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县居民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态度及参与度调查
——以青神竹编为例

2021-11-04 07:06刘诗琪代光辉熊晓贤刘雨晴李海瑞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竹编遗传物品

刘诗琪 代光辉 熊晓贤 刘雨晴 李海瑞

(川北医学院影像学院,四川 南充 637100)

非遗保护最重要的主体就是传承主体,即非遗持有者。传承人缺乏是非遗保护面临的通病,由于中国目前人口老龄化趋严重,老一辈传承人渐渐退出舞台,数量急剧锐减,后继乏人。因此,吸引更多人去参加到非遗传承工作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长期耳濡目染非遗文化的当地居民是非遗保护工作最合适的人选。各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该地区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与传承的,在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本地居民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即本地居民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青神县居民在青神竹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态度及参与度,了解到当地居民对非遗的认知及参与现状,进而为青神地区更好地开展非遗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当地居民。

(二)调查内容

包括:(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为青神县本地居民、常居住地、职业等6 项问题。(2)认识与态度:分为对当地非遗青神竹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态度两方面,共计11 项问题。(3)建议:包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或直接接触青神竹编,非遗项目需要保护或放弃主要取决方式,影响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因素,合理的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等4 项问题。

(三)调查方法

前期通过查阅文献,结合相关政策法规,设计具有可行性的问卷。后期三下乡团队于2021 年7 月15 日-2021 年7 月20 日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向当地居民发放问卷调查。通过社区、街道走访发放问卷,经知情同意后进行匿名调查,随机抽样发放问卷420 份,回收有效问卷394 份,有效率为93.8%。

(四)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进行数据录入再利用SPSS22.0 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包括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有青神县本地居民321 人(82.2%),非本地居民70 人(17.8);常居住县城284人(72.5%),乡镇59人(15%),农村49人(12.5%);男性137人(34.9%),女性252 人(64.1%);20 岁及以下有98 人(24.9%),21 至30 岁有100 人(25.8%),31至40岁有87人(22.1%),41至50岁有43人(10.9%),51岁及以上有64人(16.3%);小学及以下有36 人(10.2%),初中有115 人(29.3%),高中有109 人(27.7%),大学或大专有125 人(31.8%),硕士及以上有4 人(1.0%);学生有105 人(26.7%),上班族有153 人(38.9%),农民有30 人(7.6%),主编传承人有2 人(0.5%),其他有103 人(26.3%)。

(二)当地居民对当地非遗青神竹编的认识情况

本次调查中会编织竹编物品有71人(18.3%),不会编织竹编物品有321人(81.7%);青神竹编最常选用竹子为毛竹153人(39.8%)、水竹62人(17.8%)、棕竹38人(12.6%)、慈竹117 人(29.8%)。其他情况如图1、图2.

(三)当地居民对当地非遗青神竹编传承与保护的态度情况

被调查者认为对非遗传承与保护起主要作用的群体为非遗传承人的占28.2%,为广大群众的占63.6%,为政府人员的占8.2%;认为青神竹编传承与保护没必要的占2.8%,必要性不大的占1.5%,有必要占47.6%,非常有必要的占48.1%;如果有机会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38.9%的人非常愿意去了解学习,31.4%的人比较愿意去学习,25.4%的人仅限于好奇与了解;57.4%的人愿意成为非遗传承人,其中:43.9%的人因为单纯喜欢,5.3%的人认为收益不错,7.5%的人由于家庭熏陶,27.6%的人出于受人尊敬,15.7%的人因为其他原因;42.6%的人不愿意成为非遗传承人,其中:无聊不喜欢的占15.4%,收益低的占9.8%,做工复杂占27.8%,可能面临其他人的不理解占5.0%。其他情况见图3。

图3.居民对非遗传承与保护作用自我认知

(四)当地居民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建议情况

居民了解/接触青神竹编的途径有:博物馆(58.8%)、网络(48.1%)、政府宣传(46.1%)、宣传册报刊(32.3%)、周围人介绍(23.7%)、购买竹编物品(23.7)、其他(13.7%);认为影响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因素有:传承人老龄化缺少年轻人参与(67.7%)、社会关注度(58.0%)、相关知识的普及及宣传(51.4%)、政府相关制度(30.0%)、缺乏持续资金支持(27.7%)、文化冲击(19.8%)、其他(10.4%);认为合理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有:鼓励更多当地居民参与(69.0%)、政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的宣传与保护(68.2%)、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55.7%)、帮助传承人(54.2%)、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52.2%)、顺其自然(15.3%)、其他(5.3%)。

三、讨论

(一)居民非遗文化详细认知不够

大部分被调查者知道青神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进一步的询问发现知道青神竹编被列入非遗保护具体为竹编技艺的并不算多(68.4%),而不知道的人占31.6%,可知有一部分居民对青神竹编仅有浅显认识,详细了解度不够。被调查者了解或直接接触青神竹编的途径大多来自博物馆(58.8%),而较少来自竹编物品(23.7%)。可知当地非遗青神竹编的宣传主要在历史文化领域,但忽视了竹编物品本身。竹编物品最为最直接的竹编文化载体,宣传力度有所欠缺。此外,竹编物品本身可以流入市场,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多领域宣传青神非遗很有必要,尤其是竹编物品方面。

(二)居民的参与意识有待提升

多数人认为有必要对青神竹编传承与保护(95.7%),多数人表示愿意成为非遗传承人(57.4%),也有部分人不愿意(42.6%)。可见,居民参与的意愿较高。但同时也有一部分的居民参与意识性不高。只有当地方居民主动参与时,才能够真正融入到非遗传承与保护中,才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提高居民自身的参与意识仍然有必要。

(三)居民缺乏有效参与途径

如果有机会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人(70.3%)表示愿意学习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不知道如何参与,可知居民缺乏有效途径了解、接触非遗文化。

(四)非遗传承者减少

被调查者中非遗传承者仅有2 人(0.5%),会编织竹编物品者有71 人(18.3%),有266(67.7%)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非遗传承与保护最重要的因素为非遗传承者老龄化,缺乏年轻人的参与。非遗传承者不仅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同时也是非遗的活宝库。因此,对非遗传承者的保护与培养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增强非遗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如何扩大非遗传承者的队伍,是我们目前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五)非遗文化相关知识普及与宣传不够

被调查者认为影响非遗传承与保护因素中,有58.0%的人认为社会关注度不够,51.4%认为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不够,68.2%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的宣传与保护。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只有知晓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重要性,才会对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加以重视。由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在宣传工作上加大力度,采用多样化与新颖化的宣传普及方式,提高人们对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是民族发展的生活积淀。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事物呈爆炸性的出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不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来到了眉山青神,了解当地居民对本地非遗青神竹编的知信行,意识到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要更好的守护这个民间活态传统,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尽可能多的利用自身的行政优势,去鼓励、推动、帮助、协调民间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当地居民一起参与到非遗传承与保护中来,利用大众的力量共同去守护这一活文化。

猜你喜欢
竹编遗传物品
称物品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