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乐南音》

2021-11-08 01:52凌楠茜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
关键词:南音泉州乐器

凌楠茜

(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南音,又称弦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由“指”“谱”“曲”三大类构成,用泉州方言演唱,流传于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各地,2009 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乐种,不同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它优雅从容、积淀深厚,欣赏它的美如同品尝千年老酒一般。它与历史上中原地区各类体裁的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陈燕婷的《古乐南音》是关于南音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南音的历史渊源、形态特征和符号象征。

《古乐南音》全书分为四章,围绕南音的发展历程、音乐特点、行为规范以及在当代的传承等方面展开论述。作者遍访海内外弦管馆阁,结交多位南音名家,从中获得了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并用简朴的语言阐述这一古老乐种的魅力,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作者甚至引用了“泉州南音网”的南音曲目,制成二维码,印在书中,使本书图文声并茂,给读者提供了便利。

第一章为南音的历史渊源。作者论述了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各种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南音在古籍中有着明确的文字记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在五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家的歌舞场面和图中所绘的各项乐器与南音乐器的构成、形制及演奏方法惊人的一致,直观地证明了南音的古老。南音的主奏乐器与图中乐器重合度很高,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一下,它们的意境同样是极为契合的。因此,后来的《韩熙载夜宴图》乐舞创作运用了南音。南音秉承汉代相和歌的表演形式,又与宋元杂剧、明清传奇有着紧密联系,由琵琶、三弦、洞箫和二弦等丝竹乐器组成经典四管组合,唱词和曲牌有很多与宋元以来的戏曲曲牌相同,排位固定,合作无间。在历史上,曾有许多中原移民来到泉州。因此,南音的各方面与中原文化密不可分,中原文化对南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南音祖师崇拜这条文化认同的纽带将南音人连接在一起,通过追溯先贤的仪式,加深了人们对同祖同源文化的认同感。作者列举了西域音乐文化、佛教音乐文化、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说明南音有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度,但是不能盲目地“与时俱进”,否则会破坏南音的传统主脉。作者从演唱语言、曲词内容、音乐曲牌、使用乐器、流播地域等方面将南音与梨园戏进行对比,得出了南音与梨园戏关系密切的结论;又从表演形式、表演目的、奉祀祖师、音乐形态等方面论述了二者的种种不同,可以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雅与俗的区别。

第二章为南音的特点。南音作为一种中和礼乐,儒学底蕴深厚。南音人从思想到行为都极具儒家风范,重视礼节,不参与商业演出,一贯维持自己的个性,不随波逐流。以儒家的标准来看,南音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礼乐。作者在论述南音所用乐器时,除了谈到主奏乐器,还列举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它们和主奏乐器配合默契,共同构成了南音乐器组合。琵琶作为南音乐器的主帅,承担了所有乐器和人声的基础骨干旋律;洞箫的演奏则是琵琶旋律骨架上的二三度润饰,它的特点是润腔和起伏变化多端;拍板由歌者在演唱时根据速度在小节拍位上缓慢敲击。三弦以低八度的音高作为琵琶的伴侣,二弦跟随着洞箫“弦入箫腹”,这五件乐器构成的小型乐队成为“上四管”,是南音最经典的乐队组合。同样,在热闹的场合需要“下四管”的小型打击乐器,不过南音更多的时候偏爱上四管乐器的演奏。这体现了对礼乐的坚守。对于南音的记谱体系,作者对自成体系的“工乂谱”进行了历史源流的梳理,介绍了它的构成和音调唱名等。由此可以看出,南音谱隐含着大量信息,承载着南音的文化意义,影响着南音的表现形态。南音的曲目众多,从古至今,专家整理和出版了一些曲谱集,有利于人们学习和保存。作者对南音中的“旋宫”和“犯调”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留下了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南音的音乐特点除了外在的印象外,还有着不易被发现的特质,比如,每次演奏南音时,会有不同的音响即兴呈现。作者阐述了乐谱本身和演唱演奏的特点。这些特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南音区别于其他乐种的风格和韵味。

