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艳敏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农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实现高效发展必须重视改良农作物栽培技术,实现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发展。分析了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原则,指出要在生态管理、优质栽培及规范栽培管理的原则下提升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水平,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旨在促进农业实现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19
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现阶段,我国在农作物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农作物栽培技术依然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大部分农村依然采用的是过往比较传统的栽培手段,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农作物产量也得不到提升。要提升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必须采用先进及科学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提升农业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农业水平。以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为核心,探讨提升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优化措施,旨在提升我国农作物产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管理原则
1.1 基于生态管理机制
要提升农作物栽培技术,首先必须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态机制进行充分地研究。要了解不同地区及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观察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在光合作用、生态因子等方面的表现,从而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及生长特性制定出合理的栽培方案。只有不断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才能在农作物生长的各阶段都提供足够的水分及养料,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需,保证其正常的生长,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相关人员在栽培农作物之前,必须了解这一生态管理机制,并在这一机制前提下合理地开展工作,进而更好地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1]。
1.2 基于优质栽培技术
优质的栽培技术不仅能大幅提升农作物产量,同时还能使农作物更加健康,同时,还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因此在进行农作物栽培时,要结合先进的栽培技术手段对各农作物的栽培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使农作物生产更加高效高质,进而促进农业的长远稳定发展[1]。以优质栽培技术为前提开展工作,对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2]。
1.3 基于规范栽培管理
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创建良好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及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虽然我国农村的栽培管理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产量,还必须对农作物栽培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农业部门要发挥引导和规范作用,从宏观角度建立健全相關管理体制,并在微观上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操作管理方式方法,帮助一线操作人员掌握科学的管理办法,进而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一体化作业体系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2 管理策略
2.1 农作物宏观管理措施
2.1.1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要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农、林、牧、渔等行业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而不是单纯的种植农业或者林业。相关部门要在农村地区加大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更好地接受产业结构调整的思想[3]。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高质,同时,相关科技手段的使用能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推动农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2.1.2 建立农业良性循环经济体系
农村地区企业应注重提升企业形象,并向优秀的企业学习,通过优秀企业间的合作不断形成产业集群,优质的产业集群能推动当地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有利于逐渐淘汰掉不良的企业,实现当地企业的良性循环,使企业间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回收利用,进而有效降低成本,实现当地农业的良性循环经济体系[4]。另外,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当地企业的发展,同时带动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农业发展不能脱离其他行业单独发展,政府部门应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发展文化、生态等其他领域,以不断增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4]。
2.1.3 重视农民的培训和农业农村信息队伍的建设
要提升农业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农业栽培技术含量,必须在农村推广信息技术教育,让农民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另外,要在农村建立信息培训队伍,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并将新技术应运于农业生产,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此外,还要鼓励和支持专家信息人员到农村来指导工作,发挥专家信息人员的领头作用,通过专家技术人员带动农村信息教育的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农村技术人员、农业从业者的信息化水平[5]。
2.2 栽培技术优化管理措施
2.2.1 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农作物栽培前需要进行整地,整地包括松土、浇水等操作,整地能明显改善土层的空气、热量及水分,使土层环境适合农作物生长。有效的整地能提升土壤肥力,使土壤中的养料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农作物栽培应重视整地的重要性,在播种之前及时整地,对于提升农作物产量意义重大。
2.2.2 加强田间管理
农作物种植后的14 d左右需要进行缓苗,如果是7—8月高温季节,还需要防范雨季,进行防涝保苗。进入8月中下旬后,农作物生长经过一定周期后要对农田进行中耕松土,使土壤不会过度紧实影响农作物生长,有效的中耕能改善土壤的疏松度,使土壤中的水分满足农作物需求,进而促进其根系生长。此外,还需要进行浇水、追肥及培土工作。
农作物栽培期间要重视水分管理的作用,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土壤水分,使农作物既不会因为缺水干旱而死亡,也不会因为水量过剩出现涝灾。雨季雨水充足,通常不需要过多地浇水,反而要注意及时排水,避免田间排水不畅出现涝灾。第1次追肥之后,农作物会快速生长。如果不是雨季,每一次追肥后通常需要浇2次水,浇水切忌过多,另外还要保证浇水的均匀,保证水分被土壤及植株吸收。不同月份采取的追肥措施不一样,7—8月份通常是667 m2地使用10 kg的尿素进行追肥;9月下旬主要采用三元复合肥进行追肥,大约每667 m2地需要用量35 kg;10中旬主要采用肥碳胺和草木灰进行追肥,每667 m2地用量为草木灰50 kg、肥碳胺30 kg。同时,农作物种植后需要及时培土,每当植株长高一定程度时就需要进行培土,有效地培土能改善植株的土壤环境,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养料需求。
2.2.3 保持田园卫生及病虫害防护
农作物栽培要及时做好田间清理工作,可以使用生物方法清理残留物,比如将残留物堆积在一起,待其发酵后再用于田间施肥,也可以直接将其深埋于土壤中,这2种方式都能帮助清除致病菌,减少环境污染。另外,还要做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措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生长。物理防治即通过灯光等诱杀病虫,化学防治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杀害病虫。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物理及生物防治措施,病害的化学防治需要根据病害种类用药,比如锈病主要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进行喷洒。虫害防治通常采用敌百虫800~1 000倍液来进行杀虫处理。
2.2.4 中耕松土
中耕的目的在于松土和进行蹲苗,不仅可以促使土壤的疏松度得到有效优化,实现水气的有力协调,还可以促使根系的生长,调整根冠比,中耕松土主要包含前土层中耕和土表中耕。前土层中耕通过在草坪之上进行打孔,之后草坪表面出现大量的小孔,小孔通过施肥、灌溉、动物活动、追肥等方式进行合理的填充,形成新的疏松土层;土表中耕是经过雨水灌溉、践踏、灌溉后形成的土壤板结的恢复,一般是人为操作进行处理。
2.2.5 轮作栽培
轮作栽培是传统栽培技术的一种,通过合理的轮作可以实现高产与稳产,在作物栽培管理中中发挥着关键的影响作用,通过有效的轮作栽培能够降低栽培的成本。轮作栽培管理是为了不断强化生产效益,尽可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合理轮作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栽培模式。
3 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要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经济,农业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必须优化农作物栽培技术。种植绿色健康且高产高质的农作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要在农村地区加大信息宣传,不断提升农民的信息化水平,帮助农民进行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进而不断优化栽培技术、提升农作物管理水平,使农作物在选种、培土、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各环节都能科学高效地进行,进而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浩哲,黄初女,马晓萍,等.大豆新品种“吉育503”的选育及栽培技術[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6,38(4):351-354.
[2] 齐云松,魏林云,欧阳建宁,等.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管理的措施[J].种子科技,2017,35(4):80.
[3] 张淑红.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管理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126.
[4] 张红.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管理的措施[J].种子科技,2016,34(12):25.
[5] 陈文涛.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管理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32):7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