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及其对策

2021-11-05 01:47朱亚林
新西部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共青团信息工作

由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赋能,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下各类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作为“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的高校学生,在面对新媒体时,他们有着天生的亲近与认同。借助新媒体,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丰富,获得的信息也变得多元。高校共青团组织以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为己任,因此对新媒体进行研究,并使之应用于青年工作中也就成了当前的重要事项。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下,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这个概念应运而生,成为近些年以来的热词。公众号、微博、抖音这些与人们终日形影不离的APP就是这一概念的典型代表。因为新媒体的出现,信息在人际间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各类媒介,而是更多地转移到了各类电子终端上的APP。

在这些新媒体技术使用者中,高校学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是因为,他们基本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有着天生的“信息基因”,他们对于互联网上产生的一切事物都有着亲近感、认同感,新媒体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必备工具。而青年工作者们也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2016年时,共青团中央的负责同志就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青年,就有什么样的互联网”、“怎么对待互联网,就是怎么对待青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能赢得青年、赢得未来”。这样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在信息创造价值、信息引领价值的时代,互联网催生的产品对于高校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进入新时代,共青团各级组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探索新媒体视域下青年工作的开展途径,不断提升组织建设、夯实思想之基、拓宽活动平台、真诚服务青年。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通师高专)共青团组织认真学习、不断探索、积极实践,运用新媒体助力青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通师高专为例,探讨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高校共青团工作为什么要“聚焦”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特征决定了“聚焦”

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极大地缩小了地域与时空的概念。多元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价值导向、个性行为经过信息化处理之后,通过智能终端的屏幕呈现在了大众的面前。“假恶丑”与“真善美”一道被放大后充斥在网络平台之上,人们在彰显正能量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会让阴暗面有了许多抛头露面的机会,因此,在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上也旁生了无数的枝节。而在当前时代,搭载着如此纷繁复杂信息的互联网载体之一正是新媒体。

美国互联网实验室认为,“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等实现个性化、细分化和互动化,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的传播。”[1]通过这段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在其传播形式及途径上都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性使得受众选择性增多、趣味性增强,而且呈现形式丰富、信息发布实时、发布者与接收者的“网络”距离不断拉近、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图文并茂加之影音的辅助使接收者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同时,新媒体背后的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接受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受众“画像”,从而根据分析结果,对受众进行诱导信息的精准投放,这种信息是点对点的,这就意味着新媒体可以为目标受众打造一个沉浸式的虚拟环境。一旦环境形成,其对受众的影响力则是不可估量的,小到影响短期行为,大到影响人格、信仰、价值观的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如何让青年在人生的重要发展期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传统模式下的学校教育、家庭影响、朋辈示范、社会环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作为“新生代”的来自网络的各类文化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当下,新媒体正是这样一种能够以生动形式影响个人、并以场域形式影响群体的网络传播媒介,这就注定了全社会必须“聚焦”这样一个对象,并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并合理应用,使其在青年成人成才过程中正向发力。

(二)共青团工作的属性决定了“聚焦”

政治性是共青团的根本属性,在党的指导下,共青团肩负着用先进思想理念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汇聚力量投身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历史使命。高校共青团工作面对的青年学子更是有着思维活跃、学识丰富、情感充沛、精力旺盛、热心社会事业、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但是他们同样也存在着“三观”不稳固、知识体系不健全、认知与行为脱节、心理素质有待提升等客观不足,正是处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高校共青团则是需要在青年学子的成长过程中充分扮演好团结、引领、服务的角色,助力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三观,追逐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共青团组织而言,新媒体与生俱来的各类特征决定了它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合理恰当,可以让共青团组织打破时空界限,与广大青年学子全天候、零距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反之,丧失了新媒体发声的主动权,则会让青年被各类非主流甚至负面的价值观所困扰,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心存犹疑,游离于复兴大潮之外,断送美好人生。

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高知人才聚集地,具备较强的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因此如何用好新媒体,把最大多数的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全面做到“以新媒体,赢新青年”,[3]成为了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必修课。

高校共青团工作怎样“聚焦”新媒体

(一)坚持政治高度,强化思想认知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从什么样的高度看待问题,就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深度。高校共青团组织对于新媒体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时尚、人气、趣味等浅薄层面,而应该看到其传播过程中对于受众群体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大众传播学的鼻祖马歇尔·麦克卢汉将媒介比喻成人的延伸,“我们用新媒介和新技术使自己放大和延伸”。[4]一条传播着的信息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发起者的文字、声音和影像,还有他的文化认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等。作为从事党的育人事业、承载着青年思想引领重要使命的共青团组织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信息传播的现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运用新媒体工具,坚定“立德树人”根本理念,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要义,全力推进团属新媒体平台政治思想建设,站稳共青团应有的立场。例如:通师高专共青团组织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政策,以青年视角撰写解读文章,通过团属公众平台及时推发,让团员青年第一时间学习了解。