第三章为南音中的符号、象征及行为规范。作者论述了祖师崇拜、帝王传说、历代先贤以及馆舍布置的符号与象征意义。这些符号及其象征意义都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发展形成的。弄懂这些符号能使后人快速了解南音历史。南音有着规矩森严的“排门头”和开放性的参与方式,环节约定俗成,演唱顺序符合传统音乐思维的特点。作者论述了南音人争强好胜而又不失礼节的技艺比拼。虽然弦友骨子里爱拼敢赢,但是以礼为先的思想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使他们有礼节地推动着南音的发展。这反映了南音发展的高度繁荣。

第四章为当代南音的传承。作者梳理了南音进中小学课堂的发展历程,对于不同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肯定。南音课堂活动的三种展开方式充分进行优势资源整合,从普及教育到兴趣班培养再到尖子生打造,构成了层次完整教学链条;与之对应的师资培训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南音学院的成立是南音高校人才培养的里程碑,学院培养的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了许多荣誉,在年轻人群体中,南音学院逐渐获得认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和丁马成社长这一个案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丁马成的个人贡献,包括开创国际南音大会、创作优秀作品和扶持湘灵音乐社渡过难关等事迹,其子继承父业,带领着湘灵音乐社再创辉煌。而另一位“非遗”抢救者郑国权,在20 世纪和一群致力于保护传统音乐的人成立了民间团体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他们搜集整理了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并汇编成册。郑国权也协助解决了南音谱录软件的开发问题,软件可以将工乂谱同步译为五线谱、简谱,真正实现了三谱对照;他还抢救了黑胶弦管唱片,在出版的书中为140 首曲配上智能曲谱并制成二维码,歌词随着旋律滚动;同时承办了泉州南音网,发表了多篇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文章,讨论了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推动着南音的新发展。对于南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统谋,作者论述了他所在的音乐世家对他的深远影响。苏统谋先后向多位名师学习,加上自身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才使他成为如今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者细数了他的三大贡献,从创办南音协会到出版文献资料再到培养接班人,他兢兢业业,不辞劳苦。近半个世纪以来,各种官方和民间南音团体层出不穷,作者论述了三种主要的南音组织,包括传统民间南音社团、官方组建或支持的团体、综合性南音组织,它们承担着各自的使命,扩大了南音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陈燕婷的《古乐南音》也引发了笔者本人的一些思考。工乂谱是南音特有的记谱方式,它由谱字、“指骨”及撩拍记号三部分组成。由于其相当复杂,自古以来,工乂谱都靠弦友“手抄”和“口传”传世。如今,我们靠着强大的计算机师资力量,研发出南音工乂谱打谱软件,它操作简单,只需用拼音输入法就可以进行南音工乂谱打谱。把工乂谱输入电脑,就可以直接译为五线谱与简谱,实现了三谱合一,为南音的教学、传播和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年来,根据进一步的研发成果,这种软件可以可将南音工乂谱制成电子版在网上传输,并能在多种终端上进行展示。在陈燕婷的《古乐南音》一书中,作者将不同曲目的二维码附在书的内侧,读者用任意一款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跳转进入线上平台,从手机上看到该曲目的视频,动态乐谱也会清晰地呈现出来。在演唱和演奏的过程中,乐谱会根据唱词自动滚动,就算不会当地方言的人也不会有视听阻碍,这有利于南音的翻译和传播。另外,泉州南音网的建设比较完善,自2017年创办以来,栏目板块有智能曲谱、大事记、学术园地、南音书库等。泉州南音乐团也有自己的微信公共号和抖音账号,定期会有演出预告和直播提醒。与此同时,泉州南音APP 为南音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径。

泉州南音网

泉州南音APP

有关南音的价值可以从三方面来说,首先,它具有审美价值。作为御前清音,它的风格庄重典雅,深受各类人士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音自身的多样性得到了进一步挖掘,传统南音和创新后的南音既适应了老一辈人的审美习惯,也吸引了年轻一代。这种与时俱进的传承依赖于民间社团和官方组织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其次,它具有实用价值。一提到南音的应用场合,很多人就会想到它多用于祭祀祖先等仪式活动。泉州人对祖师崇拜有着很强的文化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南音人通过技艺比拼达到娱乐和交流的目的,推动了南音的高度繁荣发展。最后,它具有混合价值。南音的混合价值包含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南音泉州乐器
泉州
学乐器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李进杰的南音情
乐器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