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认知动词主观性对比研究

2021-11-02 04:24洪雨诗高佳丽韩新怡王明珺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主观性

洪雨诗 高佳丽 韩新怡 王明珺

摘要:从英汉语认知动词的主观性出发,考察英汉语认知动词的组合模式及分布模式特点。考察发现,英汉语认知动词主观性均离不开第一人称主语烘托;均倾向于与第一人称主语共现,并可构成独立结构,发展出话语标记功能;但英语独立结构灵活性更高,可自由出现在句首、句中及句末。这说明,英汉语认知动词主观性之间存在差异。此外,通过比较英汉语认知动词共现成分,得出英汉语认知动词在表现主观性时皆倾向于与情态动词及语气副词共现,两者在表现主观性方式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主观性;认知动词;英汉语;组合模式;分布模式;共现

语言中的主观性主要是说话者立场、态度和感情等关于“自我”的表达,因而在本质上任何语言均具有某种程度的主观性,英汉语也不例外。目前关于英语认知动词的主观性研究发现,其主观性具有不自足特征,存在对主观语境的依赖。汉语认知动词的主观性研究表明,认知动词是语言主观性的一种显性表达形式,具有主观性传递功能。但当前关于英汉语认知动词的对比研究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框架,鉴于此,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的综合语料库(规模为10亿字)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语料库容量为3.6亿词),对英汉语认知动词主观性进行对比研究。为方便起见,我们选取“think” “suppose” “guess” “believe”及其汉语对应词“认为”“觉得”“相信”“怀疑”等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英汉认知动词在人称组合模式、分布模式、共现成分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一、英汉语认知动词的人称组合模式比较

(一)汉语认知动词的人称组合模式

基于语料库分析(见表1),汉语认知动词常与第一人称共现。以“觉得”为例,其与第一人称共现频次为116872,与第二、三人称共现频次分别为20347、18449。由此可见,与第一人称共现频次远高于其与第二、三人称共现频次,分析“认为”“相信”“怀疑”“猜”“想”亦可得出同样的结论。

从句子内容上看,在例(1)中,“我”充当了发话主体与态度主体,将其从客观评价转为主观评价,并表现了主观意义上对后续命题的判断,而在与第二、三人称搭配时,并不表达说话者对后续内容的评价与印象,而是作为后续描述事件的一部分。由此可得,汉语认知动词主观性的表现离不开第一人称的烘托。

(1)a.我相信明天是晴天。

b.你相信明天是晴天。

c.他相信明天是晴天。

(二)英语认知动词的人称组合模式

基于语料库分析(见表2),与汉语认知动词相类似,英语认知动词的主观性通常依赖于与第一人称的结合。以“think”为例,其与第一人称共现频次为708163,而与第二、三人称共现频次分别为218924、49588。由此可见,与第一人称共现频次远高于其与第二、三人称共现频次,分析“suppose” “believe” “doubt” “guess” “assume”亦可得出同样的结论。

从句子内容上看,在例(2)中,“I”充当了认知主体,表示了命题发出视角。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当认知动词与第二、三人称搭配时,并不表达主观性,而是用于客观说明情况。由此可得,

英语认知动词常与第一人称共现以体现其主观性。

(2)a.I think that guy looks stealthy,doesn’t he?

b.You think that guy looks stealthy,don’t you?

c.He thinks that guy looks stealthy,doesn’t you?

(三)英汉语认知动词的人称组合模式对比

基于英汉语认知动词组合模式对比发现,英汉语认知动词的主观性存在共性,其主观性的表达都依赖于第一人称主语,当认知动词与第二、三人称搭配时不表达主观性。但两种语言间也存在差异。在语料库中,“相信”独立于主语单独出现的频次为3216,“认为”为3098次,“觉得”为1124次,“怀疑”为191次,而几乎不存在英语认知动词独立于主语的情况。由此可知,汉语认知动词可允许第一人称主语的省略,而英语认知动词的主观性则依赖于第一人称,其人称主语不能省略。

三、英汉语认知动词的分布模式对比

(一)共性

通过比较英汉语认知动词与不同人称组合分布的频次(见表1、表2),我们发现英汉语认知动词均倾向于与第一人称主语共现。经分析可得,由于第一人称是指表达者一方,有利于表达发话者的内心想法,因此相较于其他人称,第一人称更直接,更倾向于与具有主观性的认知动词共现。

此外,基于语料库分析(见表3、表4),英汉语[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结构可构成独立结构。在英语中,[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常以独立结构的形态出现,如“I guess,” “I think,” “I suppose,”等。漢语亦如此,在汉语中也常出现“我觉得,”“我相信,”“我怀疑,”等这样的[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独立结构。

最后,英汉语[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结构能够表达发话者的主观想法,由此引申出了话语标记功能。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是以说话者为中心或以说话者为取向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从说话者角度看,话语标记是一种能够帮助说话者组织信息、表明说话者思想和态度或对所言信息的肯定程度、提示语境信息的有效方式。从听话者角度看,话语标记能帮助听话者较好地衔接并理解关联的信息内容、准确领会话语传达的信息和说话者的态度等。(王扬 2005)。例(3)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者是否正确的猜测,“I guess”带有较强的说话者主观性,若缺少“I guess”,则具有肯定语气,缺少了猜测的意味,听话者有可能会曲解话语的含义。例(4)则体现了说话者内心的猜测和对“他”奇怪行为的诧异和疑惑,从听话者的角度来看,“我怀疑”传递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若是缺少“我怀疑”,则表明说话者对“他”奇怪行为的主观感受没有那么强烈,情绪也较为淡然。总之,[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可构成独立结构,且具有明显的话语标记功能。

(3)I guess,in that case,you’re right.

