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蓝衣壮服饰文化及应用价值

2021-11-05 01:20莫彩燕梁影陆丽玲林嘉辉赵敞
新西部 2021年10期
关键词:蓝衣服饰文化服饰

莫彩燕 梁影 陆丽玲 林嘉辉 赵敞

服飾作为一个地区民族文化展示的方式之一,蕴含着该地区的社会风貌、风俗习惯等。蓝衣壮是壮族的一支,崇尚以蓝为美,蓝衣壮服饰代表蓝衣壮人民的历史发展和生活过程,具有很强的符号功能与丰富的符号寓意,是历史传承的载体。利用蓝衣壮服饰文化来振兴乡村,促进乡村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广西蓝衣壮主要分布在南宁宾阳、贵港港北、百色靖西、河池天峨等地区,蓝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崇尚以蓝为美。

天峨县位于广西西北部,这里是蓝衣壮的重要聚居区,而天峨县三堡乡则是天峨县蓝衣壮最集中的地区,这里的蓝衣壮还保存着传统的蓝衣壮服饰文化。蓝衣壮的服饰是手工制作,以蓝色为主色调,样式独特,搭配美观,形成独特的服饰文化,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非常高,可以利用其来为乡村振兴服务,带动乡村的振兴,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蓝衣壮服饰文化的工艺与配饰结构

(一)内容

蓝衣壮服饰包括头饰、衣服、裤子、鞋子、围腰五大件。男女服饰穿搭不同,女装搭配比较复杂,白色头帕(年老者戴黑色头帕),蓝色便衣,黑色裤子,绣花鞋,鞋垫,围兜,搭配穿戴。男装搭配比较简单,黑色便衣,黑色鞋子,搭配穿戴。

(二)制作工艺

蓝衣壮人制作传统蓝衣壮服饰从原料到服饰成品,需耗时较长,一般要经过种植棉花、织布、染布、刺绣四个大步骤。

每年的四五月份,当地人便开始种植棉花,秋季便开始织布工作,再到染布工作,染布工作比较讲究,先将材料弄好,首先需备一个大缸,草木灰以及石灰水,再去山上找一种草(蓝靛),把草木灰、石灰、蓝靛放入缸中发酵一周,这样便制成染色材料,染料制成便可以开始染布工作,漂染这道工序在于石灰比例的把握程度,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否则会使颜色过于鲜艳,或者颜色过淡,土布漂染成功颜色呈现深蓝而略泛紫色。

刺绣是整套服饰最复杂的工艺,但妇女们却乐此不疲,因为刺绣的时候妇女们常常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体现了妇女们的心灵手巧。蓝衣壮的绣品不像其他民族刺绣绣在衣服上,而是具有本地方特色,刺绣绣在围腰上或者鞋子上。妇女们会挑选好自己需要的图案样式,目前市场上会有专门剪好的图案剪纸售卖,妇女们买自己心仪的剪纸,配上自己挑好的五颜六色的花线把图案绣出来,接着缝在布上;或请人帮忙画上自己想要的图案,自己再进行裁剪、绣图案。围腰上的中间部分图案缝制耗时最长,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把围腰中间部分图案制作完成。

天峨县三堡乡蓝衣壮服饰的特点

(一)蓝衣壮服饰——蓝、黑为主

蓝衣壮服饰最大的特点是上衣以天蓝色为主色调。以蓝色为美,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装文化艺术——蓝衣文化,流行穿蓝色的小便衣,外加一条深蓝色的直筒裤和头上白色的毛巾头饰,这就是她们展示给游客的第一印象。这使得他们在壮族的众多支系中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本民族的女性服装颜色主色调为蓝色,在搭配上混搭其他色彩;男性则以全身黑色为主。

(二)独特的配饰结构

男性的服饰是对襟开胸有领子的黑色唐装,衣服里面还会穿上一件白色领子的衣服,搭配上一条黑色的直筒裤子和一双黑色的鞋子,男女裤子都是大裤腿,裤腿会往上卷起,形成三道色彩,外面一层是黑色,再是浅一点,最后是白色,白色指脚上配一双白色的袜子。小便衣上没有多余的图案,以单一色为主,有时男子头上搭一顶黑色的帽子,帽子上会有一角向外突出。