(二)坚持青年立场,传递青年心声

因为青年的朝气,带来了共青团组织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同样对于共青团组织,也应该切实坚持以广大青年为中心的立场。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青年视角”。这种视角是坚持青年立场的视角,是读懂青年文化的视角,是服务青年所需的视角,是融合青年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视角。同样这种视角应该是有着一定底线思维的视角,不能一味的迁就、迎合非主流文化,更不能罔顾立场和原则。

共青团组织的新媒体发出的声音应该是代表当代青年主流群体的声音。这种声音中应当既有包含着爱国情、报国志的宏观大我,也有包含着热爱生活、友善和谐的平凡小我;既包含着创新创造的热情,也包含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有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解读,也有个人亮丽闪光点的体现。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要紧紧围绕广大青年在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消除刻板说教的传统宣传形式,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呈现,通过潜移默化的滴灌方式主动走近青年,从而更好的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同时,新媒体平台也要适时的围绕青年的思想、学习、生活开展工作调研,反馈青年需求,让共青团组织的根基牢牢扎根于青年当中,让青年的心声能通过共青团组织得以彰显。从而使共青团组织的新媒体能真正成为青年依赖的平台,成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平台。通师高专共青团通过新媒体平台开设“团团信箱”“青年心声”等平台,对于团员青年的提问、建议等及时回复,零距离沟通交流,数度测评满意度均近100%。

(三)坚持多点齐发,打造传播矩阵

新媒体平台在当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有用于信息沟通的即时通软件、有用于多媒体呈现的流媒体平台、有用于观点表达的自媒体空间等等。在具体工作的应用中,要分清这些平台的功能,整合运用、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在健全团建工作网络方面,注意用好已有的各类信息化平台(如智慧团建等),分组分层建立相应的工作信息群,以保证各类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在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优秀文化、宣传典型事迹方面,要注意选拔树立优秀的青年意见领袖,鼓励他们在自媒体空间中发出观点鲜明、积极向上的声音;在营造信息传播氛围方面,要注意精选高质量的、接地气的信息,以青年的话语形式进行呈现。

综合上述各类平台,通师高专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注意根据各类平台的特征相互补充、灵活应用,形成具有高校共青团特色的传播矩阵。同时还建立一支来源于青年学生的新媒体工作队伍,在思想政治修养、文化知识涵养、信息技能素养、采编技术等方面进行长期深入的培养,这些青年学生均能熟练运用这些平台和技术,成为了团组织的有力助手。

(四)坚持多维互动,注重知行并进

雅斯贝尔斯曾经这样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无论是摇动、推动还是唤醒,需要的是榜样的示范、是伙伴的协作、是朋友的陪伴。因为人与人的交流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无的。因此,在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团建工作开展的同时,共青团的工作者也要清醒的意识到,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仅仅是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必要的渠道,但绝对不是惟一渠道。青年工作归根结底是人的工作,是需要面对面交流、心与心交融的工作,线上的精彩永远替代不了线下实干。

在共青团组织的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线上线下多维互动、相互补充。要充分认识到共青团工作的主阵地应该是在线下,是在真实情境下的校园。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线上阵地,是对线下阵地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是让共青团的工作变得更加立体和全面,消弥了共青团与青年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新时代,最需要的是实干青年。通过新媒体倡导的思想、理念与活动,最终都需要广大青年在实际学习、生活、工作中去实践、去探索,在真抓实干中出效果、出成绩。共青团组织还要创新渠道与方法,让新媒体与大学生学习践行“新思想”、开展创新创业创造、参与第二课堂、贡献青春力量等具体活动结合起来,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舆论氛围、提供预备知识,同时将活动取得的成绩再转化为新媒体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的青年真切感受到奋斗的力量与收获的快乐,并更加紧密地凝聚在共青团组织的周围。

结 语

新媒体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的出现也催生了许多新生事物,身处在这样一个变革与机遇同在的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在青年事业中更需要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适应时代所需,牢牢把握党对团的要求,发挥优势力量,深刻研究高校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信息传播规律、合理应用信息传播手段,将新媒体技术与青年事业的全面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引领模式、精准服务对象、切实服务大局,全面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成效,全面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中的贡献度。

参考文献

[1]童清艳.新媒体现状及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406/c411992-29193037.html,2017-04-06.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166-179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朱亚林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计算机网络程序研究

猜你喜欢
共青团信息工作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不工作,爽飞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选工作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
共青团要成为“青年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