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利兵(1963- ),男,安徽省宣城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宣城,242000)
摘 要 为加快发展区域现代职业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安徽省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以“项目”驱动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在办学方向、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学校管理、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项目谋划启动、团队建设、过程管理、资源保障、评价验收等方面获得了经验积累,为未来区域职业教育实施提质培优行动,增强办学能力,走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驱动型;质量提升工程;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3-0012-06
2014年5月,国务院明确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构建現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在整合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1]。为落实“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安徽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通过“项目”驱动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增强办学能力,走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一、“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设计
(一)项目背景分析
2008年,安徽省规划并实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2],2010年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职业教育发展[3],2012年承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全省“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4],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省教育厅出台促进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政策[5]。二是办学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有412所,比2010年减少111所,调整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布局更趋合理,结构更加优化;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图书册数大幅增加;专任教师数增长24.1%,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有所提高。三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职招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及升入高校学习人数有较大增长,人才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一致,人才培养结构贴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同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变化为“十三五”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挑战和新机遇。一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要求。技能人才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中高职衔接培养、职普互通的“立交桥”还不畅通,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薄弱环节。二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要求。不少中职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的办学仍难改普通教育模式,管理仍采用行政管理方式,现代学校制度尚未真正扎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举措落实不力,内部治理机制还不够有效。激发办学活力,需要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改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扩大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增强内生动力、治理效能和办学效益。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面对行业企业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一方面是总量不足,毕业生直接就业日趋减少,特别是工科类专业毕业生更显不足;另一方面是质量不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培养方案及实施过程、人才评价标准等与行业企业对接不够紧密,不少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难以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四是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的要求。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比2010年大幅度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生均建筑面积、生师比等办学指标与国家标准还有差距。这就需要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支持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落实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以“项目”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项目就是为应对变化而存在的,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应对时代变化的生存和发展方式。”[6]对中职学校来说,日常工作是维持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项目则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办学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加速器”。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来说,项目制不仅是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也是一种能够使体制积极运转起来的机制;同时,它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决定着国家、社会集团乃至具体的个人如何构建决策和行动的战略与策略,是一种能够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关系以及社会各领域统合起来的治理模式[7]。
(二)项目设计框架
201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并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实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工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成为“重点工程”的首要工程。2015年以来,安徽省教育厅与有关部门精心谋划,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省级示范特色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和‘双师型骨干教师”[8]。
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做到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相衔接,做好顶层设计非常重要。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整体设计,是依据“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有关要求,结合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到2020年重点建成80所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300个示范专业、300个示范实训基地和200个“名师工作坊”等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规划设计了省级示范特色学校、示范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名师工作坊、现代学徒制和技能大赛赛点等六大类项目。其中,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内容最全面,是具有综合性和统领作用的大项目,通过重点建设,使项目学校“成为安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升质量的示范和特色办学的示范,带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