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分析化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05 09:42盛骞莹张波张文清田佳赵怡夏玮刘海燕钱俊红王氢章弘扬张凌怡胡坪
大学化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案例思政

盛骞莹,张波,张文清,田佳,赵怡,夏玮,刘海燕,钱俊红,王氢,章弘扬,张凌怡,胡坪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才培养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本,也是教育的核心问题。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化学类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必需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分析化学是四大化学之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也是化学学科中的信息科学。分析化学的任务是从化学的角度来认知这个世界——人类对生命起源和生命物质的探索,对生存环境的监测,对工、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控,对食品、药品的成分、污染状况的研究,都需要使用分析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这么说,大至对宇宙奥秘的探测,小至对微观物质结构的认识,都离不开分析化学,因此,分析化学被誉为科学技术的“眼睛”。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分析化学课程除了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地发挥分析化学“慧眼”的作用。为此,我校近年来开展了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研究,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分析化学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将真实案例与学生专业教育、德育教育相联系,促使思政教育内容自然渗透并融入基础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从而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专业引导与三观教育的有机统一。

1 分析化学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整体思路

高校大思政教育格局帷幕的拉开始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1]。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到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无论是培养目标、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发展,还是学生收获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普遍式、渗透式、全员式的教学氛围,拓展了立德树人的空间与维度;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实现了“重教书、更要重育人,重智育、更要重德育”。

然而,如何寻找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是课程思政的一大难点。如果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生搬硬套,则无法实现1 + 1 > 2的效果。因此,结合学科特点,融入恰当的教学案例,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对标与立足于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这种模式不仅能保证课程思政元素的正确性和思想高度,而且有助于实现渗透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要求[2]。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式与政策等五门课程,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程。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与这些思政课程的“德育”元素对接,寻找切合点,这是我校开展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分析化学是面向全校化学化工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学生人数多,课程本身又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非常适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3]。基于上述指导思想,我们提出了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整体思路(图1),希望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与塑造学生的大国情怀、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公民意识以及健全人格。

图1 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整体思路

2 课程思政教学环节的具体措施

2.1 夯实基础,构建丰富的分析化学思政案例库

思政案例库的构建是课程思政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石。案例素材可以纵观古今,横跨国内外,大到科技前沿,小到百姓身边事,同时也要牢牢结合各章节的知识点,并合理对标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避免思政元素的生搬硬套。

(1) 分析化学对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在分析化学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章节中,“有效数字”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树立量的概念”是分析化学学科的重要要求。在课程思政教学时我们加入了“科学家瑞利的故事”“卢嘉锡院士与小数点的故事”等案例,旨在阐明树立“量”的概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而“实事求是”这一思政元素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进行科学研究。“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历史观等各个组成部分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2) 分析化学对标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除了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更需要提倡社会责任。在酸碱滴定的应用(克氏定氮法)中,我们加入了关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思考;在气相色谱分析的应用中,我们列举了“含塑化剂饮料事件”带来的影响;在色谱定性分析的讲解中,我们引入了“氟虫腈鸡蛋事件”等案例。以这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作为思政案例融入分析化学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的分析化学知识可用于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学习的原动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明确与深化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职业生涯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依法行事、以德行事,从源头上减少或者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也同样严峻。我们从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化学需氧量(COD)的高锰酸钾测定法为例,与学生探讨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有关部门利用分析化学的手段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更需要提高全民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牢记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教育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

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既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关键问题,也涉及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由此可见,同一个思政案例可以融合多个思政元素,对标多个思想政治课程。

(3) 分析化学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分析化学的电位分析章节,我们介绍了著名电分析化学家汪尔康院士胸怀理想、勇于创新、矢志报国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近代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国情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坚定“四个自信”。

2.2 紧跟时事热点,挖掘学科前沿中的思政元素

除了以上学生认知度比较高的思政元素外,我们也紧跟时事热点,在分析化学思政教学和案例库中加入了一些更“接地气”的思政元素,并不断更新与完善。

例如,在分析化学绪论中,我们紧跟热点问题,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案例。自2019年12月出现新冠肺炎以来,疫情发展迅速并席卷全球,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疫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归因于快速准确的诊断、排查、隔离等关键的防控环节。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可以为新冠的诊断提供直接证据,核酸检测一般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它是一个高选择性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核酸检测的分析化学相关知识(例如核酸的提取纯化利用了分离分析技术,荧光检测更是一种重要的仪器分析方法),更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从采集样本到检测,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感染的风险,一线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为我国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我国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第一时间开发和生产出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高效核酸检测技术的开发成为我国疫情控制的关键,也充分体现了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又如,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本成功着陆,探月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成功采集到月壤,中国也就此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采集月球土壤的国家。而采集的月壤样本,将主要被用来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基于样品的重要性与珍贵性,它的物质组成与成分研究应尽可能采取无损分析的方法和策略,这就需要用到我们分析化学的一些手段,如X射线荧光分析、电子探针、扫描电镜、显微红外光谱分析、显微拉曼光谱分析等先进的表面与微区分析等技术。可见,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离不开分析化学。探月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和平利用太空,推动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学生要为国之发展而自豪,同时也要国之发展继续奋斗。

2.3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全覆盖思政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形式,为更好地贯彻思政思想,我们在实验教学、线上教学以及课后拓展中也融入了思政元素,使思政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覆盖面更广更深(图2)。

