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一个为唐朝“续命”上百年的契丹人

2021-11-05 15:06朝文社
领导文萃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续命叛军大唐

朝文社

恐怖的安史之乱,堪称险些灭绝华夏文明的大灾难。那么,谁是把大唐天下从这场恐怖的灾难里拯救出来的头号功臣?

历代史学家一致认为,他不但是名将如云的大唐王朝中少有的可与孙膑、吴起、韩信相媲美的顶级军事家,更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硬汉。他就是唐朝最闪亮的将星、浴血平定安史之乱的首席英雄——李光弼!

李光弼,唐中宗景龙二年(708)生于辽东(今辽宁省东部和南部)一个契丹家族。这个家族世代效忠大唐,父亲李楷洛更病故在抗击吐蕃的前线,在忠烈家风熏陶下长大的李光弼,武艺精,性子沉稳,还酷爱读《汉书》。后来,李光弼入伍从军,是出名的老实人,从来不主动攀高枝,多年来一直认认真真打仗,吃过不少苦头。

38岁那年,李光弼遇上了影响他一辈子的贵人——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他非常看重李光弼,认为“光弼必居我位”。于是,王忠嗣大力栽培,手把手带着李光弼一起打了不少硬仗。

对李光弼产生震撼影响的,是这位老上级的悲情命运:唐玄宗的心态越来越捉摸不定,竟命王忠嗣去打一场铁定伤亡惨重且毫无战略价值的战役——石堡城之战,坚持原则的王忠嗣愤然硬怼,他认为石堡城地势太险要,即使硬攻拿下来,也会死数万人,希望厉兵秣马,观察时机再攻取之。很快,不听话的王忠嗣被贬,没有人再敢忤逆唐玄宗开疆拓土的心愿。

后来,李光弼问王忠嗣,为什么要违背皇帝的意愿,拒绝攻打石堡城?得到了王忠嗣一句闪耀千年的男儿强音:“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这般慷慨回答,令李光弼铭记了一生。

李光弼47岁那年,也就是天宝十四载(755),多年“不作不死”的唐王朝终于招来了惊天国难——安史之乱。

危急时刻,李光弼站了出来,被火线提拔成河东节度使,率领万余人组成的部队慨然向安史叛军的老窝——河北地区进发。李光弼此时要面对的,是他戎马生涯里的一生之敌、叛军的二号人物史思明,对方不但奸,还能打,还带领着凶悍的骑兵军团,这简直是一场不可能赢的仗。

但没想到李光弼一出手,就是个大惊喜:先以常山为钓饵设套,夜袭带打埋伏,把史思明一顿暴揍。然后各种奇招迭出,明明兵力少得很,却不按套路出牌,今天一个埋伏明天一个突击,竟是怎么打怎么赢。

等到和战友郭子仪一会师,手里有了十万兵马,李光弼立刻就放了大招,一场嘉山血战,和安史叛军主力硬碰硬,斩掉对方四万人马,还差一点儿俘虏了史思明。

这场胜利的价值有多大?以当时李光弼给唐玄宗的奏折说,只要朝廷守住潼关,给自己一点儿时间北上范阳,就能稳稳地抄掉安史叛军的老巢。可惜想法很美满,现实很骨感,接下来的事情就证明了:安史国难最大的考验,不是打仗凶残成性的安史叛军,而是长期“不作不死”的大唐王朝。

李光弼前脚在嘉山打胜仗,唐王朝后脚就在潼关作死,死催潼关守将哥舒翰主动出击,号称要一口气灭了安史叛军。结果,一头钻进了人家设好的圈套里,二十万精锐一下子被团灭。潼关紧跟着沦陷,长安成了安史叛军肆意烧杀的人间地狱。唐玄宗撒腿跑到了蜀中,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就是唐肃宗,可眼前却是战火一片。

李光弼也被坑惨了,潼关一丢,河北的战局立马反转,且战且退撤到井陉口,这时唐肃宗下旨,升任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尹,捎带一个重大任务——坚守太原!这是北方最后一道抗击叛军的防线,一旦顶不住,别说平定安史之乱,连大唐都有可能提前玩完!

如此重大且艰巨的任务,李光弼的态度就一个:我顶!他慨然带着五千精兵赶到太原,接着老对头史思明带着十多万叛军汹涌扑来!

