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舜强
关键词:博物馆;科研工作;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2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33 — 05
作为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以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非盈利机构,博物馆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科学普及、文化传播及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时代要求博物馆在国家文化建设中有效发挥自身功能,充分彰显其公益性核心价值,这就对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需要在收藏、展览、公共教育、文化服务领域不断提升业务和管理水平,而提升业务和管理水平的基础和保证,则是博物馆科研工作能力的不断加强。
博物馆的科研工作是博物馆的一项基本职能,博物馆科研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博物馆藏品的收藏研究、展览、陈列水平,对于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公益性职能发挥,对于推进博物馆出版与文创事业发展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序开展科研工作是一个博物馆健康运行的重要指标,是博物馆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国内外博物馆科研工作在博物馆工作中的位置都显得越来越重要,已有学者从博物馆发展角度提出科研是博物馆振兴之本〔1〕,成为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2〕。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开展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工作中,科研工作作为一级指标在评估体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3〕,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省级以上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应与普通高校相当”〔4〕。其实这并不是一个较高的目标,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博物馆整体科研发展水平离这一目标的实现还相差甚远。
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将博物馆藏品保管、展示展览工作作为博物馆的核心业务,所以在很多博物馆中,科研工作都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博物馆科研工作滞后于博物馆整体发展水平,缺乏整體组织规划,研究人员积极性不高,具有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研究能力偏低,研究水平和相关领域学术前沿存在较大差距,研究成果捉襟见肘,没有能够真正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科研工作没有起到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和持续改进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学者注意到了博物馆科研存在的问题〔5〕,但也都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
那么,如何提升博物馆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科学构建博物馆科研管理体系,规范博物馆科研管理工作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博物馆科研管理体系是博物馆科学管理理念下,由博物馆中相应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通过编制科研规划、制定科研政策、借助科学管理工具,面向全馆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服务,组织科研攻关、进行科研成果认定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博物馆各项事业、推动博物馆的工作系统不断发展。博物馆科研管理体系不仅是博物馆科研运行的框架与保障,它更是一种以科研文化、价值为导向,以相关管理理念和政策为手段,通过科研管理体系中各要素的组织、安排和实施,从而将整个科研工作的单元(如科研人员、资料中心、实验室、科研团队等)联系起来,驱动整个科研体系不断运转,形成新的学术观点、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的系统〔6〕。这一系统由固定的科研管理机构、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专职的科研管理人员三部分构成。其中,固定的科研管理机构是博物馆科研管理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博物馆制定科研政策,维护科研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是博物馆科研管理体系运行的规范和保障,是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的行动准则;专职的科研管理人员则是科研管理体系中的灵魂,是维护博物馆科研管理体系存在且发挥作用的主体,也是联系博物馆科研与管理的纽带。在博物馆中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是提升博物馆学术实力、增加博物馆竞争实力、推动博物馆持续改善的必要手段。
1.确立科研方针
科研方针是指一个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科研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实现途径的总和。是这个机构对他的科研工作的总的宏观把握。博物馆的科研方针要符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顺应博物馆发展的需求并能够彰显博物馆的性质和使命。我国的博物馆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博物馆科研方针的制定,应立足于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原点,以博物馆自身的性质及服务对象为基础,以博物馆近期及中长期发展纲要为依托,对本馆的科研工作进行定位,明确科研工作在博物馆发展中的作用与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据科研目标制定方针。科研方针具有指向性、宏观性和前瞻性,即明确博物馆科研工作方向,界定博物馆科研工作范畴,确立博物馆科研工作主体,明确管理的原则,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等。
