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芳
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成为教育的一大课题。在整个语言核心素养结构系统中,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思维是语言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语文教育必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高阶思维语文课堂是有效教学的演练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活动共同构成多样化、由低到高的层进式的课堂核心活动群才能实现在发展学生低阶思维的同时,推动其高阶思维的发展,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要培养高阶思维有两种思路,一是以读写为主的单元,以课文或整本书阅读为基础,精心设置学习任务,融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将学生引入深度阅读、深度写作,从而提升高阶思维。二是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主的单元,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活动为核心,带动相关资源的学习以及贴近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课堂是探讨问题的场所,是小组合作个性发展的平台,是语言交锋智慧碰撞的磁场。如何在课堂中搭建语言支架,将学生引入深度阅读、深度写作,培养高阶思维?笔者为此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策略如下。
一、设置情境活动,勾连古今,凸显思维的深刻性
围绕单元任务,从真实的现象出发,设置勾连古今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带入富有思考意味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垫脚石,回顾概括,在串联古今的基础上迁移,拓宽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一如在学习必修上青春激扬主题中,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文中,设置活动情境:有一位日本汉学家谈及毛泽东所写的几首词,他认为还是这首词《沁园春·长沙》最佳。记者问为什么?假如你是这位汉学家,你会怎么回答?(建议和《沁园春·雪》比较,并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这一情境活动环节设了两个台阶,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唤醒初中的旧知识,明确意象对人物刻画和主题的作用,在勾连古今对比中分析评价,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由单篇到群文的延伸,不仅从内容的宽度和厚度来拓展,还可以从时间的长度去延伸。这样的拓展链接,丰富了课堂容量,活跃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设计学习、评价量表,分类对比,凸显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
1.设置表格方便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针对学习的内容,设置表格,方便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在分类中重组文本信息,列表信息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概括和分析,在对比中明晰异同,快速把握主题。如在必修下第二单元学习中,设置表格,如下图。
引导学生填写表格,组织学生围绕悲剧性进行研讨,引导学生在研讨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戏剧冲突,体会悲剧内涵。在人物性格、遭遇及结局的对比中,研讨悲剧主人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及其“毁灭”的惨痛和悲壮,体会悲剧给人心灵带来的震撼效果。
2.设置学习评价量表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学习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评价,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1)课前——用评价量表成就自我表达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通过设置鉴赏人物形象时,运用多方对比的方法来赏读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课前,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评价量表,如下借助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仅利于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认知水平,也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一个发展的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2)课中——用评价量表促成小组合作习惯
一是小组内评价量表评价队友。
二是课中小组间评价量表评价同伴。
课后,再做一次课前的评价表,把课前课后进行对比,课堂的反馈自见分晓。这评价量表简便易行,把评价主动权交换给学生,在互评中相互鼓励,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地内驱力。
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凸显思维的创造性
在部編版教材中,单元任务都指向写作,是听说读写任务的融合。教材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灵感激发带来了源头活水,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有针对地提出指导,也将静态的写作知识转化成动态的写作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写作素养。
如在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设置一个半命题作文“_____起来了”,让学生仿写一篇开幕词,按原文“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思路来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学以致用,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如有《日子好起来了》,写十几年来家庭的变迁;有《中国外交强起来了》,写自1840年以来的外交风云;还有《土地绿起来了》,写学校耕读园劳动基地的变化;还有《中国文化火起来了》《黄河水绿起来了》《我们成长起来了》……一篇篇发自肺腑的文章展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魅力。
要想让学生不怕写,唯有平时多写,才能写得出,才能写得像。为此,在阅读中可多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所得,撰写赏读札记、评点文字、作评推荐书、视频制作脚本、故事梗概、断论、读后感随笔等,力求让学生多练笔,多积累,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综合提高写作素养。
四、画思维导图,限时作答,实时投屏,凸显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我们运用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让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得以呈现,因此能更有效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完善思维。如在学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时,可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画出人物关系图,在学习诗歌时,可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归纳常见意象及其内涵等。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的艺术在于教师在课堂中,搭建语言学习支架,让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过渡和提升,从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日积月累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丰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