图2 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了差异化的课程教学大纲。比如在面向药学院学生的分析化学课程大纲中,我们将分析化学在药品质量控制以及新药研发中的作用等案例写入教学内容,并融入课程思政要点。希望通过思政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提升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药物研究职业道德。对于化工专业、食品专业、环境专业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实施课程思政时所选择的案例也均有所调整,使之与专业相关。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认知度,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效果。

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运用实验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4]。例如:通过玻璃仪器洗涤、样品称量与分析天平使用、溶液移取和配制、滴定操作练习、实验数据记录等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又如,我校的分析化学实验也与日常生活元素密切相关:酸碱滴定测定食醋中的酸浓度,配位滴定测定鸡蛋壳中的钙镁含量等。这些实验让学生知道分析化学无处不在,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真相。再如,结合废液处理问题,提出绿色化学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等等。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为个性化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与可行性。我们的分析化学线上慕课课程由团队资深教师分章节录制[5],同时我们还录制了教学微课,将思政元素贯穿于知识点的讲解中。“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传统宏观理论与思政理念紧密相连;把化学基础知识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相联系,同时给予学生更多时间上、空间上的自主探索与思考,做到思政教学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思维,是帮助学生对理论学习进行内化与升华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政教学的重要体现[6]。因此,我们还注重把握课后的拓展教学,鼓励学生收集与撰写与科学前沿相关的思政小论文或小案例。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效做到科研反哺教学。利用好大学生课余研究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锻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将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和创新性,增强课程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广度[7]。

3 教学效果探析

在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价值塑造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在2020年秋季班中我们开展了课程思政的试点教学,并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从接受度、满意度、影响力以及学生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并结合“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等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以便更好地改进,并进行大面积开展教学。首先,我们对参与调研学生的背景与基础进行了统计:本次线上调研共收到问卷69份,学生分布于本科四个年级,其中92.76%集中在二年级及三年级(图3a);57.97%的学生所学习的其他课程中已经开展了课程思政(图3b);所调查的学生中仅4.35%从不关注各种时事和科技前沿,大部分同学还是关注或是针对自我喜好关注国内外时事或科技前沿(图3c)。

图3 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反馈

在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满意度方面:82.61%的学生反馈对课堂融入的思政教学非常或较为满意(图3d);78.27%的学生认为课程中融合思政教学对本课程分析化学的学习有正面的影响(图3e);另外,85.51%的学生肯定了在分析化学课程思政中案例故事的教学形式,同时也投票了其他几种有利于促进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学习的形式或内容(图3f):例如实践活动(52.17%),师生互动(50.72%),主题讨论(44.93%),同学分享(39.13%),这些课程思政学习形式或内容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探索与实施。从这些正面的评价可以看出,对于专业课程而言,课程思政的建设不能脱离“课程”本身。只有准确把握学科定位,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强化教学细节,课程思政的建设才会有基础,才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8]。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接受度与满意度才能提升,实现知识的升华与熏陶。

在试点教学中我们一共引入了八个案例内容,分别是“瑞利的故事——树立量的概念的重要性”“卢嘉锡与小数点的故事”“罗伯特∙波义耳在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由酸碱滴定的应用引出食品安全问题”“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与环境保护”“著名电分析化学家汪尔康院士事迹”“维生素B12的发现及结构测定”“色谱法的发现和发展”。学生对于在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均有较高的评价,印象深刻的案例分布平均,且每一个案例都接近五成及以上的关注度(图4a);也进一步反馈出:案例中分析化学家们拼搏奋斗的事迹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79.71%)、提高了对专业的认知与肯定(72.46%)、提高了爱国热情与民族荣誉感(59.42%)、提高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认知与能力(56.52%)(图4b)。在专业课授课的过程中穿插学科伟人事迹,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将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思政元素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使命担当。

对于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品德及能力提升方面的影响(图4c):81.16%的学生认为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68.12%的学生认为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品德修养,68.12%的学生认为引导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60.87%的学生认为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59.42%的学生认为深化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另外,分析化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学生思维严谨性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分析化学实验中平行试验所得数据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还是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有效数字的取舍与运算修约都有严格的要求,从中增强学生对科研精神重要性的认知与认同,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为提高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和课程育人质量,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学生的建议或意见还有:希望增加课堂互动或师生互动、增加案例的故事情节、将科学与人文结合,在研究的同时明白所学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开展关于化学家爱国事迹主题活动等。同学们较为正面、积极的意见反馈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信心和改进的方向。

图4 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反馈

4 思考与展望

在分析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专业课程毕竟不是思想政治课,思政元素不能全盘灌输式进行,避免长篇阔论的展开,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虽然我们已经构建了丰富的分析化学思政案例库,并根据当下时事热点及不同专业进行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但在课堂的具体实施与设计方面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选择和取舍。要注重思政案例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把握好思政元素融入的分寸和比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恰到好处,才能起到同向同行的育人效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课程思政的良好实施对于授课教师自身认知的提升也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教师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可以有效提升课程实施的效果。课程思政的对象与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也是教师自身。另外,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作用,营造主动学生的氛围。增加学生间的知识互动或翻转课堂的形式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达到拓宽学科视野、丰富完善格局的效果。

5 结语

本着“实现思政育人、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理念,我们从课程思政的整体思路、具体措施、教学效果探析、思考与展望等多个方面对我们近期开展的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分析。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学生学好每一个知识点,攻克每一个难关都是无形的思政教育。思政教学之路还很漫长,从中也有很多领悟与反思,专业课教师应勇于扛起“思政担”,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政理论基础,并不断提炼精华、与时俱进、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将思政建设与课堂教学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双管齐下,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德智发展相协调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出更具社会适用性的全方位人才。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案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