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金锋 杜银飞 赵炼恒
摘 要:为了实现将我国建设成为工业强国的目标,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工程师2.0”计划,为我国高校工程领域人才的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计划实施以来,高校的工程人才专业技能培养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立德树人应是高校始终坚持的中心工作。从这个方面来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思想政治建设不足的弊端日益凸显。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现状和教学实践,提出一核、两步、三位的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体系,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2.0;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6-0128-03
早在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一项名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政策,这是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1]。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该计划旨在以新工科建设为首要目标,加强工程教育改革,并以此为基础,加速培养适应与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卓越创新科技型人才,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以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等硬实力[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国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发展实践表明,思想建设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法宝。每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除了学习相关领域内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树立远大理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拥有坚定信念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阵地,各大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正确引导,通过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加强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针对如何立足高校实际,在“卓越工程师2.0计划”建设中构建共同推进课堂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来实现“1+1>2”的效果,是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3]。本文将结合笔者日常教学和学院管理中的经验,在“卓越工程师2.0计划”背景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探析关于“卓越工程师2.0”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的同时,其背后仍存在着诸多挑战,需要教育者认真反思。据202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组织调研发现,留美博士中只有三成左右愿意回來为国效力。这说明爱国情怀培养在目前卓越工程师培养中还存有缺陷。应将爱国情怀的培养贯穿课程思政教育,这是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践行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卓越工程师2.0”所期待的工程师,应该是同“两弹元勋”钱学森院士和“布鞋院士”李小文一样,不仅在自己的工程领域内才华横溢,而且也是高山景行的道德模范。良好的道德修养,可以与个人的事业相得益彰,这是经过无数事实检验过的。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绝不是政治层面的任务,而是事关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并驾齐驱,形成协同效应”[4]。高校思政体系建设目前处于探索之中,还没有形成一套被高校广泛认同的理论体系。通过对“卓越工程师2.0”实践的研究,笔者认为应建设成一核、两步、三位的课程思政体系。
所谓一核,其核心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国家在人类社会建设以及发展规律中艰辛探索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世代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在化学化工学院报告厅讲授了一场生动的思政课。易书记从制度的优越性上为广大学子讲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他以珠港澳大桥这一奇迹作为案例,要求中南大学学子将个人理想依托于中国梦,在坚持“中国之制”的前提下改革创新,做新时代潮流的弄潮儿。
所谓两步,指的是思政建设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挖掘高校传统精神文化的潜力。绝大多数高校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底蕴,拥有杰出的校友、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校训,这是高校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要对这些精神财富赋予新时代的意义,并进一步弘扬。第二步,高校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思政观点,发现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元素,充分意识到各专业课程都是一座无形的思政价值元素宝藏,将人、物和事件背后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展现出来,用现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模式呈现,实现工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鸣。
所谓三位,是在思政建设中要针对教师、课程、学校的特点,对其在课程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精确定位,具体分工,各司其职,守好自己的“责任田”。
教师是关键主体,教师不应当只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而应做到立德树人。学校的思政建设都是围绕教师展开,所以建设思政课程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中应组织一支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对思政课程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提高大学必选思政类课程的质量和趣味性。对于非思政专业的教师,应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育人意识,处处留心皆学问,可以在其他课程中插入思政内容,以具体的行业现象引导学生对其中所包含思政成分的思考,使道理更加形象深刻。
课程是载体。在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培养计划中,专门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但单靠思想政治课程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因为传统的思政课程内容过于注重说教,内容枯燥,很难被学生接受,而且上课形式非常单一,老师单方面讲给学生听,大学课程中往往思政课程的出勤率是最低的。一方面,鲜活的思政课程讲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教师应利用好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深入研究,有特色地讲授,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爱国精神、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中南大学举办了2020年课程思政课程评选,其中土木工程学院有“道路工程”“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B”成功入围。这三门课程的成功申报,有利于土木工程学院卓越土木工程师的价值素养培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校是阵地。学校是促进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坚实后盾,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主动性。学校要当思政建设的倡导者、监督者,应做好顶层设计与贯彻工作。要在全校加大对思政课程的宣传力度,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具体应采用组织专题辅导报告会的方式,邀请专家围绕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进行讲解答疑;立足各学科的独特视角、方法以及理论知识,完善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打造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金课”;邀请校内外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围绕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定期交流,拓展思政建设思路;在传统与新媒体平台上开展优秀思政课程及案例汇编、建设思政素材库、建设教师培训课程、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制订等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二、课程思政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作用
建设一核、两步、三位的思政课程体系,既符合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又能够逐步实现新旧理论体系的平稳过渡,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课程体系中每个因素的作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对社会和学生都意义重大。
在国家层面,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到高校教育的实处,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将新一代力量团结起来。爱国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由于无数爱国者的牺牲和奉献,中国才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实现工业的从无到有再到强,一个缺乏凝聚力的民族,只能成为他国的大型加工工厂和商品倾销地,不可能实现自主创新,也不可能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按照此体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增大社会需求在选专业和择业中的影响,削弱以金钱为导向的价值趋势,从而减弱市场经济过于盲目的自发性带来的行业不平衡、地区不平衡问题。
在学校层面,高校应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6]。培养一批具有思想道德的卓越工程师是学校的荣誉,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通过传帮带,将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學校文化传承特色。目前,国家逐渐将课程思政教育摆在一流学校与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贯彻课程思政培养体系,是高校必须面对的发展趋势,做好上述培养体系是学校的千年大计。
在学生个人层面,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必然要经历艰难险阻。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艰苦奋斗的品质、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不可能在卓越工程师之路上坚持到最后[7]。高校的思政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平台,能为以后的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而教学实践表明,优秀的课程思政设计,能够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工程结构的疲劳是很多工程结构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很多工科课程需要讲授的重要知识。但是,疲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机理相对抽象难懂。为了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将“认识疲劳现象,理解疲劳机理”这一知识目标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这一思政目标结合起来。一方面,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是教学目标的自然引申;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目标所蕴含的思维方法,容易被学生接受,进而能够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目标的理解。对工科课程教学而言,课程思政不仅应当承担思政教育的作用,还应起到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作用。所以,对学生个人来说,课程思政不仅能够提高其思想品质,还能有效强化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结论
培养具有思想道德水平的卓越工程师是建设工业强国、培养具有高品德工程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缺陷,针对目前倡导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提出了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即一核、两步、三位的课程思政体系。具体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核心,从高校传统精神文化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两个步骤入手,对教师、课程、学校明确分工。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国家、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分析了课程思政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作用,所有高校、教师以及课程都应承担好育人责任,实现工程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朱正伟,李茂国.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1):46-5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 (2018-09-1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2/s3860/201810/t20181017_351890.html.
[3] 巩金龙. 开启“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新篇章[N]. 中国教育报,2020-06-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 (2020-0 5-2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5] 谢辉.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治理之道)[N]. 人民日报,2019-09-09.
[6] 刘岩.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
[7] 张巧利.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思政培养引领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9(01):145-146.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