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伦:你对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
隋建博:我们之前没见过嘛,见面之前打了一次电话。你的声音给我的感觉是特别的活泼,特别有趣。感觉是一个蹦蹦跳跳的人,性格不算温婉,声音很小。我感觉你有很强的探索欲,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所以在我的脑海里,你就是一只“兔子”一一你对摄影的激情,就像兔子发现了它的第一根萝卜,然后再继续探索去发掘更多的萝卜,这就是我印象中马海伦的样子。
马海伦:所以你给我拍了一张“印象肖像照”,就是兔子和胡萝卜。
隋建博:对,而且我想保留萝卜上面的所有根茎和泥土,因为我觉得你是一个未经雕琢的摄影师的样子,很可爱,很纯粹。然后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樱桃卡子,因为你给我的感觉是那种有少女感的女孩子。
在我們聊天的过程中,你反复提到JuerRen Teller,我就想用JuerRenTeller的手法,拿一个卡片机很随机地去捕捉,用这种方式去记录你在我眼中的样子,用这种非常随性的方式去组合,让事情自然地发生。这也是我眼中,你的作品里很宝贵的东西。作为一个肖像摄影师,你没有把自己只局限在肖像这个范畴,很多东西都能感受到是非常随机的。
马海伦:那见面后,有不同的感受吗?
隋建博:很不一样。我感觉你是一个外放型的女孩子,很可爱,在某种程度上跟我想象的一样,但又不一样。你对我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马海伦:我看到一张你自己的肖像,我能感觉到你是一个很精致、很在意细节的人。我觉得你表达的那种时尚概念,在今天已经很少看到了。有那种以前摄影师的精气神儿在的,很精致,很fancy,这是我直观的感觉。在我给你拍摄的照片里,我也想传达这样的感觉。我从小就对艺术特别感兴趣,你也是这样吗?
隋建博:我不是。因为小时候,在内蒙,接触到艺术的机会特别少,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想过自己后来会从事创意工作。
马海伦:我爸以前是电视台的主持人,我从小就长在电视台、媒体这种环境里,我当时就觉得我以后会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我从小就是那种古灵精怪的小孩.总爱幻想些东西,表达欲很强。高中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都很忙,家里有一台相机,我就经常拿着相机自娱自乐。
隋建博:我也是。小时候是跟爸妈去泰山旅游,我就一直负责给他俩拍合影,我妈妈当时还因为我一直在那调构图,嫌我很慢,问我是不是不会拍照,没想到我最后成了摄影师。
马海伦:我小时候会把家里那台相机放到书架上延时自拍,穿我妈妈的衣服,把自己打扮成各种各样的人,现在想想,有点像Cindy Sherman(美国摄影艺术家)。拍着拍着就不满足于只拍自己了,就开始把朋友们拉到家里给他们拍,还给他们造型、弄妆发,当时就觉得好喜欢摄影。后来去美国上学,本科其实学的是偏fine art方向的摄影,没想过自己会去拍时尚。我跟你聊天,能感觉到你对衣服很感兴趣,是真的会去研究时尚这方面的东西。但我不是,我感兴趣的一直都是那种偏向于自我表达的摄影方式。然后我是机缘巧合,参加纽约杂志跟我们学校做的比赛,我赢了那个比赛,之后就开始和一些纽约的杂志合作,当时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因为我喜欢拍肖像,很喜欢人与衣服的关系,于是就开始拍时尚了。你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什么呢?
隋建博:我学的是数字艺术。我学的专业和我最后从事的职业是有点相关的,其实这个时代很多东西也是数字化的表达嘛。
马海伦:你第一次拍摄是什么样的情况?
隋建博: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一名“摄影爱好者”。2008年那会儿,我还在传媒大学读书,学校有个专业叫做“戏剧影视美术”,他们会有作业,比如“宋朝美术”、“唐朝美术”,就找我帮他们拍照,我也是那时候学会了用灯,边拍边学习。后来毕业之前,我去了一次巴黎做毕业设计,当时的选题是“数字艺术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我也一直很喜欢研究这种学术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我去巴黎、德国找了很多这方面的心理学家做访问。这个过程中跟我之前的模特朋友见面了,还帮她拍了模特卡。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因为这之前我什么品牌都不知道,后来到了巴黎,才知道原来时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我大三的时候,在学校报刊亭看到一本《服饰与美容VOGUE》,它对我来说真的很特别。我开始这个行业,也是当时看到张曼玉那个羽毛球的封面,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让我知道原来时尚是很多元的。所以,说真的是VOGUE带我进入了这个行业,巴黎让我见到了这个行业的多元与创意,我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就这样继续下去了。本来我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个学术研究者,没想到最后成了时装摄影师。你呢?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做时装摄影?
马海伦:其实,我觉得这次为《服饰与美容VOGUE》拍摄九月刊封面,才算是我正儿八经做时装摄影。
隋建博:那祝贺你,第一次就登顶了。
马海伦:对我来说,这次真的是学习,很紧张。像之前我在新疆拍东西,当时就是自己提一包衣服就过去了,它里面的确是有时尚元素,比如衣服,但在我看来不是大众意义上的时尚。
隋建博:其实是你把时尚的语言融汇在你的摄影行为里。
马海伦:可以这么说,其实之前在新疆拍的那些东西就是我对时尚的感觉,我觉得时尚就是千人千面。你对时尚的看法可能是当时看到的张曼玉的封面,我对时尚的感觉可能就是从小在新疆长大,看到街上人们的穿着打扮。
隋建博:很多人都说我用逻辑创作,其实是我喜欢把照片当作载体。当你做很商业的东西时,就是去服务于客户的需求,呈现客户想要的样子。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我更希望以编剧的方式,用照片作为载体,来讲述我自己的故事。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更喜欢按照一种抽象的叙述方式来做东西,我觉得这是我在创作时的个逻辑。
马海伦:我之前一直觉得你的照片是那种“精致”的东西,有一股劲儿在里面,但刚听你说完,我有能看到照片里还有理智和逻辑在,毕竟是学霸拍出来的照片。
隋建博:我一定要确定我的作品里是有“因为”和“所以”的。它可以是任何一种方式,但要有道理,要有它为何出现、为何是这个样子的理由。有些导演,比如王家卫,喜欢按照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对我来说是不行的。我需要提前计划,我会去设计以“这种方式去讲这样一个故事”。
马海伦:会更像是一个imaRe maker(图像创作者)。
隋建博:对。
马海伦:我觉得你之所以能在商业摄影方面取得成功,是因为你有这个逻辑在。我对你刚刚说的很有感触。我总觉得自己是摄影师,因为我会更需要你刚才说的那种“感觉”,我必须要对这个东西有感情、有感觉,才能去创作。当然,摄影师都需要对拍摄的事物有那种感觉,但我觉得你是可以让这个感觉产生的一一这是你成功的地方,也是我“嫩”的地方,因为我是必须找到那个点,才能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我跟你刚好是相反的。
隋建博:对,我是那种诉诸于结果的表达。
马海伦:所以你成功啊。我真的觉得学习很重要,有逻辑很重要。摄影真的是需要综合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