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眼病理陈荣家教授

2021-11-07 07:45毕颖文
眼科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淋巴瘤眼科病理

毕颖文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上海 200031)

时间过得真快,忙忙碌碌中,陈荣家教授离开我们已有整整十年了。作为一位眼病理专家,陈荣家教授在这个领域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却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倒下,又骤然离开大家,至今回忆,仍觉万分遗憾。

陈荣家1948年2月出生于沈阳市的一个医学世家,1976年从原上海市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做住院医生,1980年在眼科学元老郭秉宽教授的引导下进入眼科病理室工作(图1),并跟随著名的眼病理学家倪逴教授开始学习眼科病理。1981至1983年,陈荣家到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取得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1986年晋升为主治医生。1986至1990年继续到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系学习深造,回国后199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7年再次赴日本群马县桐生市眼科临床研究所进修,1998年在附属医学院参加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诊断的专科培训,回国后2000年晋升为教授。陈荣家教授先后担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及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病理学组副组长等职。

图1 陈荣家教授和郭秉宽教授

陈荣家教授先后赴日本学习将近10年(图2),掌握了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等当时的新兴技术,精通日语与英语。在日期间,他成为日本眼科学会会员,参与了数本日本的眼科及眼病理学著作的编写,积极推动中日间的眼病理交流。回国后一直在自己热爱的眼科病理专业兢兢业业地工作,先后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并主编及参与撰写了多部眼科专著,其中2009年出版的《实用眼科临床病理》一书,是陈教授一生眼病理工作的总结,也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编的眼科诊治图谱与精要丛书系列中第一本出版的专科书籍。

图2 陈荣家教授和原嵇训传院长(左一)在日本访问学习时

1999至2002年期间,著名眼病理学家倪逴教授病故后,医院眼科病理室只有陈荣家一位医生,医院眼科病理的标本数量多,病种丰富,疑难及复杂病例也多,陈教授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眼科病理的各项工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即使在退休后,仍承担着眼科病理工作的重任,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及每一位患者。

陈荣家教授一直为医院眼科病理的发展未雨绸缪,努力培养年轻医生。2002年,笔者眼科研究生毕业后留在眼科病理室工作,陈荣家是我开始学习眼病理的老师。当时对于毫无病理基础的我来说也感到有些压力,陈教授十分耐心,给了我一些眼科病理的经典中英文书籍,让我在实践中慢慢学习,每天一起在多头显微镜下阅片讨论。他一直强调眼科病理的特殊性,需要与临床紧密结合,从到病理科第1天开始,我就跟随陈教授每天到病房对第2天手术的患者进行查房、做体检、查看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每一种疾病都有一个详尽的认识,为我的眼病理知识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至今仍然受益匪浅。陈教授经常说眼病理太局限了,而且病理学发展很快,一定要多多外出学习,鼓励我们年轻医生到综合性医院和肿瘤医院的病理科进修学习,特别是大体病理知识和分子病理技术,使知识更全面和完善。

因为眼部是一个淋巴瘤好发的部位,陈荣家教授在眼部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次在全国的学术会议上做有关眼部淋巴瘤的专题发言,并鼓励我总结报告,撰写论文,并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因受当时国内科研条件所限,我院病理科也无法进行淋巴瘤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陈教授结合自身的留学经历,在科里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仍鼓励我远赴英国剑桥大学进行课题研究,借助国外先进的分子病理技术平台,继续研究眼部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A20 inactivation in ocular adnexal MALT lymphoma”发表于Haematologica,该论文也在2011年1月第199届英国病理年会冬季会议上获展板类一等奖(The Sir Alastair Currie Poster Prize),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淋巴瘤领域专家的一致肯定,这些研究工作也为眼部淋巴瘤的新一代治疗方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陈教授在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期间,共培养了3名硕士研究生。而在长期眼病理工作中,受陈教授指导和帮助的学生不计其数,为本院、上海市以及全国各地的许许多多眼科医生和研究生进行过病理专业指导以及论文撰写的辅导,是眼科众多硕士生博士生课题形态学的指导老师。对每一位慕名而来的医生和研究生,陈教授都耐心讲解,带教阅片,并帮助拍摄病理照片,为培养眼科学界医生和研究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图3)。

图3 阅片工作中的陈荣家教授

陈荣家一生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做人。他平易近人,彬彬有礼,和蔼可亲,既是年轻医生的好老师,也是他们真诚的朋友。在我们当时十多人的病理科,大家凡有大事小事,都喜欢找陈教授商量,陈教授总是能提出中肯的意见。陈教授对待生活和工作都是一丝不苟,无论是看门诊还是去病房查房时,他总是穿戴整齐,头发纹丝不乱,面对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医生形象。他做事有条不紊,办公室书架上的书也放得整整齐齐。除了大量的眼科及病理书籍以外,很少有其他的东西。陈教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贤惠的妻子和优秀的女儿一直支持着他的工作,目前陈教授女儿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一名年轻的副教授(图4,5)。

图4 陈荣家教授和病理科工作人员合影

图5 陈荣家教授和夫人

陈荣家教授为眼科病理事业奉献了一生的心血,直到2010年6月4日突然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病重期间,陈荣家教授仍牵挂眼病理的发展,时时关心科里的工作。由于病情凶险,陈教授于1年后病故。这一年中,他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先后经历了两个疗程共计11次化疗,坚持走到最后,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动容,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也一直是陈教授与病魔抗争的动力。陈教授的骤然离去,是我国眼科病理界的一大损失。时至今日,陈教授离开我们已有整整10年光阴,他一直使用的显微镜仍然封存在那里,他当年工作时所用的各类书籍和眼科杂志依旧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中,他的许多工作习惯我们也一直保留和传承了下来。

陈教授,我们将始终缅怀您,并将沿着您认真的足迹继续走下去,让中国的眼病理事业发扬光大。

开放获取声明

本文适用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允许第三方用户按照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CC BY-NC-ND)的方式共享,即允许第三方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在这些过程中必须保留作者署名、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不得进行演绎创作。详情请访问: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猜你喜欢
淋巴瘤眼科病理
本刊征稿启事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国际眼科杂志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