女性的服饰上则色彩比较鲜艳、复杂。女子都穿天蓝色右襟衫,袖子很长,衣服下面稍宽呈半圆形,里面和男子一样会穿上一件白色领子的衣服,衣服上基本没有什么图案。新中国成立以前大部分是传统的土布,布料以黑色为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采用现代工业,布料以蓝色为主。女性穿深蓝的的直筒裤。服饰上最体现当地特色和妇女的手艺精巧是它外层的围兜。围兜从下颚下20公分处开始直至衣服的下摆处,上窄下宽,上部沿着小便衣斜扣边呈对称形,下部宽包至腰的两侧。它有两条链子系在脖子上,传统服饰是采用白银制作,现在改为白铜,白铜比较廉价,适用大部分人。围兜上的绣花最能体现妇女的心灵手巧,妇女经常会绣一朵巨大的桐花,旁边再绣一些花草陪衬,有时会绣鸟类、蝴蝶、蝙蝠等等,这些图案随着绣娘的喜好进行搭配,再进行颜色的分配,绣出来往往会使人非常惊叹。刺绣工作非常考验一位绣娘的技艺和耐心,一幅惊叹的作品往往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精力。蓝衣壮的图案从中可以看出当地民族信仰,绣品图案都是一些鸟类、蝴蝶、花草,而不是猛兽和猛禽,体现蓝衣壮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喜欢淡然生活,这主要也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高原环境不适合一些大型猛兽生存,他们崇拜石头和一些古树。

最具特色的便是当地头巾的系法,妇女们日常会戴白色头巾,老年人日常会戴黑色头巾,婚嫁时也会戴上黑色的头巾(当地人认为白色用于丧事,而结婚是喜事,不能戴白色,认为不吉利)。当地头巾的系法跟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平常的壮族支系的女性会戴上高高的帽子,有些是系四方形的头巾,而三堡乡头巾的系法是先向两边展开,然后中间像铲子一样从中间延伸都头部后面。打法非常复杂,刚成年的少女往往相互帮忙系头巾,而成年的妇女则已经非常熟练,这往往经过十几年的不断练习。

蓝衣壮服饰的功能

民族学研究表明,服饰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也是人类满足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工具和手段,具有无可比拟的功能。蓝衣壮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

(一)御寒、护体功能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其最大的实用价值是冬季防寒,夏季防烈日暴晒、虫蛇叮咬等即保护身体的需要,蓝衣壮服饰也不例外。天峨县三堡乡与贵州省交界,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平均海拔近千米。由于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冬天较为寒冷,因此服饰起到了御寒的功能。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也了解到,三堡乡多山,草木遍野,蓝衣壮人民穿上蓝衣壮服饰打绑腿可以保护腿部,防止被荆棘划伤,虫蛇叮蛟的作用。

(二)民族标志与识别功能

蓝衣壮服饰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特别是女子围兜刺绣的图案、服装色彩等颇富民族特色。围兜的形状呈四边形,围兜的上部绣有图案,这些图案最富有特色的是桐花,它代表了民族的特色,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其中蓝衣壮的“桐花”成为代表蓝衣壮服饰公认的吉祥物。该民族女子常常身着蓝色衣服,以蓝为美,故称蓝衣壮。白色头巾,蓝色衣服,黑色裤子,这些都是蓝衣壮民族的标志。

(三)社会等级地位、性别的标志功能

当人类社会内部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私有财产以后,文化也就染上了阶级的或等级的色彩,服饰自然也不能例外。诚如格罗塞所言:“在较高的文明阶段里,身体装饰已经没有它那原始的意义。但另外尽了一个范围较广也较重要的职务:那就是担任区分各种不同的地位和阶级。”[1]如明清时期,在土司统治的地区,土司对壮人的服饰和服色作了种种规定,服饰成为社会等级尊卑的象征。如南丹县土官规定属下土民和班夫不得穿有領的衣服,不能用好的布料缝制服饰。[2]凡此规定种种,违者严惩。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蓝衣壮的歌师穿的衣服比较华丽,等级地位较高。

蓝衣壮服饰对于性别的区分也非常明确。“性别角色”是以人类性别差异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角色。无疑,因性别不同所形成的不同角色,是影响社会行为的重要因子。在人们观念里,一般认为女性柔弱、丰满、温和,其服饰色彩丰富、精致而富于装饰;男性则刚强果断、矫健有力、充满活力,其服装暗淡、乏味,不引人注目。也就是说,常常形容女性为阴柔之美,男性为阳刚之美。哲学家亚蒙·波娃认为,人类用服装作为性别符号,反映了人类心灵世界中两性心理需要互补的天性,是两性之间寻找相互性的一种文化形式。由社会文化期待建构的两性着装规范,在传统社会有严格的要求,因为服装被视为维系社会架构的一项重要条件。[3]蓝衣壮在服饰选择上,男女各有特色,发挥各自性别的特长,获取一种自然的美、真实的美。

