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智 葛月华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427)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社会不仅对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同时也对学前教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有了新的目标。“课程思政”体系是沁润人心的“隐性”德育,与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宣传教化、团结鼓劲等功能,二者在“三全育人”的教育观上同向同行。传统的舞蹈课程作为一种技能课,更加偏重于身体训练,而忽略了言传身教本身也是一种心智活动过程,从舞蹈课程出发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探究大思政格局下舞蹈课程育人模式研究,首先,需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实施现状做一简要梳理。按照青岛黄海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目前分为3门课并在3个学期中进行授课。《舞蹈基础》与《幼儿舞蹈与编创》课程安排在专业必修课程中的艺术素养模块,《民族民间舞》课程安排在专业选修课程中的文学与艺术教育模块。三门课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为:基本功训练、芭蕾基训、古典舞身韵、幼儿舞蹈创编、民族民间舞蹈等内容。在三门课程中,《舞蹈基础》与《民族民间舞》更注重动作示范与表演,教学方式以言传身教为主;《幼儿舞蹈与编创》更注重学生开拓性思维的训练,教学方法以引导式、启发式教学为主。针对舞蹈课程所学内容中,《舞蹈基础》与《民族民间舞》这两门课程内容在学生课外实践能力拓展活动较丰富,组织者多为教师。而《幼儿舞蹈与编创》课程在课外活动中实践内容较少,其“创编”多体现在学生自编自演的艺术类活动中,组织者多为学生。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开设情况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实施现状的梳理,可得知,同样的舞蹈技能训练,因授课内容的不同,其教学方法、考核重点及课下运用情况均不同。立足于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在探究舞蹈课程的思政教育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与方法时,可通过分层、分类、分段探索“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1.“分层”可分别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三个纬度进行架构。在培养目标制定方面,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拥护党和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儿童,培养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潜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课程标准上,强调肢体关节、骨骼、肌肉的训练和协调性、平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加强,在注重舞蹈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审美意识、鉴赏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注重思政元素在不同环节的灵活渗入,如导入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舞蹈与幼儿健康成长、舞蹈与身心疗愈、舞蹈医学与舞者保健等。在教学设计中还可加入合作式、互动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反应力、表现力和自信心。
2.“分类”一方面可按照所学内容性质进行分类。在古典舞教学中通过介绍古典舞剧目的选材,引出中国舞人以古典舞为媒介,向观众表达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在民族民间舞蹈讲授时,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鼓励学生继承、发掘、保护、传播优秀民族文化。在芭蕾舞的学习中,向同学们分享中国芭蕾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了解中国文化下的现当代芭蕾作品,用国际语言讲好我们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可按照教学模式进行分类,将舞蹈课程内容划分为适用于线下线上两种教学模式,选取适用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架构,如线上欣赏优秀舞蹈作品,线下进行舞蹈技能训练,形成互相补充、互相支撑。
3.“分段”可将不同学期的舞蹈课程进行结构分析,如一般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设置顺序为:舞蹈基础知识、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幼儿舞蹈与创编、民族民间舞的顺序进行授课,根据课程特性,分段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如下表格。
课程思政渗入舞蹈课程设计
将专业课程技能和思政育人紧密结合,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课程整体把握到局部的细致分解,思政融入从“点”到“线”,全面进行思政设计,最终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思政设计的同时,也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外舞蹈活动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参与的舞蹈活动虽不及艺术生专业性高,但由于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活动呈现出了多形式、多场合、多功能的特点。通过社会服务、舞台演出和舞蹈比赛三方面进行思政设计。
1.社会公益服务方面。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活动,如去六汪镇参加“欢聚桃花节·歌舞颂党情”文艺演出和首届采摘节社会公益演出活动等,以及到乡镇幼儿园参与三下乡活动,得到当地镇政府的认可。通过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此外。我院学生曾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编排轻器械操《中国梦娃》,该视频在学习强国中进行宣传,得到了社会及所在幼儿园的肯定与认可,这也是平时舞蹈课程中的思政育人成果的体现。
2.立足区域历史,开展山东“红色舞蹈”走进校园。红色舞蹈是我们身边的红色资源,表演、创编红色舞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方式。以笔者编创了群舞《五月的风》为例,该作品是一个以青岛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舞蹈剧目,选择以青岛标志建筑物“五月的风”为切入点,塑造了一群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时期发生的故事。在五四运动期间,大学生肩负国家荣辱,成为爱国运动中的先锋,与敌人展开激烈抗争,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在排练过程中,学生以舞蹈的方式致敬革命先烈,在训练中感悟信仰力量,在表演中激发奋斗热情,一个舞蹈剧目见证着先辈的奋斗历程,承载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用这些家喻户晓的红色故事滋养精神,成为学习先辈事迹的一个途径。除此之外,学生积极参与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青岛原创舞蹈大赛,参加青岛电视台伴舞演出等。更是响应了思政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的理念。
舞蹈与思政的紧密结合自周朝建立以后便逐渐开始,为了巩固政权,统治者建立起“制礼作乐”,用礼乐互补的方式来治国治民,以保持社会有序、和谐稳定,达到天下大治。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建设亦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引发教学反思,寻找到技能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提高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利于丰富舞蹈课堂内容,打破传统经验式、灌输式教学,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面,强调课程科学性与育人性。探究舞蹈课程思政格局建设,亦是创新学生舞蹈实践机遇,实现了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三个课堂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最终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