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勘企业转型发展实践研究

2021-11-05 23:54王菁华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转型土壤发展

王菁华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传统地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为地勘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论文以D公司转型实践为例,总结江苏地勘企业如何以土壤修复行业为重点方向,充分挖掘江苏省工业场地污染修复的巨大市场需求,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地质技术和系统性工作方法,以期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突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bstract】The deepen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traditional geological work, and also provided broad opportuniti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enterprises. Taking the transformation practice of D Compan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how geological prospecting enterprises in Jiangsu take the soil remediation industry as the key direction, fully tap the huge market demand for pollution remediation of industrial sit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rely on the geological technology and systematic working methods formed for a long time, so as to achieve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關键词】地勘单位;产业转型;土壤修复

【Keywords】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soil remedi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X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0-0164-03

1 江苏地勘企业转型发展的背景

1.1 江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视察江苏时强调:“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江苏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江苏省经济发达、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基础设施完备、“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要素丰富,具备率先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条件和基础。同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明确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高起点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因此,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发展,为全国探路,已成为江苏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总纲。

1.2 “美丽中国”建设对江苏地质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红线不断扩大,地质找矿空间不断缩小,政府对于传统矿产地质勘查投入逐年下滑。从传统的以地质找矿为主业逐步转型,以大地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已经逐步成为整个地质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和基础性工作,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了解资源环境,进而指导资源环境相关产业的绿色生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地质工作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各项举措也与地质工作紧密相连。同时,地质工作在矿山修复、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保护等方面可以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与地球科学中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态圈的系统性不谋而合,地质工作成为支撑新时期经济社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1.3 土壤修复产业是地勘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从当前实际发展情况看,地质工作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主要在于3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地质依据;二是地质环境监测预警,预防预警重大地质环境问题;三是生态保护与修复,保障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安全。

重点包括了新能源勘探领域、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领域、生态治理与修复领域、国土空间规划利用领域。其中,土壤修复领域是地勘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6年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对我国土壤保护提出了基本的任务:首先查明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情况;其次是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地块的分布;最后根据污染的分布状况制定修复治理的方案。地质部门在常年从事大面积区域地质调查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并在土地质量调查、地球化学评价等业务领域培养出一批技术人才,可以说地勘企业相较于农业、环保等部门在土壤污染调查与治理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土壤修复也成为地勘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业务方向。

2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现状及特点

2.1 土壤修复市场空间较大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达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数据估算,截至2020年末,江苏省、河北省、浙江省、四川省、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等近30个省区市已公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涉及需修复的地块500余块,三年内我国土壤修复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0亿元,其中矿区土壤修复市场将有望超过768亿元。到2030年之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将处于快速成长期,潜在市场规模空间达到6.79万亿元(见表1)。

2.2 土壤修复项目分布不均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区土壤污染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我国土壤修复项目分布呈现类别化差异:总体来看,我国南方地区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大。从项目类别看,土壤修复项目分为工业场地修复、耕地修复和矿山修复三大类,其中,耕地修复占绝大多数。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区;农田污染场地修复项目集中在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矿山治理项目主要集中在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

2.3 工业场地修复比较收益较高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市场主要分为耕地修复、矿山修复和工业场地修复三大类,其中工业场地修复市场规模较大,运营模式也比较成熟。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场地主要位于城市地区,地块价值较高,场地修复后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开发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而修复支出只占出让金的20%以下,因此,市场上提供资金的主体较多且支付意愿强烈。对于规模较大的土壤修复项目,政府积极采用PPP等商业模式,以后期参与运营收费分成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治理,这种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后期可能会成为主流模式。

2.4 土壤修复行业由大型企业主导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只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以内,但由大型央企承接优质项目的竞争格局已经悄然形成。目前,在行业内实力较强的企业不超过100家。这些企业基本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地区,其中以北京最为集中。现阶段,市场正处于抢资源、占地块的阶段,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块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随着重污染地区修复地块数量不断增加,市场逐步形成“划区而治”的竞争格局。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达到75%以上。土壤修复项目价值与竞争烈度呈反比关联,市场已经处于“优质项目被垄断,低价值项目被自由竞争”的“相对垄断”状态,这也是我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由政府主导启动修复的污染地块相对集中的必然结果。

3 D公司产业转型发展案例研究

3.1 D公司基本情况

2008年,江苏国有属地化地勘单位ECE集团对下属各地质队进行了专业化产业重组,成立了以固体矿产勘查、钻探为主营业务方向的D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人民币。公司目前拥有一支学历水平高、趋于年轻化、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现有在职人员49人,31~40岁员工占比7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87%、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占比81%。另有一级建造师4人,注册安全师1人。基本能满足公司生产经营需要。2016年以来,公司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的双重目标,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任务,探索企业的产业转型之路,逐步进入生态环境领域,尤其是以土壤修复治理为代表的生态环境修复已成为公司的主营产业。