天峨县衣服的式样,男装直至光绪末年才将宽阔的大襟衣改为开胸的汉装;女装都是大襟蓝干衣。[4]在颜色上,男性的衣服是黑色的,女性的衣服是蓝色的,裤子是黑色的,蓝衣壮男女的衣服与头巾,就有着极为明显的性别区分标志,女性才可以包头巾,禁止妇女穿着男装。总的来说,蓝衣壮男子的服饰相对简单,样式、颜色单一,一般无装饰品。女性的服饰则制作相对复杂,工艺细致讲究。他们在各自的服装扮饰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四)母爱的象征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被蓝衣壮家庭的女主人保管收藏好的是她们的老妈妈一针一线缝制刺绣的鞋子和围腰。平时一般不会拿出来穿,而是作为节庆场合穿。在女子结婚的时候,母亲就会拿出珍藏的鞋子放在嫁妆箱里,这成为母女间爱的表达,在一代代女性中传承,承载的是纯挚的亲情。围腰是蓝衣壮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蓝衣壮女性在围腰的制作上都倾注了对孩子浓浓的爱意。没有这份爱意,是无法刺绣出这么充满爱与善的艺术品。笔者在田野调查时,看到有母亲在绣围腰,通过交流发现她把对孩子的爱都倾注在围腰里,其深情使人感佩。

蓝衣壮服饰文化与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天峨县三堡乡集老、边、山、穷于一体,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三堡乡现有经济发展方式落后。乡村振兴战略赋予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内涵,为三堡乡乡村建设提供契机。蓝衣壮服饰文化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对三堡乡的乡村振兴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开发蓝衣壮服饰文化产业,建设服饰工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体现,没有产业,乡村振兴无从谈起。蓝衣壮服饰文化的利用,首先考虑作为产业来开发和利用。蓝衣服饰现在没有形成产业,只是进行小规模的加工,作坊式经营,现代化机器的使用少,手绣投入的人力过多,一个图案的刺绣需耗时两个星期以上,成本至少600元以上,成本高,只适用于当地人,销售推广有限,很难打开新的市场,经济效益低下,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举办工厂,形成规模经营,采用机器生产。

1、举办蓝衣壮服饰加工厂

传统的蓝衣制作耗时长,服饰上的花纹图案都是妇女们用一针一线的绣,纯手工制作,效率比较低。首先,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吸引民间资金,共同举办专业工厂,引进先进技术,使用机绣和手绣相结合,解决了蓝衣制作工艺耗时的问题,提高了蓝衣制作的工作效率。第二,政府要加强引导。改变妇女们的思想观念,接受现代工业化,学会使用现代机器,加强对妇女们的培训。第三,合理利用当地的绣娘。蓝衣壮妇女大部分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外出务工大部分都是去工地,干的都是苦力活,合理使用当地绣娘,帮助他们就近就业,这不仅解决了妇女就业问题,同时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也得以解决。也可以举办刺绣比赛,设立一些奖品,让更多的妇女参与到刺绣工作上来。第四,引进高等人才。高等院校的专业学生应该把乡村作为他们的实验基地,比如学艺术的实习生,他们可以针对蓝衣壮服饰元素来开发一些款式,设计图案,并进行裁剪,这不仅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是能激励当代大学生为贫困地区做贡献,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价值追求中来。

2、构建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传统工艺品牌

蓝衣壮的服饰很有特色,制作的产品主要是服装,应该把蓝衣壮的服装作为拳头产品来生产销售,打造蓝衣壮服装品牌,获取利润,增加农民收入。此外,还可以利用服饰文化中的刺绣技术制作一些特色产品,如生活用品上可以提取刺绣图案来做挂件,床单、床被、枕套、汽车坐垫、手提包、鞋子的花纹等,也可以运用在当前潮流服饰,如蓝衣服饰上的桐花、蝴蝶等花纹图案可以用在当前的T恤、旗袍等。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推荐和促销,实演,对接,把服饰推向市场,打造传统工艺品牌。

(二)利用服饰文化开发旅游业

服饰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三堡乡丰富的服饰文化及其他旅游资源可以利用来发展旅游业,助推经济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1、与三堡桐花节结合,发展节庆旅游

