佳时间[1]。在齐苗后,为了防止其患猝倒病,应该用35%西线霜脲氰2 000倍液进行防治。在此期间还要对叶斑病和烟粉虱病进行防治。
1.2 适期移栽
在大棚青椒移植过程中,移植过早,会使青椒后期衰老速度加快;如果移植较晚,在低温条件下,会影响其出苗率[2]。
1.3 移栽浇根
多年来的应用实践证明,在青椒移栽后,用10%甲环唑加复旦复农浇注根系,可防治根病和促进其生长发育。
1.4 喷肥供养
在青椒移植后的短时间内,新根生长速度较慢,在水肥的吸收方面能力较弱。在这一时期,可适当增加水肥灌溉量,并采用落叶喷剂防止其落叶。通常情况下,在做好预防措施后14 d后就可以进行移植。现阶段的种植户普遍采用双效喷剂和裕农多功,这两种药剂的使用效果较好。
1.5 保温促长
在越冬前期,大棚青椒的生长环境温度较低、光照时长较短,成为影响青椒苗生长的最大因素。青椒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2~27 ℃,因此种植户要积极改善棚内温度,以促进青椒茎叶的生长。
在30 d前,可采用间隙通风和闭棚的方法来进行保温促长,闭棚时间应该控制在1 d,避免棚内有害气体变多、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以保证青椒的健康生长。在闭棚期间,温度应控制在30 ℃以内。间隙通风应该考虑天气条件,尽量选择晴好天气。
1.6 苗期对症管理
在青椒长成后,如果棚内的青椒表现为叶卷、黄化、僵苗,说明青椒的根系有问题,老根发黄、发黑不能换新根。要通过“下注上喷,上下互动”的方法,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用裕农多功+复旦复农同时,使用裕农多功和双效状元喷淋根部。
旺长化调。早春双棚青椒到3月就开始旺长,体内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花芽分化、发育和生长受到影响,使青椒叶色淡、叶大、枝长、花小,容易脱落。对青椒进行及时、准确的化调是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坐果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多年试验、反复实践,采用25%丙环唑2 000倍液,加倍多收喷雾。如果严重的话,几天内就会全部枯萎。防治椒苗疫病,在避雨、避涝的前提下,应及早用药防治。青辣椒齐苗后要及时用药预防,5~7 d一次,连续两次。药液选择使用58%甲霜灵锰锌或69%烯酰锰锌800倍液进行喷雾。需要注意的是,青椒苗床不能过多地喷药,也不能一次性多喷,以免因青椒苗小而造成药害。与此同时,要做好青椒苗床排水系统,避免苗床受涝。
青椒在移植后根系生长缓慢,黄叶、落叶卷曲,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低温僵苗。这是青椒生长缓慢的主要因素。大棚青椒在移栽后,外界的温度会越来越低,在越冬阶段,大棚青椒的生长最为活跃,但是移栽过晚和靠近大棚裙膜的那几行青椒最容易出现僵苗问题。二是肥害和重茬僵苗。如果青椒在育苗期间苗床质量良好、生长状态极佳、移栽时间也较为适宜,但在移栽后仍然出现僵苗,会出现了肥害、重茬。在重茬土壤中,营养亏缺严重,有害物质细菌等生长繁殖加快,将健康的青椒幼苗移栽到这种环境中,对青椒根系的生长造成影响,进而就会对青椒的整体生长状态造成影响。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在大棚青椒种植过程中,需要坚持“适期移栽”的原则,检查轮作换茬,以避免重茬问题的出现。在青椒移植后,应用复旦复农+甲环唑浇根。如果已经形成了僵苗问题,那么可以采用裕农多功加复旦复农喷雾进行促根生长。这种方法的副作用较小、促生长快,不会出现花小、叶黄等问题。另外,在越冬阶段,要做到晚通风、早关棚,为青椒的健康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1.7 温湿度调节
温湿度调节与青椒的保温促长法大致相同。大棚青椒种植一般处于越冬前期,光照有效,温度较低。青椒对温度要求较高,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温度是青椒生长的关键,而如何在这一时期对温度进行管理、有效延长青椒的适宜生长温度成为重点。在这一阶段,可以采取闭棚5 d,通风一次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大棚内部的含氧量,避免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过高对青椒生长造成影响。
1.8 调节保花