3.2 D公司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抢占产业转型的先机。D公司由原先的钻探工程转型发展土壤修复产业起始于2016年,正是国家开始推动环境修复治理的起步阶段,产业起步较早,抢占了发展先机,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趋严,政府注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管理,也迫使市場资本向生态环境领域转移,客观上推动了土壤修复产业的快速成长。二是明确市场的细分领域。公司主攻有机物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是土壤修复产业的一个分支,成长潜力较大,比较收益较高。一方面,江苏是工业大省,土壤工业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工业场地污染修复项目市场容量巨大;另一方面,公司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地质、水文、钻探、岩土工程等专业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其运用到土壤修复产业当中,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三是开拓多元市场渠道。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因环保政策将土壤修复作为土地流转开发的前置条件,使得这部分业主产生大量的土壤修复需求;大型环保集团公司的分包业务,以南京国环、江苏环保集团为代表的大型环保公司承接了大型优质项目,公司作为二级分包方,也可承接一定的小型项目;过去在其他领域积累的人脉和渠道,可以间接介绍一些项目,作为公司业务的补充;ECE集团分配的项目任务。

3.3 D公司近三年产业转型发展的成效

D公司采取公益类和市场类项目并重的经营举措,结合生态环境产业转型方向,积极参加江苏省地勘专项资金项目和省财政基金项目申报。其中,生态环境项目随着产业转型的不断深入,2020年业务占比升至90%以上,项目的承接呈逐年递增趋势,更加突出生态环境治理方向在公司业务结构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公司近三年项目情况如表2所示。同时,公司市场化程度较高,承接市场项目占项目总量的大多数,表明企业基本具备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见表3)。

随着产业转型的不断深入,D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把握机遇,公司生态环境领域业务的产值逐年提升。截至2020年末,公司总资产约3994.17万元,总负债约2603.94万元。公司所有者权益约1390.23万元,净资产收益率3.7%。2018-2020年三年平均净利润276.75万元,年均净资产收益率1.6%。总体来看,D公司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所有者权益大幅上升,流动资产周转率不断加快,公司中长期偿债能力不断增强,公司实施产业转型后已具备了在新产业立足生存的基本能力。

3.4 D公司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一,企业当前开展的业务仍处于产业链下游,竞争压力较大。虽然工业场地土壤修复市场目前仍处于较快成长阶段,但行业内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环保企业占领市场的进程不断加速,从上游对市场形成“相对垄断”。下游细分市场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经营主体也越来越多,仅江苏市场,与D公司同时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就多达500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D公司近年来承接的修复和场地调查项目单项体量偏小,在产值和收入上没有形成突破。市场根据地建设依然在推进中,尚未形成比较稳定的业务来源。同时,随着国家政策及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对土壤修复成果的质量标准也不断提升,客观上增加了土壤项目的运行成本,对公司长期发展空间形成挤压。

第二,企业尚未形成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主营产业缺乏领军人才和核心技术。目前,公司掌握的都是常规技术手段,没有过硬的市场竞争实力。虽然努力通过内部人才培养,联合研发相关技术,但地勘专业技术人员跨界学习环保专业基础知识总体上进步不快,快速掌握前沿技术有较大难度。D公司亦无传统设备数量优势,更缺高端装备质量优势。虽极力想在土壤修复热脱附技术设备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技术产业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也无法付诸实施。另一方面,企业资质等级偏低,面临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公司所拥有的二级资质在土壤修复市场招投标中与大型企业相比缺乏競争力。同时,与市场上的小型专业环保施工单位相比,又面临运营成本偏高、体制机制不灵活等不足,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4 结论

土壤修复产业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生态环保产业的一个分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土壤修复产业与地质工作具有紧密关联,地勘单位在服务于土壤修复产业的勘查、设计、修复治理等环节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因此,土壤修复产业已经成为地勘单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D公司抢抓机遇,顺势而为,通过开拓土壤修复细分市场,实现自身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这也为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开拓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曹勇刚,晏齐胜,李鹏举,等.自然资源管理需求与地勘工作服务领域新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21(7):17-21.

【2】许大纯.新形势下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4(7):4-8.

【3】唐平平.新常态下地勘经济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21(21):63-64.

【4】黄少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管控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6):63-65.

【5】杨自豪.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1.

猜你喜欢
转型土壤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转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灵感的土壤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