虽然先前已经被李光弼揍过几次,但这次攻太原,史思明依然自我感觉良好,他跟部下鼓劲说,这次出征的目标就是横扫朔方要地,当然得先达成一个小目标——灭了太原的李光弼。

但等到一开打,史思明在小目标前又是头破血流。李光弼把帐篷搬到太原城头上,所有大唐将士都能看到李光弼,士气自然暴涨,逮住叛军就死磕,太原城竟成了“硬骨头”!

就在史思明“啃”得要累瘫时,最让他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李光弼竟把史思明的军营底下挖空了,一万多唐军从地底下钻出来,追着十几万叛军猛砍,一气砍倒七万多人!

太原战役,就这样靠着李光弼的智慧和勇气,不可思议地取得了胜利,堪称安史之乱里唐朝的止颓之战。

自此战后,在惨烈的安史之乱战场上,李光弼就成了最佳救火队员,哪里有叛军往哪儿奔。不管多烂的兵,只要进了他的军营,经他亲手打造后,再上战场就是钢铁好兵。仗也越打越残酷,一开始还是叛军二当家的史思明,灭掉安禄山家族后,摇身变成了大当家,立刻又血盆大口扑来,乾元元年(758)七月,再度在河阳对上李光弼!

这场河阳大战,是李光弼戎马生涯中最为凶险的一战,虽然同样面对拥有数倍精兵的史思明,可已无太原那般坚城可守。就算如此,李光弼依然智如泉涌,不停使巧劲儿,比如用一群母马当诱饵,把史思明的精良战马一下骗过来。马都被牵着鼻子走了,人当然也急红了眼,于是史思明集中兵力,连续疯狂进攻。

眼看李光弼的唐軍就要断水断粮,竟毫不慌乱,照样阵脚稳固,难道是铁打的?就在叛军疑惑不解时,更让人震惊的一幕上演了:李光弼亲自带兵反击,冲在最前面,战士们跟着他的大旗一往无前。人数很少的唐军,仿佛飓风逆袭,向着目瞪口呆的叛军扑来。

安史叛军, 这群嗜血亡命之徒,彻底崩溃了,他们不顾一切地撒腿狂撤,有的甚至不惜跳进河里保命。妄想吞并天下的史思明,再次输得体无完肤!

为什么唐军这么能打?好多叛军俘虏直到后来才彻底明白:战士面前的李光弼,靴子里永远插着一把匕首,他告诉战士们,一旦兵败,他必然不会独活,会用这把匕首做个了断。而在南阳完胜后,他更慨然面对西边天子的方向,郑重拜舞,三军当场欢声雷动,呼号震天!

在李光弼等新一代大唐军人的血战下,唐军几年来节节胜利,惨烈的安史国难已然接近尾声,劳苦功高的李光弼,在宝应元年(762)加封临淮郡王,官位如日中天。

但李光弼却陷入了比战场更痛的折磨之中,他做了一辈子的老实人,低头打仗,不知抬头弄权,可他不弄权,别人却要弄他。自安史之乱后,唐朝上下就成了惊弓之鸟,防武将就像防贼,越是大战越瞎指挥,还常派太监来监督。各种窝囊气,李光弼多年来真是受不了。

李光弼加封临淮郡王后,宦官鱼朝恩与程元振,多年来打仗本事小,造谣本事却大,就编造各种谣言中伤李光弼。在当时的唐朝宫廷里,李光弼要造反的说法,长期漫天飞,有的连李光弼的造反日期都编好了。

唐朝的实际行动也没落下,每次只要李光弼一打完仗,他的得力部下就会被调走。这般拆台场面,老实人李光弼连气带病倒在了床榻上。广德二年(764),李光弼病故于徐州,享年五十七岁。

李光弼的悲情离世,也成了唐朝中后期诸多军界名将喟叹的痛事,以至于一百多年后黄巢起义席卷大唐,再度险些要了唐朝的命时,好多唐朝将领只是眼看着黄巢闹,以他们的话说,唐朝向来苛待功臣,看看李光弼就知道了,费那劲儿干吗,看热闹算了。

(摘自《有趣有料忘不掉的中国史》)

猜你喜欢
续命叛军大唐
梦里大唐知多少
寻迹大唐
冬日八大续命美食
自寿
梦回大唐
如何在大唐朋友圈优雅炫富
这才是成年人的暗黑假期
玩具反斗城或将申请破产保护未涉中国 获融资续命
中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