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会燕
摘 要: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诊断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6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3例。研究组开展C-反应蛋白诊断,对照组开展尿常规检验并诊断,根据患儿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差异,同时观察患儿的诊断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诊断时间更短,检查时间更长,诊断费用较高,但诊断满意度较高。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儿开展尿常规检验较多,对患儿的诊断效果相对不足,对患儿开展C-反应蛋白诊断效果更高,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尿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168-03
小儿急性阑尾炎属于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小儿急腹症范畴。患儿在发病后进展迅速,发生穿孔的概率较高,因此对患儿的康复压力较大。随着病情不断进展,患儿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表现,最终导致死亡[1-2]。临床在对患儿开展诊断时,除了要观察患儿的体征表现外,还需要对患儿进行B超检查。但上述检查耗时较长、误诊率较高[1]。尿常规、C-反应蛋白均在临床上有较多的应用,但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当中,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并未得到明确对比[3-4]。本文对所选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开展尿常规或C-反应蛋白检验,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19年12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收治的16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研究组男性45例,女性38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8.16±2.84)岁;病程3~28 h,平均病程(18.64±1.36)h;病理检验结果中单纯性阑尾炎31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2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9例。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40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8.47±3.53)岁;病程4~27 h,平均病程(18.36±1.64)h;病理检验结果中单纯性阑尾炎29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25例,急性化膿性阑尾炎29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均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小儿急性阑尾炎;②患儿能够自主参与实验;③由家属签署同意书;④患儿均未见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排除标准:①患儿中途转院;②死亡情况;③意识丧失;④无法耐受诊断操作等情况。
1.3 方法
研究组开展C-反应蛋白诊断。C-反应蛋白诊断:在患儿入院后立即采取肘静脉血3 mL,对患儿的白细胞数量进行检测,对患儿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机离心,并取上层血清待检,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诊断,如患儿的检查结果在8 mg/L以下,则证明为阴性,超过10 mg/L,即可判定存在急性阑尾炎。根据患儿的数值与阳性情况观察患儿症状并进行诊断。
对照组开展尿常规检验并诊断。尿常规诊断:对患儿开展尿常规检验,叮嘱患儿入院后,立即采集中段尿20 mL,并进行制备待检,放置时间30 min,对患儿开展尿常规检验,包括蛋白质、尿糖定性、管型、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透明度等指标差异,选择N-600尿液分析仪(生产企业:广州市花都高尔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同厂家试纸进行检验,对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尿液检验观察到患儿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数未超过(++),中性粒细胞数量上升,即可判定患儿存在急性阑尾炎。
1.4 评价标准
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诊断准确率=确诊例数/总例数×100%。确诊:患儿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漏诊:未对患儿进行正确诊断;误诊:将患儿诊断为其他疾病。对比两组诊断时间、检查时间、诊断费用、诊断满意度,利用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诊断满意度进行调查,在调查问卷中选择满意、不满意,满分100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与评分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两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诊断情况对比
相较对照组,研究组诊断时间更短,检查时间更长,诊断费用较高,但诊断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在早期与其他胃肠道疾病的症状相似性较强,同时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主述能力较弱,且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5]。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包括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等类型,早期临床症状表现差异较小,而不同疾病类型下患儿的手术治疗侧重点不同,因此临床在手术治疗前,对患儿开展急性阑尾炎的区分和诊断、对患儿的治疗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临床根据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的症状表现,对患儿开展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其中B超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多,但对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的区分诊断效果较差。
尿常规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在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诊断中应用也较多。尿常规通过尿液检验的方式进行诊断,能够观察到患儿是否存在器官损伤,对患儿的诊断效果相对较高;C-反应蛋白则属于血液检验类型,能够通过对患儿开展血清检验,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反应因子[6]。对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明确观察到患儿的症状表现,对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有效区分,提高患儿的诊断准确率。
本文对所选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检验,观察到两种诊断方法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儿的症状进行诊断,但尿常规的临床诊断效果相对较低,C-反应蛋白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不同类型阑尾炎的诊断效果也较高。其中尿常规的诊断费用较低,同时尿常规的检查时间也较短,但诊断满意度较差;C-反应蛋白的检查时间较长,同时费用相对稍高,但诊断准确率高,能够满足患儿的诊断需求,患儿对诊断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C-反应蛋白诊断效果较好,有效提高了患儿家属对诊断的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奕,任锋,陈虹宇,等.尿常规及早期CRP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1):63-65.
[2]朱姝,许多,刘丹,等.尿常规与C反应蛋白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0):59,72.
[3]彭红,黄凤娟,温美,等.探讨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20,26(11):170-171.
[4]尚红钰,蒲彦武.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阑尾炎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8):168.
[5]付莲花,邹凤华,林海香.尿常规检验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诊断研究[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9,40(4):357-359.
[6]徐永康,姜海山,赵永祥,等.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对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病理分型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