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
上海战役是1949年5月12日开始的,在此之前,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在苏州已经做好了一切部署,当时是想把上海国民党军全部消灭。两路大军,第十兵团猛攻月浦、大场,第九兵团迂回到外高桥,目的就是从两头掐住吴淞口,把敌人消灭在郊区。这场战役的重点,就是规定各部队一定要想法子在郊外解决战斗,千万不能把战争引向市区。如果战争不得不进入市区,解放军也绝对不许使用重武器。过江之后,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解放军就想着上海的国民党军哪还有斗志,肯定是一打就稀里哗啦投降,所以上级考虑是文进还是武进,最好是让国民党军起义、投诚,这样可以兵不血刃进上海。但是汤恩伯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让他再坚守半年,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他们就不敢撤退。其实蒋介石是在实施一个特别大的战略行动,就是要把上海乃至“中华民国”最重要的资产都搬到中国的台湾去,拖一天他就能多搬一天啊。
上海战役一打响,解放军才发现情况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国民党军不但没逃跑,反而还顽强抵抗。因为解放军要掐住吴淞口,要把他们彻底消灭,国民党军是困兽犹斗。解放军在进攻郊区的时候,到处都是河湖港汊,打起仗来才发现情况跟淮海战役是完全不一样的。当年打淮海战役的时候,解放军采用的是近迫作业的方法。什么叫近迫作业?就是国民党的战壕在前面,解放军一条一条沟往前面挖,他也看不见你人,等到了离他们还有几十米的时候,再突然朝战壕里扔手榴弹,然后就发起攻击。离得这么近,国民党军很难抵抗,重炮也发挥不了作用。但是到了上海郊区,解放军突然发现这办法根本用不了。上海的土地挖两尺就见水,所以只能在平地发起攻击。28军的一个老同志后来回忆说,国民党军的炮火比淮海战役的时候还密集。所以在月浦和外高桥,解放军遭到了重大伤亡。战后统计解放军伤亡是7000多人,在一场战役里可以算是相当大的牺牲了。粟裕知道战役进展不顺利,于是改变方略,采用“围三阙一”的战术。放开吴淞口,让国民党军从海上逃跑。国民党军一看有了退路,坐着船纷纷从吴淞口往长江口外逃跑,这样国民党军就毫无斗志了。解放军肃清了外围敌军,开进了上海市区,在苏州河沿岸又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国民党军守着苏州河北岸的大楼,百老汇大楼、邮电大楼、河滨公寓等等,居高临下,拿重机枪封锁苏州河各桥头。
解放军暴露在开阔环境下,遭遇伤亡冲不过去,解放军就要求开炮,聂凤智军长说不许,结果27军一个团长朝着邮电局就开了一炮,尽管是迫击炮,但也立即被严厉的制止。有军官就问聂风智军长,到底是资产阶级的大楼宝贵,还是我们战士的生命宝贵?聂军长说,这些大楼现在是资产阶级的,明天解放了就是人民的,所以一定要把它们拿回来。在这个关键时刻,地下党发挥了作用,找到了上海警备副司令刘昌义,说服其投诚。地下党和 27军共同策动刘昌义部队放下武器投诚后,上海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1949年5月27日,战斗平息。这一天早晨,上海的市民打开房门一看,大吃一惊,大街上躺满了解放军战士。解放军进上海睡大街,一下就征服了上海的人心,甚至征服了全国的民心。荣毅仁在公馆里听管家说解放军都睡大街上了,他出去一看,果然是这样。科学家竺可桢也在家里,看到外边解放军睡大街。他们两个人都在回忆录里写下了看到的这一幕,也知道国民党回不来了。确实如陈毅说的,解放军不进民宅。?
