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机械行业标准体系现状分析及建设思路

2021-11-04 08:55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吉吉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21年6期
关键词:机械行业标准化体系

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杨 吉吉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王 冉

1 引言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已经从高速增长的阶段进入了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根据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的的战略安排,对“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统筹考虑,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

当前时期,全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伊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正处于复杂多变的形势之中。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生,全球的创新版图不断重构,全球经济结构也将进入新形态。尽管国际格局正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发展依旧密不可分,如今的变局无法阻挡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环保机械行业的标准化工作也将进入新的领域。

因此,梳理分析我国环保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对我国未来的环保机械行业标准化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2 我国环保机械行业标准化发展历程

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1949年到1960年,国内的标准体系依赖于对前苏联标准的直接转化;1961年到1977年,才初步建立了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相符合的标准体系;1978年到1988年,我国开始积极采标国际标准,将我国的标准体系逐渐发展到与国际标准大体同步的水平;1989年到2015年,我国出台了标准化法,借助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使标准体系更加健全;2016年至今,我国追随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步伐,经过深化改革,建立了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完备的标准体系。

环保机械行业作为机械行业的分支,环保机械产品正在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转向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同时,也在从高成本、低效益转向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向。尽管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仍与国外技术尚有一定差距,但2019年,环保机械行业在机械行业总产值中排名已提升到第11位。

“十三·五”期间,环保机械行业出现“国进民退”现象,即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环保装备制造业。据统计,到2019年为止,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91个央企中,已有将近70%的企业拓展了节能环保产业相关业务。由此可见,“高质量发展”将会是我国环保机械行业未来发展的阶段特征,也是必经阶段。

3 我国环保机械行业标准体系现状

(1)我国环保机械行业标准现状

鉴于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危机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身体健康,因此我国对环保机械设备的先进技术需求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效节能的环保设备的问世,及时制修订相关配套标准成为了重中之重。

环保机械行业标准领域主要有大气净化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备、余热综合利用设备、水质污染防治及循环利用设备组成。

鉴于环保机械行业的发展已从单一领域逐渐拓展到跨领域、多学科相结合的污染治理方向,“十三·五”期间的标准项目研究重点也放在了土壤修复、VOC(挥发性有机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余热回收利用领域。

“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完成了标准计划申报147项(包括国家标准六项,行业标准137项,团体标准一项,外文版翻译三项);批准立项80项(包括国家标准四项,行业标准75项,团体标准一项);报批标准117项(包括国家标准六项,行业标准111项);批准发布标准124项(包括国家标准七项,行业标准117项)。

(2) “十三·五”期间环保机械行业标准获奖情况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的基础性产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是全国性的机械工业综合性科技奖项,也是目前国内在机械行业中惟一由国家批准的奖项,是机械工业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渠道。每年环保机械行业都会有诸多产品申报该奖项,竞争激烈。

该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奖励分一、二、三等奖,以荣誉表彰为主,对获奖项目在机械行业通报表彰并颁发奖状、证书,在评审基础上择优推荐申报国家奖。该奖项的设立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鉴于该奖项的行业地位,对环保机械行业标准在该奖项的获奖情况分析是行业发展水平的最直观体现。

根据数据统计,2015年至2019年获奖标准项目共四项,其中2015年获两项三等奖,2018年获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见表1。尽管从数量上来看,获奖项目不多,但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获奖项目反映了行业发展方向,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表1

例如《低低温电除尘器标准(标准号JB/T 12591—2016)》项目,该项目通过烟气调变、SO3冷凝吸附等突破性研究,改善了烟气工况和粉尘的性质,解决了PM2.5不易脱除且高比电阻粉尘反电晕等技术难题,满足了我国煤炭种类复杂且工况多变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需求,填补了该技术领域国内外标准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环保机械行业标准体系,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现有环保机械行业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调查显示,大气净化设备领域的现状是缺少贸易性、安全性标准,基础标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备领域仍需扩大行业影响力,加强技术发展水平研究,填补行业空白。余热综合利用设备领域的研究受多种因素制约,因此标准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拓宽。水质污染防治及循环利用设备领域缺少系统性的能效、安装维护、防腐等标准。

(2)从业人员综合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当前的新发展背景下,技术不断创新,新技术的研发对环保机械行业标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现实性要求,综合水平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效化工作的现象发生。因此,环境主管部门及相关标准化委员会若不能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将使得从业人员无法获得创新性的技术赋能,从而使得标准制定出现滞后性特征。

5 环保机械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思路

(1)优化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提升环保机械行业标准制修订水平

结合环保机械行业发展的特点,未来环保机械行业标准将针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产业发展急需的产品,制定更多的标准,同时扩大标准的覆盖面,提升标准制修订水平,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先进性、有效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出更高质量、高水平且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标准,提高环保机械优质标准的获奖率。

(2)加强与相关标准体系的配套,提升标准体系建设的协调性与适用性

环境标准的分类较细,除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外,还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检测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生态环境基础标准等诸多类别,加强与相关标准体系的配套,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在使用标准中出现交叉不一致的问题。

(3)加大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力度

为了我国能顺利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着环保机械行业的发展,为了使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基础性研究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的支持。在标准计划立项时,需看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几十年环境问题处理的方向,在技术指标的提出方面应具有前瞻性,结合我国行业发展水平,适度采用新型、技术可靠、处理效率更高的新技术补充完善标准体系。

(4)加强环保机械行业标准化人才培育工作

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加强环保机械行业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培养出更多技术水平高、懂标准且英语好的综合型人才,建立结构合理、适用性强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强化标准委员会对标准的审核力度。

(5)加大采标力度,进军国际标准化舞台

习总书记曾强调,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领制高点。因此,为了我国标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推动采标力度,进军国际标准化舞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鉴于ISO中并没有环保机械支撑体系,为了加快适应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形势,未来需要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先进工业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标准化工作进展,在采用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的同时,推动我国标准“走出去”,提升我国环保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6 结语

在我国目前的新形势下,保证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在环保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思路座谈会上强调,环保装备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宜兴市委常委、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提出,标准化体系建设是推动环保装备由小作坊式制造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性要素,业界要更加注重产业标准化建设,更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团体、地方、企业标准的制定。同时,要不断提升装备制造水平,掌握发展先机、掌握话语权、抢占制高点,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向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转型。

标准体系的建设将推动行业发展,同时,市场需求与产业链调整也是标准制定和应用的源动力。市场化导向的核心是深化标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应从市场的动力端入手,提升环保机械行业标准制修订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加强环保机械行业标准化人才培育工作,尽快弥补标准体系的不足之处,优化制度设计,建立更加完善、科学且系统的标准体系,促进环保机械行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机械行业标准化体系
机械行业新标准介绍
机械行业新标准介绍
机械行业新标准介绍
标准化简述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西部基建的大开发有利于工程机械行业回暖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