三堡乡著有“春赏桐花、夏避暑,秋看红枫、冬观雪”之称。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有自然风光的纳彩河、拉汪百年古寨、大板台的古树,有丰富的蓝衣壮服饰文化,当地政府自2012年至2020年,在三堡乡以“蓝衣壮”为核心,以“油桐花”为载体,成功举办了七届三堡桐花节,当地先后接待旅客达到近12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旅游兴农、助农增收”的良好局面。2014年三堡乡桐花节荣获“中国优秀民族节庆最具创新节庆价值奖”。

2、打造蓝衣壮服饰文化旅游村

天峨县三堡乡堡上屯交通便利,距离三堡街2.2公里,榮获2016年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2015年三堡村堡上屯醒狮队参加广西“狮王争霸”荣获铜奖。此外,当地民风浓厚,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如蓝衣壮婚俗、民族刺绣品、古屋、古井、古道、古墓等,具有较高的旅游文化价值。应充分挖掘、开发,建造一个以蓝衣壮服饰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旅游村,打造一个特色景区。

蓝衣壮人在这些景区必须穿着本民族的服饰,应该成为穿戴本民族服饰的常态化,以对山歌、外嫁女聚会等形式向游客展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供游客欣赏,与游客拍照。也可以租赁蓝衣服饰,让游客亲自参与体验。此外,堡上屯的婚俗文化也具有代表性,婚姻是人的一生中才有一次,堡上屯的婚俗文化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整套婚礼要经历“谈亲——‘吃鸡——要小餐——要八字——哭嫁——过门——举行婚礼——送新娘——请新娘”等程序,整套婚礼习俗贯穿蓝衣壮服饰文化、密骆驼文化以及堡上屯的来源。婚俗文化浓厚,深入挖掘婚俗文化,为游客展示婚礼的程序,也可以让游客亲自参加到婚礼的程序中来,感受蓝衣服饰文化魅力,使游客进一步加深对蓝衣壮服饰文化的了解,加深印象,提高蓝衣壮服饰文化的知名度,打造蓝衣壮服饰文化旅游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利用服饰文化开展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服饰文化作为三堡乡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应该在乡风文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应该利用其来进行乡村的文化建设。

(一)建造蓝衣壮服饰陈列馆

蓝衣服饰作为天峨县三堡乡乡村文化中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当地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寄托乡愁乡情以及期盼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地方展示农产品的展示陈列馆,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建立蓝衣壮服饰陈列馆。深入挖掘蓝衣特色资源,展示制作蓝衣服饰的工具以及蓝衣的制作材料,如脱棉机、纺线机、织布机、针、线、缸、竹片、蓝靛、石灰等。也可以展示绣品、服饰成品等。陈列馆可以展示静态的蓝衣服饰实物产品,也可以展示记录蓝衣服饰的制作过程、穿戴、相关礼仪等知识的动态影视记录片。为游客提供实物介绍,感受蓝衣壮服饰文化魅力,同时也使新的一代年轻人对蓝衣壮服饰文化的进一步了解,重拾民族文化自信。

(二)利用服饰文化,推动当地文化建设

蓝衣壮服饰文化作为当地传统手工艺文化中的一种,其具备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具有十分独特的民族和民俗特征,充分彰显了传统文化所具备的历史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挖掘服饰特色资源,运用服饰文化的各种元素寓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建筑上,将蓝衣壮服饰中的各个元素拆分出来,充分地运用到当地标志性建筑上,如在学校、村委、民居等建筑上,取其颜色、花、鸟寓于其中充分彰显蓝衣壮服饰的民风民俗特征,从而体现其艺术价值,让人看到建筑就可以感受蓝衣壮的服饰文化。在村头、村尾、大道旁、公共活动场所等地方制作一些体现蓝衣壮服饰文花的宣传栏、展板等,宣传蓝衣壮的服饰文化,让人了解蓝衣壮的服饰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育上,在进行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之下,专门设立一门关于传承蓝衣壮服饰的文化课,给当地学生传授简单的刺绣工艺以及相应的制作方法。这样设计,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利于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乡村振兴战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蓝衣壮服饰文化提供发展契机。通过对蓝衣壮服饰文化的深入研究,展示蓝衣壮服饰文化,发挥蓝衣壮服饰文化在乡村振兴的作用,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格罗塞,蔡慕晖译.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81.

[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44.

[3]叶立诚 .服饰美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11.

[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18.

作者简介

莫彩燕 河池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蓝衣服饰文化服饰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蓝衣壮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
蓝衣小男孩儿
中华好少年
猜朝代
小鸟纽扣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研究
Weari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