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珍 毕海霞 方可
体育教育专业要想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服务于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需加强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合理规划课程结构比例,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供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创新型人才全面评价。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远景目标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1]2018年12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随后颁布《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普通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创新型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要求。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且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2]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社会,一个国家教育的先进程度取决于该国创新教育的先进程度。[3]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高校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承担起历史的责任。[4]西安体育学院作为体育类专业院校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改进,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和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培养理念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体育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不断跟进,在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培训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但在授课方面表现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及时巩固学习内容,任课教师教育创新能力也无法有效提升。通过对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任課教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当前从思想方面对科研十分重视,但精确测量仪器和大数据统计等设备十分欠缺,致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参与机会少,对学生的实践创新水平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口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作为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比例的适当对课程的实施效果尤为重要。当前,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符合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与比例设置方面仍需改进。
第一,从课程内容来看,注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知识,前沿性课程较少,缺乏新成果展示,课程内容陈旧落后、重理论轻应用,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二,从课程设置比例方面,必修课比例大,选修课比例小,总体来看呈现“倒三角形”,[5]不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例如,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对“选修课”要求过低现象。例如游泳专项的学生对羽毛球项目运动知之甚少。这不利于实现培养目标中关于培养从事中小学教学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实践环节设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实践作为检验掌握体育理论与技能知识的标准,其中实践的设置关乎培养目标的方向,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在中小学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调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时间,实践教学为64学时,总学时为2720学时,在学分方面仅仅占4分,在170的总学分中,它仅仅占2.35%,专业实习分为两部分校内两周,校外十四周。实习时间不足,且形式较为单一。总的来说,体育教育专业表现出实习时间短、安排过于集中、过于偏后的弊端。[6]如果实习时间不足、实习形式单一或者实习内容匮乏,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将会严重地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7]
(四)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是对教育培训过程是否坚持标准和对教学质量高低、办学效果好坏进行跟踪、反馈、检查和指导的一种比较长期的监督制度及活动。[8]通过调查得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监控机构采用学校、各二级学院、教研室、学生四级监控,并有反馈机制。学校监控中心设有四个机构,即学校督导委员会,负责监督体育教育学院的教学文件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期末考试、毕业论文、教学实习等。教研室同行评价主要是开展相关课程的互评,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网上评教,即学生在查看成绩之前先对任课教师网上评分。教学监控机构设置方面合理性,且分工明确。目前教育质量监控的重点在听课方面,若仅限于课堂质量的提高,不足以培养出国家、社会、学校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应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级的质量监控,才能稳步地提升教学质量。
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加强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师充分利用专业教学手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术科研氛围。加强科研创新,创新既是当前社会所需,也是每个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必需的。
第一,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科研注入到日常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摒弃注入式教学指导思想,学习研究方法,探究实际问题,从而学生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唤醒学生对创新的兴趣,从学生自身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收获不同程度的创新体验,以拓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第三,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教学类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地关注体育行业的前沿,了解研究动态和研究趋势,为研究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第四,给予有创新观点的师生平台,学校各教研室教授团队及教师对创新观点评估,把可行的想法、观点进一步探究并落实,改良传统科研模式,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合理规划课程结构比例,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
依据“一带一路”视角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依次划分专业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权重占比,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广适应”的人才为目标,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结构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针对西安体育学院专业课程进行优化,避免出现“专业面过窄、适应面较小”的问题,将课程分类细化。
第一,对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完善,设置多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将专业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分层级,以适应不同的人才培养需求。
第二,课程内容方面,适当减少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轻学科基础课程,增加专业必修课比重,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实训课程的比重。
第三,注重实践类课程的开发,充分整合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以防出现理论脱离实践、纸上谈兵的问题。
第四,专业课程的练习要做到术业有专攻,让学生重点学习三到四门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有更多的时间练习选择的体育项目,使学生有一技之长,提升学习效果,实现在中小学校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提供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平台
体育教育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是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出面向基层、能适应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人才为主,在实践操作中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有教有学,有学有练,教学练一体化,通过实践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教学中,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第一,优化西安体育学院的专业设施与设备,在人体解剖、心理实验、数据测量和分析等各个方面保证有充足的设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出创意,以提高科研能力。[9]
第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过程,需要社会中所有有利资源的共同作用,通过学校和其他学校、企业、健身机构等合作的形式,建立实践平台,体育教育专业可以选取不同类型的中小学、各类体育场馆、活动社区等作为实践场所,在不同的实践场所进行实践教学,组织不同的实践活动,以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掌握动作产生的原理。教学实践环节中夯实体育和教育理论基础,并根据教学情境而做出适当的调整,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第四,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及时记录出现的问题,思考原因,提出解决策略,如遇到无法解决,及时和学校教师沟通,征询意见。通过实践为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方向,有利于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创新型人才全面评价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不断提高各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每一所体育类院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高效地服务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要加强管理监督反馈,充分发挥反馈信息在教学上的积极作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需要组建体育类创新型教学团队,各个体育专业方向学生共同努力,以体育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集思广益,是提高体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记录,在教学评价中形成自评、学校评价和校外评价的三方系统,构建有效的反馈机制。
第二,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提出的种种策略,通过改变评价的方式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第三,完善知识产权专利等的运用和保护机制,进一步提高广大创新型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给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工作与生活环境,让其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也让人才强国战略真正落地生根。
第四,准确把握创新型人才的定位,强化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学习与掌握,学校、体育科研机构坚持以实际能力为标准,突出专业导向和创新导向。
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阶段,需要提供创新环境,实施启发式、科教练一体化学习方式,以此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结 语
经过不断落实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不断更新和研制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求实效、稳增长。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在建设体育专业创新型人才中培养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创新,课程设置要优化,评价机制要健全。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为落脚点,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10]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素质,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增强学生就业竞争的实力,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型高素质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2]张锰锰.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2013:11-15.
[3]惠泱河,林光彬.创新教育——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的前进方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1):135-139.
[4]周济.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J].中国高等教育,2006(3):9-13.
[5]林勇,潘树坤.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12):111-114.
[6]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现代电力工业词典[M].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10.
[7]颉梦宁,李风雷,孙超,曾中根.探析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化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8-10.
[8]蔡金明.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31(6):31-33.
[9]唐进昌.基于社会需求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5):38-41.
[10]夏贵霞,舒宗礼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我国社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首都體育学院学报,2008,7(4):95-98.
作者简介
张俊珍 西安体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毕海霞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方 可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