造成青椒落花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以下6种。一是由于青椒先天性生长不良造成的落花;二是由于内部花芽分化、生长畸形,开花后不能正常传粉受精造成的落花;三是因为气候原因造成的落花,无论是干旱、湿润、低温、高温都有可能使青椒落花;四是在青椒的生长期营养不足造成的落花,青椒在生长旺期,由于肥水供应比例失调,营养元素全部向茎叶供应,使得花果得到的影响较少,进而就会影响其生长,造成落花;五是因为缺少营养素造成的落花,青椒因为缺少营养元素造成的落花主要是由于缺硼造成的,硼对促进青椒的花芽分化、传粉受精具有重要作用,一旦缺少硼,就会直接对花朵的生长造成影响;六是病虫害造成的落花,青椒植株最容易受到菌核病、灰霉病、褐斑病的影響,当病菌侵入到植株茎叶后,就会对花朵的生长造成极大影响。为避免青椒落花,就需要种植户根据青椒落花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物理、化学调节。如对于膘分较好的用果圣+万帅或者丰本液肥进行调节,对于膘分一般的可以采用氨基酸硼+倍多收喷雾和丰本液肥进行治理。
1.9 调节膨果
在膨果调节时,可以在7 d或者10 d左右噴一次双效状元+倍多收和丰本液肥;对于膘分较差但是结果多的用丰本液肥,同时还要加上倍多收+复旦复农喷雾。在调节膨果的过程中,要强调3个重点内容,即防黄病、不脱粒、防病虫。在防黄病的过程中,应以补充微量元素为主。
在大棚青椒种植中,由于产量高、需肥多,再加上大棚种植时间长,所需养分多,使土壤潜在养分亏损严重,进而就会导致青椒养分供给不足,青椒“缺素症”就会越来越严重,青椒顶部的心叶就会变黄,进而就会导致大棚内的青椒全部呈现出这种状态,更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黄叶、黄花、掉叶等问题,最终就会导致青椒产量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可以7 d喷一次裕农多功、宁南霉素+钙硼钙进行喷雾,连续用两次,在3~4 d后,青椒就会生出新叶,开花数量也会增多,果色也会更加健康。
2 加强病害防治
青椒生产中常见病毒病。因为病毒复制速度快,一旦发病控制会困难,病毒可以随机应变,但主要是由蚜虫、白蝇等病虫的毒性所致,因此要重点防治青椒种子上的蚜虫、白蝇。高锌量的宁南霉素或甲氨蝶呤的消毒效果较好;严重时,加蒙治疗效果更好。大棚青椒菌核病主要表现为枝懒、花懒、果懒,局部发病始于1月,持续至5月初,尤其是在4月初,防治应以通风、脱水等农艺措施为主,同时应及时掌握化学防治,超过50%的西维因喷剂可用于防治害虫,对症有效,残留低。中后期主要病虫害为烟粉虱、核菌病、褐飞虱和枯萎病,防治药剂为60%硝烯吡仑和15%索津。以50%爱多和10%甲硝唑对镰刀菌进行防治。青椒害虫是青椒生长中的一种破坏性病害,从零星到整体破坏时间较短,褐色斑点通过空气对流迅速扩散。严重时,叶片表皮、果柄、果实上有黑色斑点,发生落叶、花果,鼠疫的条件是高温、高湿,特别是地面积水。种植人员应尽一切努力防止地下积水,尤其是6—7月的雨季前,应配合温室管理,确保降水和排水,一旦出现疫源地,立即用药,可用69%烯丙基锰锌800倍液进行防治。在控制害虫的过程中,每3 d进行一次。在温室青椒生产中,害虫严重影响了青椒的产量和质量,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确保青椒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种植工作人员应对主要病虫害进行充分了解,并采取绿色防控措施,以减少种植者的损失。
为了有效保障青椒生产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适合青椒生产的最佳操作模式,让更多的种植者学会并掌握青椒种植技术,才能有效保证青椒高产。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鼓励相关研究机构参与技术研究,推动青椒产业健康发展。另外,国家还应该大力发展青椒辅助性产业,如发展青椒油加工产业,促进和保障青椒附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规模农场的发展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边际成本,降低种子、肥料、机械和管理的成本,鼓励市、区的集中效益,促进规模农场的发展。并加强对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之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经营效益。
3 结语
青椒的营养价值丰富,矿物质含量极高,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食欲,而且还有促进人体消化的作用。必须掌握高效栽培技术,并做好日常管理与养护,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暴世平.移动大棚春茬青椒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模式的示范推广[J].农业科技通讯,2019(1):144-146.
[ 2 ] 吴永军,金新华.大棚芹菜—小白菜—青椒高效栽培模式[J].蔬菜,2019(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