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生亮
【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是保障农业灌溉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可以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质量受到威胁,必须强化质量监督管理,以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为目标,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快速推进,创造良好的综合效益。论文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其中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实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路径。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ork, which can gradually improv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will b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resulting in its quality is threatened, we must strengthen the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with standard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as the goal,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work level, to ensure the rapid progress of the projects, to create a good comprehensive benef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akes clear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and explores the path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路径
【Keywords】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path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1069(2021)10-0152-03
1 引言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传统水利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必须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或者改造,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水利工程项目内容繁杂多样,同时在施工建设中涉及较多的流程和环节,给项目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针对其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保障水利工程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为后期使用及维护保养奠定基础。传统监督管理模式呈现出滞后性的问题,无法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为此,应该以规范化和制度化监督管理为核心,强化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严格把控,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
2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
以水利工程中的重点管控环节为主,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建设标准及要求,是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目标。在项目实施前,应该明确质量监督管理明细表,以实现对日常工作的全面指导。
首先,在施工前应该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准备。对相关技术依据和标准进行详细阅读和分析,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在施工中会用到大量的材料、机具设备和构件等,需要做好质量检测,以达到验收标准。积极推进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明确项目实施中各个单位及人员的职责,从而落实监督管理责任。注重对图纸的严格会审,及时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调整,以达到实际建设要求[1]。
其次,应该做好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为依据,对各项图表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做好施工各环节的严格监督与检查,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最后,还应该在施工后开展质量监督管理。针对水利工程的竣工资料加以严格审核,确保技术性文件和质量检验报告等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问题
3.1 制度体系缺失
当前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其存在滞后性的弊端,无法起到良好的约束和规范作用,难以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标准。在制度体系构建中缺乏实效性,未能根据水利工程的基本特点和建设要求构建制度体系,导致其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规章制度在实施中出现形式化的问题。在工程验收过程中仅依靠水利部的相关规程,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量,导致制度落实效果不佳。制度体系以人员、实体工程质量和材料等为重点,缺乏对工程勘测和设计变更等环节的重视,也会导致设计与施工的衔接度不足,影响了施工效率及质量。
3.2 经费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涉及较多的内容,因此对于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只有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为实践活动的推进奠定基础。然而,在实践工作中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受到财政困难等问题的限制,导致管理工作成效下降,制度落实情况也不容乐观,这是引发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2]。在质量监督中往往存在“走流程”的情况,未能从不同工程项目的特点出发实施针对性监督和控制。财政经费相对不足,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保障机制运行不畅。
3.3 管理方式单一
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在实践当中对于人工监督管理的依赖性较强,不仅会加大工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导致水利工程中的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在工程投运后容易引发各类病险问题,给农业灌溉生产效率和安全造成威胁。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尤其是未能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监督管理模式的优化及创新,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较低,由于信息孤岛效应的存在,导致管理人员无法获得更加全面和精确的信息反馈,影响了后续监督管理工作的改进。
3.4 缺乏全程化管控
国家相关部门为了促进水利事业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制定了明确的工程质量标准,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形式化的问题,缺乏对工程管理主体责任的重视,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持续推进。未能意识到全过程管控在工程监督管理中的作用,仅仅是针对某一阶段或者某一环节实施把控,不利于质量标准的落实[3]。尤其是缺乏对前期工作的重视,无法获得详细的气候信息、地质信息和水文信息等,导致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较多的变更情况。
4 实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路径
4.1 完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实践工作推进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应该对当前制度体系予以全面优化,以指导工作人员的施工建设活动。
首先,应该建立监督廉政制度。对监理单位、项目法人、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等各主体的职责予以明确划分,针对监督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廉政風险加以预防和控制。针对管理人员的行为实施全面监督,确保正确履行职责和义务,防止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拓展监督渠道,实现对各岗位人员的全面约束,以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的要求[4]。
其次,应该建立质量数据分析制度和质量抽查制度。注重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汇总,以数据分析为依托,强化对工程质量状况的评估,从而找到其中的问题所在并提出针对性意见。通过质量数据模型的构建,满足可视化管理工作要求。在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应该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同时结合监理单位的平行检测和跟踪检测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最后,应该建立档案管理制度。针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全过程记录,保障各类数据信息和文件的时效性,通过及时归档来反映水利工程的质量成效,并且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在工程档案中,应该做好项目完成时间、进度和负责人等信息的记录。