我作为一个军人,看了解放军睡大街的照片之后,就有个疑问∶难道我们的军长、师长都不爱护战士吗?就让战士睡大街,战士生病怎么办?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我看了三野的作战总结才明白,原来是27日战斗结束了,陈毅带着各路人马立刻接管,有的接管银行,有的接管公安局,有的接管大学,等等。但是解放军部队哪个师、哪个团住在哪?儿,这是事先根本预料不了的。你哪知道部队的哪个团到什么方位了,你哪知道哪里有什么大楼啊,战斗停止之后才开始找房子。陶勇军长上街去找空房子,走了半个小时,迷路了。军长进上海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就更别提战士了。所以战士只能在马路边上等着,各级军官去找空房子,看看哪个学校是空着的,哪个仓库是空着的,哪个国民党机关大楼是空着的,再回去找部队,再住进去,是这样一个过程。最快的用了24小时,最慢的用了两天三夜。
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军怎么吃饭?不许进民宅,当然也不许用老百姓的东西做饭,也不许在街上的烧饼店买粮食,就得吃部队自己做的饭。一个指导员说,他带着部队都冲到虹口公园那边了,结果部队后勤还在徐家汇,打完仗以后只好等着后勤把饭送上来。后勤做了两大锅米饭,开着卡车终于来送饭了。解放军没碗,谁打仗的时候带着饭碗?就把钢盔摘下来盛点饭吃,咸菜都没有。当时好多上海老百姓看着解放军蹲在路边就吃白米饭,还是冷饭,就赶紧送点咸菜什么的,解放军一概不要。
严守纪律的解放军夜宿上海街头
1949年5月28日那天,陈毅高高兴兴地到了工部局,是汉口路江西路的那栋楼,后来成为上海市政府驻地,陈毅接管了市政府。然后,各单位迅速地接管银行、仓库、工厂。共产党在接管这些单位后,真正倒吸了一口冷气,所有的银行都是空空如也。蒋介石在半年的时间之内,搬走了“中华民国”几乎所有的资产。蒋介石在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预感到打不过共产党,于是他组建了个绝密的班子,这个班子最后给蒋介石一条建议,撤往中国台湾。台湾是个岛,共产党当时没海军、没空军,过不去,台湾可以守得住。蒋介石做出这个决策之后,就开始组织一个秘密行动。首先他让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把国库的黄金、银元、外汇,全部用军舰运到台湾去。当时金库在哪里? 一个是外滩17号的中央银行,一个是和平饭店旁边的中国银行。苦力们半夜把这两个银行金库里的黄金一桶一桶地搬上军舰,军舰就停在黄浦江上,然后一船一船地运到台湾。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蒋介石可以说是运走了“中华民国”几乎所有的资产。蒋介石后来把中国台湾的经济发展起来没什么了不起的,他是把财产都给抢走了,留给上海人民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国家银行里分文没有,私人银行里还剩下20多万银元。共产党第一个任务就是养活600万上海人民,老百姓天天要吃饭,压力真是大极了。
共产党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把国民党的金圆券全部换成人民币。这可以说是共产党替国民党背锅。国民党把所有的黄金都搬走了,把老百姓的黄金都换成金圆券,最后老百姓手里剩一堆废纸。但老百姓得过日子呀,于是共产党就把老百姓手里的金圆券全部兑换成人民币。那么这一换,几天之内有3.8亿元人民币都换了金圆券,等于是这些钱全都扔水里去了,共產党自己都没有流动资金了。结果人民币进了上海,老百姓全都不相信,不是说老百姓不相信共产党,而是从1947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形成一种社会病——不信纸币。因为国民党时期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老百姓看见纸币就害怕,所以一发了工资之后,赶紧去把纸币换成东西,一个是换成大洋,另外一个是换成实用的东西。所以,当时抢购风、囤积风盛行,见什么东西都抢购。新中国成立之前,老百姓连百货公司里的皮大衣都抢购光了,因为他们觉得手里攥着东西,总比纸币强。南京路上的几大公司还都是用银元来标价,人民币一路狂贬,以至于南京路上到处都是银元贩子,拿着“袁大头”换人民币。5月28日公布的牌价是100元人民币换一块大洋,结果短短十天过去,到了6月8日,就变成了1800元人民币换一块大洋了。陈毅一看这还得了,人民币如果在上海站不住脚,就是共产党在上海站不住脚,所以迅速把这情况报告了中央。中央非常重视这件事情,指示一定要狠狠打击上海的银元投机。于是政府就侦查情况,看看上海这些投机商总根子在哪里,后来发现是在汉口路的证券大楼。证券商就是在这里操控市场,指挥那些银元贩子。摸准情况后,大批解放军和公安干警于6月10日突然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证券大楼,一下就抓了400多个投机商。这一下把投机商吓坏了,南京路上的银元贩子立刻逃得无影无踪了。这样的铁腕钢拳,让人民币站住了脚。共产党在上海打赢了第一个回合——银元之战。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