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琛权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外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303)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哲学系助理教授麦金华从唐代景教、明清天主教传教士以至新教由18 世末开始的新教译经开展期、普及期和后《和合本》时期,简述了中文圣经翻译的五个时期,但官话《和合本》地位屹立不倒,时至今日仍然是一部权威译本。根据约翰.麦卡瑟的观点,正确解读圣经的5 个原则分别是(1)字面解经原则;(2)历史原则;(3)文法原则;(4)综合原则;(5)实用性原则。
《约翰福音》新约圣经的四福音书之一,写作对象是初信的基督徒与慕道友。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中的“信”就是忠实原文,“达”是译文通顺,“雅”指简明优雅。以下是对该福音书部分经文译文的评述及其语篇信息的分析与属灵解读。
表1 展示的《约翰福音》第一章1 至5 节英语原文及其两种译文。
若单从翻译的“信”角度而言,表1 中1:1-2(下文称原文句1)应该译成“道在起初”,而最后一句(下文称原文句2)则是“道起初与神同在”,但会违反“达”与“雅”原则,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也不够文雅简洁。
从英语语法来看,原文句1 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是the Word was in the beginning,其中the Word 是句子主语,由于word 一词首字母大写,因此它被看作是一个专有名词,有特殊含义,介词短语in the beginning 则充当表语。而在原文句2 中,人称代词he 指代 the Word 作主语,原文句1 表语变成地点状语,而介词短语with God 充当表语。
比较而言,和合本中文版把这两句分别译为“太初有道”(和合本版译文1)以及“这道太初与神同在”(和合本版译文2)。我们先分析原文句1 及其译文。
表1 经文原文及其译文
表2 译文对比表
(1)英原文: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原文句1)
(2)作者直译:道在起初。(译文1)
(3)和合本译文:太初有道。(译文2)
显而易见,译文1 遵循严格“信”的翻译原则,主谓宾分别是“道”-“(是)在”-“起初”;但在和合本译文(即译文2)中,原文的主语“道”被处理为宾语,谓语动词“是”改为“有”,表语In the beginning 则成为主语“太初”:太初有道。
由此可见,把原文句1 译为“太初有道”而不是直译为“道在起初”,是为了实现译文的 “达”与“雅”,与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相得益彰,容易被中国信众理解。从句子形式上看,原文由三个并列句构成,其和合本版译文也是三个并列句“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是在句式上体现翻译中的“信”原则。
至于经文1:3-5,英文原文有三句是介词短语前置,以达到突出重点的强调效果。它们分别是 “Through him…;without him…”以及“In him …”其正常语序应该是这样的:
1:3:All things were made through him;nothing that has been made was made without him.
1:4:Life was in him, and that life was the light of men.
以下是1:3-5 直译译文与和合本译文对比表(表2):
和合本圣经将all things & through him 分别译成“万物”和“藉着”比直译文本的“所有东西”与“通过他”要高雅庄重,而将1:3 的后半句译成“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比“没有他即使已经造出来的东西也会变成没有”更能表达原意,彰显翻译的“达”原则,更符合目标读者的思维习惯,有助与其理解经文传递的福音信息。而“that life”译为“这生命”而不是字面意义“那生命”,更显亲和力与号召力,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最后半句“but the darkness has not understood it”,按字面理解,是“但黑暗不懂得光”。而和合本将其译成“黑暗却不接受光”有其特殊经文含义,严格遵守圣经翻译的“信”原则。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信息的分类不同,如传播学中的宇宙信息、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信息;语言学中的语言信息和语篇信息等。语篇信息研究中,语篇树状信息结构模式(TSDI)(杜金榜2007)是用来分析各类语篇信息较为典型的研究思路。
我们首先分析表1 中的1:1-2 节。
A.太初有道
B.道与神同在
C.道就是神
D.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可见,A,B,C 和D 是一个信息单位对应一个命题,属于同一层次的同位信息,而这四个信息单位的上位信息是隐藏了的E,如下图1 所示。
图1 中的A,B,C,D 构成一个语篇片段,其论述的共同对象是隐性主题E,即道与神的关系。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呢?犹太人与希腊神学家和哲学家对“道”这个名词有不同的解释。在希伯来经典中,万物藉着“道”受造。圣经诗篇33:6 说,“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而成”(By the word of the LORD were the heavens made,their starry host by the breath of his mouth)。道是藉先知向人所传递的信息,也是神的律法和他神圣的标准。诗篇119:11 告诉我们,“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I have hidden your word in my heart that I might not sin against you)。在希腊哲学中,“道”是推理的原则,或是仍在意念中的思想。约翰所说的耶稣是神的真实写照,万物是靠着他而立的,他也是宇宙的创造者。对于犹太读者,“道就是神”是亵渎的话; 对于希腊读者,“道成肉身”是难以置信的概念;但对于约翰来说,这个对道的新理解就是福音——耶稣基督的好消息。而希伯来书4:12 则认为,“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For the word of God is living and active. Sharper than any double-edged sword, it penetrates even to dividing soul and spirit, joints and marrow; it judges the thoughts and attitudes of the heart)。
我们现在来分析表1 中的1:3-5 节的语篇信息及其属灵含义。
A.万物是藉着他造的
B.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
C.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D.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句A 是一个信息单位对应一个命题;句B 中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是主导的信息单位,此处一个信息单位对应不止一个命题, “凡被造的”可看作是另一命题。句C 和D 分别使用并列连词and 与but表示两个命题,但连词后面的命题在意义上占主导地位,即“这生命就是人的光”以及“黑暗却不接受光”比“生命在他里头”与“光照在黑暗里”在属灵意义上更重要。
既然我们是受造物(all things were made),就无理由自高自大。我们得以存活(without him nothing was made),只因为神造我们,我们的恩赐也全是他所赋予的。有了神,我们才显得有价值;离了他,我们什么也没有,因为离了神,就是违背了他原先创造我们的旨意。
“黑暗却不接受光”(but the darkness has not understood it)的意思是罪恶不能够胜过或消灭神的光。耶稣基督是创造生命的主,他的生命为人类带来光明,因为约翰福音1:9 告诉我们“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The true light that gives light to every man was coming into the world.)在他的光里,我们看见自己的真相──需要拯救的罪人。跟随这光使我们不至于像瞎子走路,跌进罪恶深渊里;他照亮我们的前路,使我们知道怎样生活;这真光又除去我们生活上的罪污。因为诗篇119:105 说,“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Your word is a lamp to my feet and a light for my path)此外,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I am the way and the truth and the life. No one comes to the Father except through me)——约翰福音14:6。
和合本圣经是最受欢迎和最为普及的基督教《圣经》译本。本文从“信达雅”三方面对比论述了约翰福音1:1-5 等的译文,揭示了和合本圣经译者以敬畏神的态度进行经文翻译,他们以“信”为纲,兼顾“达雅”,因此至今仍是中文世界最权威的圣经。文章并从语篇信息分析的角度解读了这些经文的属灵含义,表明语篇分析理论可以成为圣经解读方法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