2.制定科研政策
科研政策是一个博物馆开展科研工作所需要遵循的依据和准则,是博物馆科研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博物馆科研管理体系运行的规范,这些政策需要包括科研课题申报评审政策,课题项目的日常管理政策,科研经费的使用政策,科研设备与图书资料的管理办法、科研奖励政策、科研成果评价制度等。由于科研政策是博物馆科研管理的依据和指导,所以科研政策的制定要有合法性、导向性、普遍性和持续有效性。所谓合法性就是博物馆的科研政策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制定的政策内容不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违背;不与所在博物馆相应的财务审计制度相违背;不与其他需要遵守的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及博物馆职业行为规范相违背。所谓导向性是指制定的科研政策对科研人员有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所谓的引导作用是指科研政策能够清晰的描述博物馆的学术领域、学术重点和学术方向,让从事科研的人员明确研究目标,有的放矢,博物馆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当代学术前沿确定科研的重点方向,在学术研究领域给予优先支持,使学术资源更好地被集中利用,最有针对性地解决和博物馆宗旨密切相关的问题。指导作用是指科研政策的制定要能切实解决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成为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准绳和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规范和纠正科研人员的行为。普遍性是指科研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到博物馆学术与科研涉及到的所有领域,而不要仅仅考虑博物馆和与其周边关系密切的考古、历史、艺术等领域,博物馆工作中涉及的学科方方面面,不仅有人文科学还有自然科学,不仅有理论研究还有应用技术研究甚至是软科学的有关内容,虽然在大部分综合博物馆中历史、考古、艺术、文学等人文学科占了主导位置,但是文物科技研究、建筑科技、信息技术等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组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博物馆学术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而在科技类博物馆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也都是科研的对象,因此,博物馆的科研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学术与科研的各个相关领域,制定的政策及形成的管理文件要适用于博物馆科研的所有学科。所谓持续有效性是指在制定科研政策时要有前瞻性,制定的科研政策生命周期长,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使用,持续有效发挥作用。这对于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便于其对科研政策的理解与贯彻。
博物馆的科研规划是一個博物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如开展科研工作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的总体方案,是为博物馆科研人员指方向、提要求的文件。博物馆的科研规划应立足于博物馆规模、性质、现阶段研究水平等实际情况,制定要考虑时效性,有可实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是博物馆开展科研工作的依据和准则,是博物馆开展科研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结项与管理而制定的文件,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是对科研活动和科研流程的规范。经费使用政策是对科研资金使用管理的依据,通常由博物馆科研部门和财务、审计部门共同制定。科研经费使用政策需要符合博物馆的财务制度,同时要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有必要的倾向性支持。考核与激励政策是博物馆对科研成果进行认定、评价及对科研成效予以肯定的政策。考核是指考察科研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给予确认,激励政策则是对达标并取得成果的研究给予奖励的政策。考核与激励政策是对博物馆科研成效验证的政策,也是推动博物馆科研进步的制度保障。
博物馆的科研政策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管理文件加以明确的,这些文件包括《科研课题申报与评审制度》《课题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使用办法》《科研设备管理办法》《图书资料管理办法》《科研项目成果验收办法》等。
3.配置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管理资源
科研管理人员是指博物馆开展科研工作中直接负责或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人员,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博物馆科研管理工作的灵魂。通常一个博物馆要有固定的科研管理团队,可以是具有编制的科研处或研究室、学术中心等。科研管理团队是由具有不同分工、不同职责的专职科研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编制科研规划,制定、修订和解释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组织课题评审、验收,对科研人员的日常科研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随着博物馆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博物馆科研工作呈现专业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这对博物馆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是要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即科研管理人员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有较高的受教育经历,承担或参与过相关机构的科研项目,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科研管理人员的素养高低,对于科研局面的把握、对于科研政策的执行、对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有良好的政策性和必要的沟通能力。