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国君
秦桧(1090一1155年),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其父做过县令,家有田亩。上太学前,从学于汪伯彦,汪伯彦后来成为南宋前期有名的奸相,专权自恣。秦桧性狡诈,工于心计。在学时,常密告同学,人称其为“秦大脚”。25岁时考中状元。
跨海南下
金南犯初,抗战派为朝中主体,秦桧也曾慷慨陈词,附和潮流主战。在宋钦宗初露议和主张时,秦桧首鼠两端,以两面手法,明里主战,暗中主和,博得钦宗赏识,把他由礼部侍郎提擢为殿中侍御史。 在抗战派被排挤出朝廷后,他被提升为御史中丞。金破汴京,徽、钦二帝等人同被掳走。次年,他被掳往金军大营,变节。他见有机可乘,便卖身求荣,给金军统帅粘罕写密信,出谋划策,建议保留宋王朝做傀儡,金国在幕后操纵,以利金国长远统治。粘罕看到秦桧是为金国谋划,大可利用。后经他引荐,金太宗破例召见了秦桧这个俘虏,把他赐给监军挞懒任用,兀术也曾设宴款待,侍女陪酒,收买其心。 后来,他又为被囚的徽宗致金帝信修改润色。徽宗此信,建议派人南下,劝说宋高宗称臣纳贡。在上交信件时,秦桧自荐,称愿当此任。金对南宋的最终目标是完全占领、全面统治,自然拒绝了这个建议,不过却看穿了秦桧其人,于是赏赐他大量金银财物,夸其对金一片心,且称其“文采斐然”。
1129年,金分两路攻宋,东西夹击。东路挞懒任命秦桧为军师,后又任其为随军转运使,秦桧甘当鹰犬。这年战事起伏,金兵打楚州(今江苏省淮安)久攻不下。金统治者为了达到他们占领南宋的目的,决定纵之使归,以做内应,为金代言,令秦桧以逃离金国为名,潜回南宋。
1130年10月,秦桧按金人谋划,带家人与奴仆,经陆路从海上入宋,诡称杀死看守,脱离囚地,夺船逃回。朝中文臣武将皆大疑,他们接连向宋高宗启奏,说北国是金兵天下,秦桧一家人携奴仆逃出,是不可能之事。自燕京到临安,逾河越海,无金人助,焉能生还?也有近臣对高宗私下谏言,说道:“秦桧阴险深阻,不宜重用。”唯有宰相范宗尹与同知枢密院李回两人,夙与秦桧交好,竟说他是“不顾兵戈之险、风霜之苦,千里迢迢归来,是一片忠心。”
宋高宗对金的国策是屈膝求和,秦桧归来正合其意。秦桧见到高宗后,又献上了他代南宋起草的“求和”书。
不几日,高宗上朝,说道,秦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又得一佳人”。他力排众议,任秦桧为礼部尚书,下诏夸奖,严禁非议,并赏赐秦桧金银。三个月后,又任其为副宰相。一年后,秦桧即把保荐他的宰相范宗尹和李回等排挤出朝,人们说:“归来可疑,官德卑劣,实非善类。”1132年,高宗因对金求和不成,认为秦桧不力,而大臣们又不断弹劾秦桧,高宗无可奈何,罢免了秦桧。
1134年,南宋求和使臣带回信息,挞懒提出,如若议和,必用秦桧。高宗即用,后又升其为宰相。从此,高宗与秦桧紧密配合,放任秦桧把持朝政。佞者进,忠者退,朝中一批忠诚爱国之士见此情景,为避祸自保,托言“议论不合”,陆续辞职而去。
秦桧上任不久,为敛财、纳贡,密谕江浙监司暗增民税七八,此例一开,地方巧立名目,搜刮日重,有恃无恐。民生重困,饥死者众,为求生存,铤而走险,大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风渐成南宋痼疾,积重难返。
秦桧的对内高压、对外投降的行径,为众多忠臣良将所不齿。
秦桧入朝不久,金使来,所提条件与秦桧平时主张吻合,识者知秦桧与金人共谋,他们忧国家之辱,恐无尽时。
