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嘴里在不吃东西时,有时也会无故出现异味,此时不可大意,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因为味觉是五脏六腑的晴雨表,不同味道常对应着不同疾病。
口甜:消化系统紊乱。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后,各种酶的分泌就会出现异常,导致唾液含有过多淀粉酶,刺激舌部味蕾,使口中出现甜味。中医认为,甘甜对应脾胃,口甜多考虑脾胃失调的问题,比如湿热脾虚,有些糖尿病患者也会有这种感觉。
口苦:肝胆有问题。偶尔觉得嘴里发苦,多是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活动少、情绪不畅、熬夜晚睡等引起的。中医认为这是肝郁化热的表现。肝的疏泄出了问题,就会胆汁上逆,或肝火大、肝胆湿热导致肠胃功能弱,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过长而产生湿热,引发口苦。临床中,长期口苦多见于胃食管反流、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和肝胆肿瘤。
口酸:胃出了毛病。口酸的人多有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溃疡,以及肝胆功能紊乱等。胃酸上逆可导致唾液中多数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增多,使唾液酸碱值偏酸。中医认为,口酸是脾胃气弱或肝经有热,后者常伴有苦、头痛昡晕、小便黄等症状。
口咸:慢性咽炎等。口咸多因口腔内唾液中的钠、钙、钾、镁含量过多,酸碱值呈碱性,常出现在慢性咽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患者。中医认为,咸为肾味,肾虚可致口咸。过劳、年高体衰、久病等均可导致肾虚,出现口咸,同时有腰膝疲软、舌红少苔、午后潮热等症状。
(摘自《长寿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