4.2 加大资金投入
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成效的关键前提,因此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防止资金不足对实践工作推进造成限制。增进与财政部门、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针对当前工作中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投入政策,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建设专项经费渠道,明确经费的来源、用途、使用过程等,真正做到专款专用,防止在资金管理中出现腐败行为[5]。加强水利质量监管部门和各主体单位之间的交流,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需求,满足重点项目的专项检查和巡查要求,达到全方位质量管控的目的。除了依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外,还应该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PPP模式”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丰富资金的来源,在缓解政府部门财政压力的同时,真正在工程建设中做到市场化运作,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社会效益,为后期维护管理奠定了可靠保障,避免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4.3 开展信息化建设
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及时发现水利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容易对建设安全、进度和成本等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应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监督管理效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推进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大在信息技术引入方面的投入力度,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探测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平台保障。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可以实现实时化交流和探讨,以便获取各方意见对施工建设方案予以优化,从而保障操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获取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貌信息和地理坐标等,通过三维空间地形图的绘制来实施可视化管理与监督,真正达到动态化管控的要求。以计算机软件为依托,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以便找到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使得后期设计变更的数量得到控制,不仅能够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也降低了施工成本。另外,应该主动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加快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确保其功能符合当前工作要求,以便发挥现代化管理技术的优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应该不断拓展,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提供依据[6]。注重数据库的建设,实现对工程建设信息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满足工程查询和监督的需求。
4.4 强化动态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其存在较大的变化性,因此应该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的控制力度。
首先,应该开展事前控制。针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进行全面审核,确保其能够适应水利工程规模、等级和特点,尤其是要关注企业的信誉情况,确保其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此外还应该从劳动力条件、法律资格和财务状况等方面实施考察。优化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手续,做好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对工作中的具体事项加以明确,增进各个施工工序的衔接性。针对过往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明确质量和工期之间的关系,避免单纯追求施工进度而忽视了施工质量。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增进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密切沟通,从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不断细化,提高在实践工作中的实施效果。
其次,应该开展事中控制。针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与控制,防止出现主体工程分包等状况,在辅助工程分包中应该严格审查单位资质状况。深入解读水利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在确保每一道工序达到验收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开展下一道工序[7]。
最后,应该开展事后控制。通过事后复检的方式,及时发现其中的质量问题,如果工程质量不合格则不予验收认证。以质量保证金制度为依托,强化对各主体单位的约束效果。通过工程试运行,对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水利工程的动态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4.5 提高人员素养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决定实际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构建高素质的监督管理队伍,以强化对整个建设过程的把控,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增强管理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认识到水利工程质量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工作中提高重视程度,避免出现形式化的问题。强化对质量监督管理相关技术手段的深入学习,适应当前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特点,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注重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系统化学习,增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先,真正强化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效果,防止在投运后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注重对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使其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在实践中了解质量监督管理的要点和难点,增强实践素养。改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真正优化当前管理工作队伍,提高队伍的整体活力。
5 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质量监督与管理十分关键,只有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存在制度体系缺失、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方式单一和缺乏全程化管控等问题,也会对工程的投运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应该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强化动态管理和提高人员素养等方式,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有文,陈金辉.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探索[J].水利技术监督,2021(07):3-6.
【2】张富正.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设备工程,2021(11):187-188.
【3】董衛红.水利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11):258-259.
【4】高月.水利工程施工中信息化管理与质量监督要点探讨[J].地下水,2021,43(03):270-271.
【5】乔慢慢.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提升对策分析[J].地下水,2021,43(03):283+288.
【6】陈永存.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21,28(05):193-194.
【7】高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现状和改进对策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0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