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君
笔者结合所获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整理,认为在木工坊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合作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协调,表现为具有能与同伴友好积极地商量、轮流、互相帮助等解决问题的态度;第二,拒绝,表现为在活动中遇见困难与不同意见时,不听取任何意见以及拒绝帮助与沟通;第三,顺从,表现为在活动中,别人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叫他时,就在旁边看着,什么都不做,遇到困难时也不发表任何意见;第四,支配,表现为独占资源,不给同伴分享,同伴如果想要,就会产生激烈的争夺行为。
1.幼儿观点采择能力不足
所谓观点采择能力,指的是主体能够认识到对于同一事物或事件别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并能试图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的能力。具体到木工坊活动中,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幼儿推断他人在想什么,知道他人心理活动的能力。比如:在一次搭建美丽的小屋活动中,幼儿之间就发生了冲突。美美看见其他小朋友都选了圆柱体,而她自己平常也很喜欢这种形状的木质材料,所以拿了很多又大又厚的圆柱体回去。这时,悠悠不同意了,认为圆柱体太大太厚,还是要按原计划,用正方形的薄木片。美美既没有去理解同伴的意图,也坚决不采纳同伴的建议,而是一直在说:“我就要用圆的,我不要其他的。” 最后悠悠没办法了,只好说:“那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我不和你一组了。”
2.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在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中发现,部分幼儿因缺乏礼貌用语,从而导致同伴合作崩溃。如:操作时间中,小组的每名幼儿都在钉钉子,可是可乐钉不进去。只见他拿着自己的操作材料,对着他们小组成员一个一个地说:“你给我钉一下,我钉不进去。”见这个小伙伴不理他,可乐就又把自己的东西强塞到另一个小伙伴手上,还强制性地拿走别人手里的东西,说道:“你不要钉你的,你先钉一下我的,你不帮我,我就告老师。”结果,并没有人理会他。看得出,可乐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不仅没有用到基本的礼貌用语,甚至请求不成发生了威胁与抢夺,导致同伴的不满,使得合作还未开始就结束了。
3.幼儿社会交往技能薄弱
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应群体生活的能力,二是遵守行为规则的能力。在活动观察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因不遵守行为规则而导致合作破裂的现象,因此大班幼儿更要着重关注。比如:在木工坊的活动中,活动开始前教师强调工具材料要互相分享、轮流使用,没有需要的时候放回原位。可是活动开始后,还是有不少幼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工具材料抢来独占,不遵守木工坊材料工具互享的规则,也有部分幼兒用各自仅有的工具完成作品,结果小组的合作以破裂结束。
1.在表达观点和接纳观点中培养观点采择能力
缺乏观点采择能力,主要表现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我是对的,我也不听你们的意见,只要我喜欢,你们都必须听我的。当面对这一类幼儿时,教师需要通过耐心提问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试着接纳他人的观点,从而培养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比如:当教师看到这类幼儿因按照自己的方法多次经历失败而灰心气馁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幼儿:“你遇到什么困难了?你的方法是什么?你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你的好朋友有一个方法,你想听一听吗?那你想和他一起试一试吗?”
2.重视讨论过程,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每次木工坊活动结束后,教师都会引导幼儿总结一下活动的完成情况、遇到了哪些困难、采取了怎样的方法、是如何讨论与协商的,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木工坊活动,教师还可以在其他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使用发起协商的文明用语:“可以和你交换、分享材料吗?”“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们可以一组吗?”“我也有一个想法,你想听一听吗?”又如我们开展了“我是成语大王”“小小天气预报员”“小小新闻家”等活动,而这些活动都需要幼儿提前作好语言素材的积累准备,才能落实到实践中去。
3.感受合作带来的劳动成果和喜悦,激发合作热情
在木工坊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互帮互助,如你帮我钉一下钉子,我帮你把木头扶稳,你帮我打磨一下材料,我帮你装饰一下成品等。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肯定幼儿的每一次团队合作。比如,给每一次组队的幼儿留下照片,并将小组合作的作品拍照贴在旁边。每个主题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评选最受欢迎的小组,充分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劳动成果和喜悦之情,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热情。
(责任编辑:郭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