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学习和认识。
第一个层面,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至高无上的。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1]
这里不光讲到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反复讲到要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出版工作也是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层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九个坚持”的重要论述,其中,第六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强调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强调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开展文艺创作,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强调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2]
这一段话实际上为我们做好美术出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三个层面是指在具体出版工作中,我们一直要遵循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要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增强出版物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3]
从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到总书记对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再到出版工作的基本原则,都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所以,出版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一个重要的论断,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编辑人才,首先是作为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长期以来,“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这四句话是关于宣传思想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增加了两条,即“懂经营、善管理”。到2020年出版《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这本书的时候,对于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更为丰富,分为八个方面:一是政治过硬,忠诚可靠;二是胸怀大局,把握大势;三是人民至上,为民服务;四是勤于学习,善于调研;五是本领高强,精通业务;六是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七是敢于担当,勇于斗争;八是品德优良,清正廉洁。八个方面的要求都讲得非常具体,此外,以人民为中心,也作为重要一条放在其中,成为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队伍的基本要求之一。
具体到宣传思想工作战线中的出版工作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是: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业,队伍是关键。新时代赋予出版工作更重要的使命责任,也对出版人才队伍提出更高要求。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出版人才队伍,为出版业繁荣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要任务。”[4]
此外,对新闻出版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又有一个表述:
“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出版队伍,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出版观专题教育……”[5]
大体上都是围绕政治、业务和作风作出具体要求。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
“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6]
2018年8月,总书记再次强调增强“四力”的重要性,并将面向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要求扩大到整个宣传思想战线,成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7]
根据党中央对于宣传思想干部队伍建设的素质要求,以及总书记对于宣传思想干部提出的有关“四力”的要求,具体到我们社的编辑,我有一些思考体会。2017年,在期刊工作会议上,我对期刊编辑提出六个能力的要求,即编辑、策划、写作、设计、经营、融媒体。后来,将这六个能力的要求扩展到图书编辑、融媒体编辑。近期,我结合社里的实际,再次回顾总结,体会到做好一位出版社的编辑,不管是期刊编辑、新媒体编辑还是图书编辑,至少要有八个方面能力:
一是把导向。出版社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是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既然是阵地,就一定要把导向把控好,要落实导向把关的各种要求,这非常重要,因为导向就是阵地,导向正确,阵地就在,导向错误,阵地就丢了。我们提出“导向金不换,质量高于天”,导向是生命线,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提高质量要求,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尽可能多地生产“双效”俱佳的产品。这是编辑应具备的第一大能力。
二是強编辑。出版从业者的编校能力是必备能力,是责编的主要能力。所有的编辑人员都要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在具备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精加工,要逐渐提高水平和能力,发扬工匠精神,具备高超的编辑技巧和严谨的编辑作风。除此之外,作为美术编辑,我们的编辑还要有比较丰富的美术方面专业知识,对美术作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
三是讲策划。图书、期刊、融媒体编辑要具备策划能力,不能被动发稿,在某一阶段、某一时间点,要根据当前形势、社内资源、读者需求深入研判,提前策划,这样才能适时推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策划是编辑的一项基本能力,是编辑工作的应有之义。有人把策划编辑和案头编辑区分开来,是不符合编辑成长规律的。试想,一位不做案头、只搞策划的编辑,或专做案头、不懂策划的编辑,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编辑,都是“瘸腿”编辑。策划和案头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如同手心手背,二者是统一的,不可或缺。另外,策划也并没有什么神秘性,只不过是把内容和市场、作者和读者结合得更好。案头工作是要把策划方面落到实处。
四是精写作。编辑的“两把刷子”,就是编校能力和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编辑与作者沟通的通行证。一个编辑不仅有编辑加工的水平,还要有和作者在同一水准上的写作能力,这是平等、顺畅交流的需求。编辑如果仅限于改稿子,没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就无法与优秀的作者交流,无法驾驭高水平的作者。期刊编辑、融媒体编辑,往往还要表达立场、表达导向、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写作能力也是一种深入思考能力。现在评职称越来越严,美术编辑也必须发表出版方面的论文,推动着编辑必须对自身工作有深入思考,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五是通设计。设计不仅仅关乎封面和装帧形式,好的设计需要对内容有深刻的认识,需要编辑能够表达出对这本书的观点,需要以发自内心的理解去打动人心。通是通晓的意思,编辑要通晓设计的常识,要把设计与内容统一起来。例如,我们出版的《美育》教材,老师、教研员普遍反馈封面设计很好,这就来源于编辑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美育》的18册封面采用点线方圆、骨肉筋纹、远近高低、抽象具象、平面立体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了古今中外、虚实明暗、琴棋书画、声形乐韵、内外小大、阴晴冷暖之中所包含的美育元素和美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打开这本书的阅读冲动,给人在心灵深处播下美的种子。“人美学术文库”的封面设计则取简约大方的原则,在有肌理的米白色封面上突出书名和作者,特别是对作者的突出体现了对学人的敬重。
六是懂经营。编辑对经营要有深刻认识,因为我们的最终效益是要通过市场体现。一本书的市场表现怎么样,往往从选题开始就注定了。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时效,现在选题热点像股市轮动一样变化迅速,比如,在唐朝之美已经形成热点时,我们仍在做几年前宋朝之美的热点,那很难产生好的效益。期刊编辑也要考虑经营,研究读者需求,做好“一刊一活动”,这也是期刊经营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融媒体编辑更是如此,除了发稿之外,要考虑怎样把经营引进来,在二十多万粉丝的基础上,把经营做起来。经营,不仅是营销部门要做的,营销部门主要是打通渠道,没有编辑的最初策划以及后来的编辑加工,营销部门也做不出好的项目、推不出畅销产品和服务。
七是善融合。现在是融合传播的时代,仅靠纸质书、纸质期刊,传播力已经非常有限,要靠融媒体。在编辑一本书时就要考虑如何用融媒体更好地传播。我们的图书在这方面的考虑目前还比较机械,停留在让读者扫二维码看图、看视频的阶段,但实际上读者扫码观看的阅读量并不可观,这实际上是一种假融合,不是真融合。编辑应考虑怎样将产品真正变成融合产品,具备更强的传播力,让读者有更高的购买需求。这块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图书编辑、融媒体编辑,要努力真正创造一流的融合产品,更加符合当前读者的需求,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八是能演讲。演讲能力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教材编辑上,有关教材的培训每年有六七十场,要求教材编辑能把我们教材的特色、影响力和怎么使用讲出来,要真正能上讲台去讲,现在能讲的编辑还不多。随着直播带货的发展,图书编辑的演讲能力也亟须提高,在直播过程中要能打动人,让读者有购买欲。此外,期刊、图书编辑,如果某一问题研究很深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优质的、有影响力的讲座。在融合发展的时代,听书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长,编辑一定要有当好演说家这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