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校长的教育使命

2021-11-08 19:13刘美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校长教育

唐江澎校长的力作《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面世之初,我欢喜地拜读了。读书之际,我又看了唐江澎校长网上的视频,因为字里行间跃动的教育激情,似乎只有配上唐江澎校长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才更启智润心;似乎这样产生的一股心流,才是对教育真正的敬畏。明代学人王思任说:一代之言,皆一代之精神所出。一个时代的作品需传达一个时代的精神,优秀的作品当要呈现时代的现实,且能参与到时代的精神建构中。《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正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2021年全国两会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唐江澎校长对“教育的真谛”的回答,引发无数共鸣,刷屏全网。对于这种关注,唐江澎校长认为,他只不过讲了一些教育的常识。一个教育常识能被人们广泛传播与高度肯定,说明社会对教育回归常识有巨大的期待。《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是时代教育的写照,也是一部教育家的奋斗史。

一、演说家的感召力

古今中外,无论政界领袖还是商业巨头,大都拥有一项卓尔不群的能力,那就是非凡的演说力。唐江澎校长以强大的演说才能为基础教育发声,这是时代强音。

既然是演讲集,就有别于理论著作的逻辑,要遵循演讲的特点,即演讲者如何通过有感召力的演讲,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斗志。亚里士多德认为成功的演讲需要三个条件:德,情,理。也可以说成功的演讲要解决听众三个问题:“我能信任你吗?”(演讲者的德行让人信服)“我关心你说的话吗?”(演讲的话题让人产生共情)“你是正确的吗?”(演讲的事理让人认同)。唐江澎校长拥有卓越的演讲能力,以委员通道答问为例(《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中《教育的真谛》一文,以下引用只录文章名)略做分析:“校长也要学会解难题”,“家长一生两次高考”,“高中校长每年一次高考”,答问之始运用隐喻手法,迅速获得受众的信任感(“我能信任你”)。“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输出价值观;接下来运用数据讲故事,给人震撼力,由此与受众建立情感联结(“我会关心你说的话”)。“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引起全网强烈共鸣(“你是正确的”)。

唐江澎校长用演讲的形式宣示了他的教育担当与价值追求:在大学节上谈教育的改变,要升学率更要育才,要“五业”(学业、专业、职业、事业、志业)贯通,要点燃照亮学生整个人生前程的明灯(《改变教育,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在校友节上谈学校的情怀、追求、品性与精神,激励一代代学子“奋翼飞扬,勿懈勿怠,作民之良”(《一所学校的情怀、追求、品性与精神》);在高中节上谈希望与激情,提出要办好成百上千所中学,让当地所有百姓的子女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志向(《希望,是追求可能的激情》)。唐江澎校长对“百年坚守”的价值与意义的追问,找到了“人的成全”这一教育追求(第二章《百年坚守》)。唐江澎校长始终牢记为国育才的重任,他的教育价值激励了一代代学子砥砺前行。

为教育建言,是唐江澎校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肩负的社会责任。在班主任培训活动上,唐江澎校长号召班主任善良的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让学子感受到班主任善良的温度(《感受班主任善良的温度》);在鲁迅纪念馆落成典礼上,提出要借力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让我们的大地上昂扬自强而向上的国民精神(《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追求教育的终极价值》);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又呼吁“营造均衡发展的教育生态”,“岂能将中国的明天交给补习班”(《岂能将中国的明天交给补习班》)。正是看到了当代教育家的情怀和胸襟,我们才有了教育的自信和期待。

二、实干家的行动力

抱笃志力行的心态,走专业化的路径,做久久为功的努力,是唐江澎校长的风范。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农村近代基础教育百年的坎坷发展历程,唐江澎校长于对这所百年名校的价值与意义的追问中,找到了“人的成全”这一教育追求。

“何为教育?教育应有怎样的追求?应该培养怎样的人?”这是行动前的理性思考。唐江澎校长将培养学业与学术、品性与品位、适应力与胜任力综合均衡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育人的坐标。这个新人应生命旺盛,身心健康,是终身运动者;应精神高贵,是责任担当者;应智慧卓越,是问题解决者;应情感丰满,是优雅生活者。“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把“口号”变成“方案”,争取在课程、教学细分的具体领域内寻找到现实可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策略,这是行动方向。于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有“天天一节体育课”,不仅有音乐节和合唱团,高三还有艺术课。在课程设计中,提倡从亲历中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模拟城市治理中开“两会”,交提案,选“市长”;在成长评价中,追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样化,设有“关爱父母奖”“蓝天健体奖”,为陶艺课程设立作品展览馆等。学校也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启动校长工作月度助理制度,设立六大创建项目的总管,建构“分布式动力源”机制,这是培养学生的管理力(《用学校文化濡染人》)。

面对社会教育热点和难点,如“五个管理”“补习班”等问题,唐江澎校长也给出了专业化解决方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应该说,这种围绕‘记忆力打转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对反复操练的补习应试机构,恰恰提供了‘应运而生的氛围和环境。”(《岂能将中国的明天交给补习班》)唯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真正从“分的教育”走向“人的教育”,教育才能培养出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我们对明天还有坚定的信心,那就应该让今天的教育发生一些变化,哪怕这种变化不那么惊天动地,甚至微不足道,但只要心怀远方,这样的行动必然会获得历史的意义。”(《教育自信力:担当与行动更重要》)

三、教育家的生命力

这是一本浸润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书,也是一本张扬教育家生命力的书。教育家的生命力,在此表现为:一是大师的教育思想的传承;二是当代教育者的生命张力;三是用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力。

在书中的《江澎的力量》一文中,杨九俊这样写道:“在办学实践中,体现唐江澎的力量,作为一个成长着的英雄的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三个方面:更高的原则、更强的意志力、更优秀的智慧。在与唐江澎校长接触中,我还感受到了他的教育激情、全力投入和创新精神,这些特质帮助他走到了教育的制高点。”

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是唐江澎校长对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写照。“四个者”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在平时的锻炼和歌唱中、在疫情前、在卫国者前、在阅读前,在不同场景不同时刻,江蘇省锡山高级中学都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育人答卷,因为“四个者”的内涵已注入师生的血液中。毫不夸张地说,唐江澎校长缔造了新时代高中应有的模样和精神(《改变教育,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登高望远呢?翻读尾篇《毕业生记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成全人的教育”的生命力: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学子心中,带着母校“素质”或烙印,进入大学之后往往能够成为“关键角色”;一个校长做到爱生如子,一视同仁,令人敬佩;匡园的温情与智慧、匡园的阅读记忆,是奠基人生的教育,将指引他们勇敢、坚韧地走向未来;……我想,看到这里,阅读者应该会为他排除万难,坚定地培养优秀人格,坚定地推行“四个者”教育,露出欣慰的笑容。

是什么力量推动唐江澎校长引领时代的高中教育呢?应该说谦逊为怀的个人特质和不屈不挠的专业坚持是他砥砺前行的内驱力。唐江澎校长说他不是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只是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认真做好眼前的事情;而且是一个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人。他做过校史,和教授们研究过校本课程,研究过高考命题,编过教材,如今依然是语文界的一位名师。“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大概就是指唐江澎校长这样有功于社会之人吧。最后,借唐江澎校长的话,表达我们对“好的教育”的期待与努力吧——

“让我们满怀希望、保持激情,从这个起点朝前走,走下去。”(《在恩师身上,悟读师道》)

(刘美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博士,210009)

责任编辑:贾凌燕

猜你喜欢
校长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