丞相张浚曾推荐秦桧为副相,待到共事,方知秦桧为人卑劣,他向高宗请辞,高宗问道:“谁可代卿?”张浚不语,高宗问:“秦桧如何?”张浚如实以告。高宗说:“然则用赵鼎。”张浚赞同,说道:“赵鼎,我朝四大名臣之一。为国,忠心不二;为政,忠君爱民;率军皆能决胜,行文浑然天成,无人可及也。”高宗复用赵鼎为相。秦桧以惯用的挑拨离间手段,私下对赵鼎说道:“圣上早想用公,乃张浚阻之。”在暗中,秦桧指使台谏,先论张浚,后打赵鼎,两人先后遭罢官。
国势日危,乞和投降之論漫延,朝中忠直之士纷起进谏。监察御史方廷实,在给高宗的规谏疏中大声疾呼:“呜呼!谁为陛下谋此也?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何遽欲屈膝于敌乎?陛下纵忍此,其如中国何?其如先王之礼何?其如百姓之心何?”句句铿锵,掷地有声,大义执言。
中书舍人吕本中、礼部侍郎张九成诸人,反对金人提出的霸权和议,亦有人提出赵鼎应留任。司勋员外郎朱松等六人,联名启奏,吏部尚书张焘等九位重臣,同班上疏,后又有大臣接连上疏。前线将帅岳飞、韩世忠等也纷纷上疏,提出为国家与百姓计,条件对等的和约可签,金人提出的无理割地、辱国、纳贡的和约不可签,要切责秦桧之罪。
在宋金“和议”垂成之时,枢密院编修官胡铨急上高宗封事。封事,亦称密折,即密封的奏章。他在封事中怒斥秦桧、王伦、孙近迷惑圣上,屈膝丧国,言与此三人不共戴天,请斩三人之头。他说,对金作战,“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增。”“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可处小朝廷求活耶?”
秦桧闻之,毫无忌惮,立即罢免胡铨,将其流放到穷乡僻壤,一贬再贬,直贬至海南崖县崖城,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朝野闻之,心皆不平,人们刻版印刷、传抄胡铨的封事。凡读过之人,皆为胡铨的忠国之情和冒死谏言的精神感动,朝野共愤,皆言秦桧该杀。胡铨身处僻地,志节如初,与李光诸人书信往还,诗词唱和,达观,不屈,荣膺四大名臣之誉。
1139年,金兀术取代挞懒主政,撕毁“和议”,又大举南下。金兀术派人给秦桧送密信,言“尔朝夕以请和,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秦桧依计而行。
这时,金兵南下遇阻,连败。在前线,六路将领分别连克六州,皆为军事重地,大军剑指中原,捷报频传。岳飞在河南郾城、颖昌以发展起来的十万大军,施巧计与金兵主力会战,先以五百精锐骑兵,大破其王牌军左右两翼骑兵,野史所称“拐子马”,然后正面推进,一直打到朱仙镇,离汴梁仅四十余里,直逼黄河渡口。
五百精锐骑兵,史称“背怀军”,久经战阵,志坚意决。头戴坚盔,身围铁叶革甲。远射,有硬弓;近射,施短弩;劈杀,挥长刀;肉搏,有匕首,全身武装,英勇善战,攻必克,战必胜。此时,岳家军西起洛阳、郑州,南至蔡州(今河南省汝南)、陈州(今河南省淮阳)一带,对金兵形成一个弧形包围圈,扼其咽喉。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可操胜券。岳飞对部将们发下誓言:“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如若一鼓作气,北进四十里,收复故都汴梁,挥师北上,屈辱史将被改写。
秦桧迫不及待地与高宗密谋,立即诏令韩世忠等诸将回朝,使岳飞部队成为孤军,再一天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回京。这金牌,系木制,朱漆黄字,由皇帝直接发出。在驿路上,快马接力传递,日传五百里,急如星火。在大营,岳飞跪接金牌,愤惋泣下。他遥望中原,痛洒英雄泪,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十年之战,废于一旦!社稷江山,恐难中兴,恢复无日矣!”前线诸军皆无帅,群龙无首,军心大散,明代将领于谦慨叹:“中兴诸将谁降虏,复国奸臣主议和”;“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战局突然翻转,中国历史又拐了个大弯。
