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自私,可能推动了经济发展

2021-11-05 07:44吴晓波
中外文摘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生物学家斯密利己

□ 吴晓波

如果有一份不受欢迎排行榜,要你列举几个不喜欢的个人性格特质,有一个特质很有可能上榜,那就是“自私”。

不过在经济学家眼里,自私却未必是个十分讨厌的词语。

“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1776 年出版的《国富论》中说道:“我们能够喝到牛奶,吃到猪肉,并非因为奶农和屠夫的馈赠,而是因为他们在追逐利益。”

他所要表达的是这样一个观点: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并非来自同情心或利他主义,而是来自利己之心,来自每一个人改善生活条件的欲望。

所以亚当·斯密接着说,人们从事劳动,未必抱有促进社会利益的动机,但在一个自由放任的社会,人们会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引,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们本意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即“请给我以我所需,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的所求”。

由于人与人之间天赋与才干的不同,为了更有效率地赚钱,每个人会依据自己的专长,选取自己能以较低成本从事生产的工作,然后在市场上与其他专业者进行交换,以获取自己所需。

这样一来,社会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专业化分工,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随之提高。

在《国富论》出版近100 年后,英国的达尔文又从生物学家的视角,佐证了亚当·斯密的思想观点。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思想你一定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其实就是在说,所有生物的繁荣和自然选择,都是生物体从自身欲望和动机出发所产生的结果。

又过了100 年,1976 年,英国演化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的忠实拥趸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惊世骇俗地提出,人的自私并不是后天养成的,也不仅仅是适者生存的结果,而根本上就是源于基因的。也就是说,自私不是一个假设,而是源自基因的本能。

举个例子,母鸟在感知到危险时,可能会假装一瘸一拐地行走,从而吸引捕食者的注意。母鸟为了保护雏鸟而甘愿承担被捕食者猎杀的风险,就像每位父母为子女殚精竭虑一样,大概会让你想到“奉献”一类的词语。但理查德·道金斯近乎冷血地发问:母鸟的行为会不会正是自私的基因所驱动的呢?母鸟的自我牺牲纯粹是因为基因在雏鸟身上能够获得更长久的传承。

经济学家与生物学家的研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共识,即人的自私或利己行为,能在无意之中创造出公共福祉。

现在,你对“自私”这个不怎么好听的词语大约有了新的理解。即在任何的商业活动中,一个自私的人并不可怕。

你不妨细想每一个企业的诞生,每一笔商业交易,有哪一种商业行为不是从个人的欲望开始的?

其实个人行为出于何种利己的目的无关紧要,也无须对此费力深究。真正有意义的是由个人本能欲望所驱动的商业行为,是否能够产生公共价值。若是个人行为对社会有益无害,那么无论个人出于怎样的目的都无可厚非。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每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自私的,那么在商业社会,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怎样的人呢?

是那些表现得大公无私的人。他们常常口口声声说“我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并不是为了我个人的利益,而全是为了普罗大众”。

在生活中遇见这种人时,我们要保持十分的警惕,因为彻底的无私是反人性的。

一个极度自私的人,最终是没有真朋友的,注定将是孤独的,是无法成就任何事业的。但自私本身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两种极端的状况:第一是拒绝对等付出的极端自私,第二是打着大公无私的旗帜来攫取个人利益。

当我们能够以更理性的态度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自私,我们就对自己和这个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猜你喜欢
生物学家斯密利己
“利己”二面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电影摄影机
异同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穿越微生物王国之我的舅舅是古怪的生物学家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从原始情感到道德基础:关于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思考
亚当·斯密传记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