(4)我懷疑,他今天有可能是吃错药了。

(二)差异

经语料对比分析(见表4),我们发现英语[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结构(I believe/ doubt/assume/guess/suppose/think)灵活性更高,可自由出现在句首、句中及句末。在日常表达中,英语叙述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如使用习惯、内心逻辑进程等调整该结构的位置,不同位置可表不同的强调、停顿等,但并不影响整体语义。[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结构位置的变化在英语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十分普遍。

在例(5)中,不论“I believe”是放在句首还是句末,句子的意思并没有发生改变,都是叙述者对“这是几年前在一本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主观表达,而且同样符合英语叙述者的表达习惯。

(5)That,I believe, was a study published in a book a few years ago.

相较而言,汉语主观性成分则表现出更强的对主观语境的偏好,灵活性不及英语[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结构。汉语[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结构通常放于句首,更符合汉语叙述者的语言习惯,如例(6)。虽然也存在此结构出现在句中及句末的情况,但多见于口语,在书面语中并不常见。

我相信,在这个条约的指引下,新世纪的中俄关系必将达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基于频次统计(见表3),我们发现,在汉语[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结构出现在句首的频次均大于出现在句中和句末的频次。这说明汉语[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结构更倾向于出现在句首,其次句中,最后是句末。其灵活性不高,受到的限制更多。由此可得,英汉语[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结构的分布模式存在差异,体现在灵活性上。

四、英汉语认知动词的共现成分比较

基于语料库分析,我们发现,英汉语认知动词均倾向于与主观性成分共现,其前后常伴随情态动词和语气副词。

(一)与认识情态动词共现

在主观性的表达上,英汉语认知动词均常与情态动词共现。但同汉语相比,英语认知动词更倾向于与情态动词共现。

通过比较英语认知动词与情态动词共现频次(见表5),我们发现在带有主观性倾向的语料中,“can”和“would”出现频次较高。

通过比较汉语认知动词与部分情态动词共现频次(见表6),我们发现在带有主观性倾向的语料中,不同情态动词出现的频率均比较低且差异不大,没有特别明显的倾向性。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现代汉语语法中情态动词既可用于表达客观的可能性,也可用于表达人的主观意愿。

通过上述频次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与汉语相比,英语认知动词在表现主观性时更倾向于与情态动词共现,表达说话者的看法或主观设想。

(二)与语气副词共现

在英汉语语句中,认知动词常与语气副词共现,且均与表肯定意义的语气副词共现情况居多。

通过分析英语认知动词与语气副词共现情况(见表7),我们发现在与英语认知动词共现时,表肯定意义的语气副词居多,且“really”的共现频次最高。

通过分析汉语认知动词与语气副词共现情况(见表8),我们发现,在与汉语认知动词共现时,同样是表肯定意义的语气副词居多。以“我怀疑”为例,在语料库中,“毫不”出现了65次,显著多于其他语气副词。

通过上述的频次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出,英汉语认知动词在表现主观性时都存在与语气副词共现的倾向,且均是表肯定意义的语气副词居多。

五、结语

如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已然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其中对英语和汉语的研究最为广泛。认知动词作为英汉语中均存在的一个典型主观性范畴,在主观性的表达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在人称组合模式方面,英汉语认知动词的主观性皆需要第一人称主语的烘托,与其他人称共现时则不表达主观性,这是两者的共性;而汉语认知动词可允许第一人称主语的省略,英语则不可省略,这是两者的差异。在认知动词的分布模式方面,英汉语认知动词均倾向于与第一人称主语共现,并可构成独立结构,发展出话语标记功能,这是共性;而相较汉语而言,英语[第一人称主语+认知动词]结构的灵活性更高,可自由出现在句首、句中及句末。在共现主观性成分方面,英汉语认知动词常于情态动词和语气副词共现。其中,英语认知动词在表现主观性时更倾向于与情态动词共现;与语气副词共现时,英汉语认知动词均与表肯定意义的语气副词共现居多。

参考文献:

[1]王扬,语话语标记的认知语用诠释[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2]黄蓓,赵恩威.论主观性标记的语义不自足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3(01):48-54.

[3]ALMEIDA S,FERRARI L.Subjectivity,intersubjectivity and epistemic complementation constructions[R/OL].(2010-07-08).[2018-10-18].http://uk-cla.org.uk/proceedings.

[4]LASERSOHN P.Context dependence,disagreement,and predicates of personal taste[J].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2005,28(6):643-686.

猜你喜欢
主观性
基于科创节平台的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语法教学的新思路
中西方社会性灾难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对比研究
论色彩在影视动画艺术中的运用
浅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
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