一一四一年秋,先后削除这些战将的兵权后,秦桧又派人去庐山,欺骗为母守墓的岳飞回杭州,以谋反之罪,投入大理寺监狱,严刑拷打,构陷假案。
岳飞披枷带铐,遍体鳞伤,浑身血迹斑斑。经数日酷刑,他绝不承认诬陷不实之词。在一次逼供时,他愤激扯破囚服,坦背露出“尽忠报国”四个刺字,绝食反抗。大理寺审案的李若朴等不忍枉处岳飞,赵公甚而冒风险提出愿以全家性命担保岳飞无罪 ,皆被逐出朝廷。被夺兵权的韩世忠,不惧淫威,大义凛然,登门指问秦桧:“岳飞何罪之有?”秦桧敛眉,拂袖,霸气对曰:“莫须有!”国中群情激愤,巴蜀百姓刘允升上书高宗,为岳飞喊冤,被秦桧下令处死。
这年腊月,已是一一四二年一月。农历二十九日是除夕。入夜,愁云惨淡,冬雨淅沥,继而大雪纷飞,弥漫肃杀之气。在漆黑的夜色中,大理寺风波亭上,命岳飞签字画押,承认谋反,岳飞坚决拒签,大义凛然。狱卒提着灯笼,只见他挥笔写下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被逼饮毒酒而死,时年39岁。诗云:黄龙梦断风波亭,凄风苦雨送忠魂。碧血丹心贯日月,精忠报国待后人。
正月初三,其大将张宪,其子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岳云俱被杀害,岳云23岁。传说,风波亭畔,柏树森森,岳飞遇害,皆枯死,坚如铁石,僵而不仆,傲然挺立,人称“精忠柏”。
“遗臭万年”的秦桧
岳飞遭害当夜,子时过后,狱卒隗顺,潜负其尸,急出钱塘门,至九曲城下,葬北山麓,将岳飞腰间玉佩放于尸下,以为标记。春,在坟上种橘树两棵。数年,隗顺年衰病危,嘱其子曰:“记住岳王之坟,万不可对人言。若有昭雪之日,可献朝廷。”
岳飞遭害次日,正月初一,乌云漫天,冬雷阵阵,雪满杭州路,屋宇皆白。岳飞遭害,震惊朝野,天下冤之,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宋史等历史文献多处记载,杭州百姓闻岳飞遇害,皆哀泣。陆游评论此事,写下六字:“是非之公如此!”后世,庐山西北麓株岭山中,岳母和岳夫人之墓,当地百姓和官员年年祭扫,络绎不绝。追悼岳飞的诗词口口相传,是历史不灭的记忆。
秦桧自金归来,为扫除障碍,数兴大狱,陷害忠良,晚年尤甚。在主张抗战的丞相赵鼎被排挤出朝后,秦桧独断专行,强力推行名为主和、实为投降的主张,出卖国家与民族利益。其入朝为相十九年,先后将七十多位文臣武将或罢官、或贬谪、或流放、或囚于狱中,有人一年而死,有人三年而亡。1152年,秦桧又罗织罪名,制造了王之奇兄弟、叶三省等四大冤案,一大批人受害。
老丞相趙鼎,人称中兴之相,被一贬再贬,最后被流放到荒僻炎热、人烟稀少的海南岛三亚,秦桧仍派人暗中监视他,每月上报赵鼎状况。赵鼎上不能回朝廷,下不能返故乡,他知秦桧心毒手狠,对子赵汾曰:“桧必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族人亡矣。”他先得疾,自书铭旌云:“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遂绝食,七日而死,天下听闻,皆悲愤,骂桧必死。
赵鼎没料到,他死后,秦桧仍指使同伙,捏造罪名,数次施酷刑,逼迫其子赵汾自诬,要他承认联合老将军张浚和大臣李光、胡寅等“谋反”,赵汾宁死不从,然秦桧仍以“谋反”为名,迫害朝中与地方廉能官员与忠国之士五十多人。赵鼎被迫害致死后,门人故吏闻赵鼎死而叹息者,秦桧亦皆加罪,绝不放过,赶尽杀绝,令人发指。
