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海的超市阿姨,干了一件事。当然算不上惊天动地,甚至有点鸡毛蒜皮:灭蚊。
但她,灭了整整13年,灭掉的蚊子少说也有2万只,有她在的店,哪怕是最容易招虫的肉类、果蔬区,夏天光腿进去站上半小时,都没有一只蚊子来叮咬。阿姨叫浦赛红,是上海一家超市的清管员,顾名思义,就是在卖场里專门负责防治有害生物,比如蚊虫、苍蝇。这个岗位存在感极低,不少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可不起眼的工作,浦赛红没有敷衍了事。
刚上岗,超市给她配的是最简易的塑料苍蝇拍。别人拿到这种“原始”工具,顶多按部就班在卖场里挥挥拍子。只要保证顾客面前不出现蚊虫聚集,就万事大吉。但浦赛红不满足于此,打打蚊子是简单轻松,但治标不治本,她想从源头上防治。
先是研究蚊子。从清晨到深夜,浦赛红无时不在观察蚊子的行动轨迹、行为特点,并仔细记录。日子久了,真总结出一套“作息规律”:“6:00,花园及绿化带,精力十足,难打……”“9:00,积水处,产卵……”“15:00,阴凉处,睡午觉……”不同季节,归纳出不同习性。就连蚊子最喜欢的温度、湿度范围,都掌握得精确。她还研究出一套“蚊子兵书”,一年不同季节,一天不同时间段,蚊子的生活习性、活动范围、灭杀招数,掌握得明明白白。
了解完对手,浦赛红开始“利其器”。从最初的苍蝇拍开始,她尝试了不下50种工具,物理的,化学的……市面上现成的灭虫工具不够,她就想点子自制:在盆里放入兑了洗洁精的水,再把蜂蜜涂抹于盆口。蚊子被甜味吸引而来,很快就被困于黏稠的泡沫水中。她还发现,蚊子最喜欢鲜艳的黄色,便将黄色的粘虫纸剪成水果形状。蚊子寻色而来,自投罗网,这招叫“色诱”。超市外的草丛,她装上捕蝇笼,以食物做诱饵。超市内,门帘、风幕机,又是两道“关卡”。若是还有“漏网之鱼”,再往前,等待它们的是浦赛红设置的粘虫纸、粘蚊彩带、灭蚊灯。经过这“六扇门”的把守,几乎没有蚊子逃得过去。
震撼于把小事做到极致的专业力量,更钦佩于这位阿姨的聪明。这种聪明,是指她懂得怎样拉开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超市灭蚊的浦赛红,用科学的方法计算油耗成本从而达到当地出租车业内顶尖收入的的哥臧勤,他们起初都是最平凡的人。但照样,凭着把小事做到极致,成了各自行业的高手。这个时代,普通人同样可以吃到红利。这个红利,就是“苟且红利”。所有人看起来都在做事,但其中有多少得过且过、敷衍苟且?只要你在别人觉得没必要的地方,多负责一点;在别人草草了事的地方,多往前走一步。只要你努力往上爬那么一点,就能甩掉一大半的人。
普通人追求舒适,高手都在下笨功夫。
(摘自微信公众号“王耳朵”,有删减)
积微成著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想要做出不凡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的耐心。上海的超市阿姨浦赛红十年磨一剑,爱钻研,爱琢磨,不怕辛苦,不计较付出,如何把最“普通”的工作做到“极致”,她给出了答案。在人人都追求立竿见影的“速成”时,她却把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