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不能教条

2021-10-30 19:50范美俊
中国美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技法考核课堂教学

范美俊

十多年前,因教学评估及规范化的实际需求,美术院校的教学也如理工科那样逐渐“规矩”起来。其中一个最直观的变化是要填的表格越来越多。不少教师也隐隐觉得,表格越来越规范,离高水平的教学却越来越远。目前,技术性、官僚化的教学管理考核机制越发成熟,各种“设计”出来的细节条款理性而实用,也异常机械和冷漠。限于篇幅,这里只谈与美术教学相关的三点教条。

其一是内容与风格。以常见的水粉静物教学为例,近年来的教学已如“田楷”那样千人一面,规范得让人害怕。比如近年考前班教学中的灰白色调静物,色调不冷不暖而整体偏暖,明度不明不暗而整体偏亮,纯度不高不低而整体偏低。无论是蔬果还是瓶花,从构图用色、技法运用、颜色厚薄等方面来看,学生们画出的作品几乎都一样,个性与偏好完全消失了,甚至连使用的貉子毛扇形笔、成套的果冻状灰色系颜料盒等工具材料都差不多。而且,画面背景的某块黄灰色换成蓝灰或绿灰,整体色调也成立,因为都是中低纯度灰色系,比较容易协调。因为画得厚,大部分作品有点像油画一样不易变色。非常糟糕的是,可能正是这样一种教条式的教学范式污染了学生的眼睛并固化了其审美,但很多人却以为这才是真正的色彩。破局也简单,命题要求可以是仿画伦勃朗式的低纯度暗调或高更式的高纯度中调,再或以水粉仿画透明感较强的水彩作品。

其二是过程与手段。现在的课堂教学比较规范,也可说相当机械。有大纲、教材、教案、教学日历等等工具进行详细安排,每节课的重难点、教学手段等都要详细记载,甚至僵化到要求把一节课分为三个15分钟,每个15分钟分别讲什么、怎么讲都要写清楚。如果某位教师不幸被发现在第三个时间段还在讲第一个时间段的内容,那就得有合适正当的理由对此予以解释。其实,这已是赤裸裸地将老师当作照程序办事、分秒不差的机器人了。以前的美术院校教学,老师讲几句稍加示范并布置好作业就算基本完成当堂课教学任务了,但现在早退三分钟就属教学事故。目前借助“学习通”等电子平台,高校教师基本可以完全实现线上授课。未来的教学,线上结合线下、教室结合网络、自学结合教师指导等复合型的教学模式可能会成为新常态,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不复存在。在此种形势之下,不少学校不论学科专业、课程类型,都在近年加大了慕课、微课等教学手段的考核,考核维度的规定也极为细致,如上传视频的个数与时间、学生的观看率与反刍比等。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方便了教学的监管与数据统计,但也可能本末倒置,因为线上教学形式的完备与整体教学质量的关系并不大。每位老師都可能有其教学上的优缺点,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发掘教师在教学上的特点及优势,使其在最适合的位置与专业领域内开展工作,而不是以单一维度的标准来要求并考核全部教师。

其三是评价与考核。以保障教学质量为名,目前很多高校都形成了由教务、督导、课代表、视频监控、学生信息员等构成的全方位“监控系统”。坦率地讲,已有23年高校教龄的笔者近年来上课也感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其中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怕课没讲好,浪费了学生的青春;二是怕课程的技术性指标考核丢分,影响最终的教学评价和绩效。大概出于与笔者相同的考虑,目前很多老师上课不敢有个性,课上45分钟尽讲一些让学生感觉舒服又不痛不痒的内容,有争议的问题不讲,出格的话更不讲。这样的教学风气,很像一些美展作品的遴选,技法和内容都差的被首先淘汰,一些比较优秀但有争议的作品最后也会被拿下,入选者多是一些有技法、没想法而且四平八稳的作品。这样的考核机制实际上正鼓励了平庸。另外,对线上教学的数据性考核目前也已是形式大于内容,并不适合所有学科和课程,也难以考察出真正的教学水平。例如注重实操的书画技法教学,如果学生仅通过教材或观看视频就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那只能说明课堂教学与现场示范没有存在的价值。

总之,教学不是机械冷漠的形式,更不是一部重型机械压制出的标准件,得回到活生生的师生对话、回到问题的研究意识上。美术教学是困难的,而且是多元的,得多给师生们留一些空间,上课不能如铁人三项比赛一样疯狂地追求速度,甚至不容许任何思考。

猜你喜欢
技法考核课堂教学
手绘技法表现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作品一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秀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