秦桧制造冤假错案,残忍成性,对里巷百姓亦不放过。《续资治通鉴》载,他“命察事卒数百,游市间,闻言其奸恶者,即捕送大理寺杀之;上书言朝政者,例贬万里外。”他也不容百姓敬佩之人,“士人稍有政声名誉者,必嫉之,必斥之,必逐之。”一起又一起冤假错案,所害忠臣良将、士子、百姓,不可胜数,宋史《秦桧列传》载,“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几近朝中无忠国之谋臣,军中少有可用之将,路、州、府、县充斥贪官、昏官、庸官。
秦檜擅权,横行无忌;高宗纵之,闭目塞听。秦桧广植私党,为其所用,凡弹劾忠臣良将之文,皆出秦桧之口,形之于死党之笔,在朝中,人所共知。而其用人,一要“主和”,二要重金行贿,三要言听计从。自其为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为行贿奸佞、顽钝之徒。
秦桧为掩其罪行,命儿子秦熺和孙子秦埙,把持修史大权,父子两人同朝同修国史,中国自古以来,仅此一孤例。秦熺本系养子,实为内侄,然王氏掇弄,秦桧视同亲生。秦熺、秦埙修史选择编撰,皆以庸吏为首选;写史,专以个人好恶定取舍。所用编修,或为油滑之吏、追名逐利之徒,或为混迹官场、学浅无才之辈。所修之史,淡写忠臣良将、清官廉吏,以巧言蒙骗圣上,壅闭大多名臣。强干贤明之士,不得入史。凡皇帝言行、大臣奏章、上疏等不利于秦桧的文字,尽皆删除,或火焚销毁,以掩世人之目。历史被割裂、篡改,真相变碎片、遭扭曲。知者不敢言,不知者受诓骗,谬种流传,乱史难辨。
秦桧卖官鬻爵,开门受贿,“家门如市,馈赠无虚日”。其相府内的“格天阁”,分类分层专储各地官员“孝敬”的古玩、玉器、珍宝。南方督军方务德为消嫌隙,一次即送龙涎香十六箱、黄金四箱、象牙雕屏风、唐名家书法等巨额“礼物”。其子秦熺所用工役甚多,日日锻造金银器,搜罗珠宝玉器,声色犬马。一次,请假回金陵祭祀祖庙墓地,极尽豪奢,尽选临安和转运司华美舟舫,仍嫌不足,又从浙西一路选取,共数百艘。沿途郡县监司,投其所好,结队迎饯,数十里不绝。
秦熺气焰张天,极尽一时之盛,百姓为之侧目。过平江码头,当地结彩楼数丈,尽选官伎,歌舞其上,缥缈若在云间,秦熺处之自若。沿途官员贿赂公行,攀比交接,买官求升,行之坦然。秦桧时期盛行的官场贿赂之风,经二十年养成,愈演愈烈,渐成南宋不治之症。
秦桧死后,金银、珠宝、玉器不可胜数,田地、房屋不计其数,其霸占田园、宅院,无所顾忌,将领刘光世死后,园第、房产尽被其霸占,家产富可敌国。他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著的内奸、巨贪、祸国殃民之贼。在宋史中,胡铨言秦桧当国十九年间,搜刮民脂民膏,肥己、纳贡,“迄今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民不聊生。元人史学家脱脱,与秦桧是毫不相干的两朝、两族人,他主持修撰的《二十四史·宋史》中,记载秦桧罪行累累,读来触目惊心。
秦桧给南宋的经济、政治、文化、吏治、边防、人才、人心、社会风气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内伤,留下了重重潜在危机,不可弥补和挽回,给南宋埋下了断代的种子,其大奸、大恶、大贪祸国殃民之罪,“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倾东海之水流恶难尽”。历史真相,载于大量文献史料中,今人有所谓“秦桧有大功”“秦桧也有冤情”,“岳飞是大军阀,秦桧是大英雄”之谈,妄顾史实,指鹿为马,颠倒忠奸,绝非学术之辩,乃有他意存焉。
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