所谓良好的政策性是指科研管理人员要熟悉博物馆的科研政策及财务、审计政策,熟悉国家基金项目的管理办法,对行业内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必要的了解,只有对各种政策、规定、规范有深入的认识,才能熟练和灵活的运用科研政策指导博物馆科研工作,规范博物馆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博物馆科研部门与基层科研人员之间有着频繁的信息传递环节,科研信息的上传下达,需要通过科研管理人员的良好沟通得以实现。科研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沟通方法和沟通技巧才能灵活的处理好科研活动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第三,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科研管理工作本身具有服务对象广,工作计划性强,常规性事务繁重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既要做好规划,又要做好服务,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既要能够把握方向,坚持原则,又要尊重科研人员及其取得的成果。这对于科研管理人员来说,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不可能做到的。第四,要有良好的现代化办公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很多博物馆都建立了网络办公平台,国家各大基金管理机构也都建设和完善了网络管理平台。无论是科研项目的申报、预算编制、中期检查、验收结题等,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网络完成的。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不但能够熟练使用日常办公软件还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办公,完成各类数据的填报及统计工作。
博物馆的科研资源配置则是博物馆开展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博物馆的科研资源包括科研经费、科研仪器设备和开展科研工作所需的场地。科研经费是指博物馆从事科研工作所需要使用的资金。科研经费是博物馆开展科研工作的保障,也是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活动进行学术探索的必须的资源。科研经费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博物馆科研人员承担的,诸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及其他国家或省部级课题而获得的外部资金,这部分资金通常是专项的,即针对某一特定项目支付的研究经费。这些外部资金通常都会拨付给管理单位一定的间接费用,用于管理单位的管理成本支出。这些间接费用的支配权属于项目所在单位,项目所在单位可以在本单位财务制度范围内对资金进行协调和使用。另一方面的研究经费则来自博物馆内部,主要有以下两个渠道:财政拨款、自筹资金。财政拨款是指科研经费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每年度下拨给博物馆的办公经费,这笔经费通常是纳入博物馆年度预算的,在博物馆中专门用于学术研究,博物馆自主课题通常使用的是这笔经费。另外有条件的博物馆还可以利用自筹资金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由于博物馆的经费通常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在经费使用上应根据博物馆自身条件确定科研项目资助额度。通常可以参考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限额为上限,对于博物馆确立的重大项目可考虑给予更大规模的资金支持。科研经费的使用最主要方面是科研课题的日常支出,即支付给课题研究所需的图书资料费、会议费、差旅费、小型仪器设备费、加工测试费、咨询费、协作研究费。科研资金的使用应做到科学预算、合理分配、有计划执行。科研资金应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与财务部门共同审批,在审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下使用。
除了科研经费外科研资料设备和场地的配置也十分重要。开展科研工作,图书资料是必须的。有条件的博物馆可是设立相应的资料室,购置必要的工具书以便于科研人员的借阅参考。科研人员在查阅资料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存储,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配备必要的存储设备、录音、照相器材供课题负责人员借用,在课题完成后收回。打印机、复印件等通用办公设备除特殊需要外不应列入科研设备内,小型科学仪器设备对于使用维护的要求较高,可由对应的技术部门(如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
1.博物馆科研项目的主要来源与申报方法
博物馆科研项目的主要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外部项目、内部项目和合作项目。外部项目通常指博物馆科研人员在博物馆科研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申报承担的来自本馆以外的研究项目。外部项目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单位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的学术科研项目;省部级主管部门开展的全国范围的系统内研究项目;有关学术团体、学会设立的学科内研究项目;所在省、市级相关机构设立的研究项目。内部项目是指博物馆为了支持学术研究设立的科研项目申报制度,可以有年度课题和专项课题之分。年度课题指的是博物馆按年度计划每年开展的科研立项工作,专项课题则是指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或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研究主题,由科研人员根据研究主题申报的不同角度的研究项目,是博物馆开展集体攻关的表现。合作项目是博物馆科研人员参加、参与的其它研究机构承担的各类课题,项目的主持单位不是博物馆,但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团队在团队中承担相应的工作,是一种科研协作关系。外部项目的申报通常是根据项目组织者的要求进行申报。很多时候,博物馆的科研管理部门(如科研处、研究室、学术中心)都作为外部项目的组织单位的基层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博物馆的该外部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外部项目的组织单位通常会开通互联网申报平台,博物馆可以组织科研人员根据申报要求通过网上申报平台进行课题的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全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都建设有网上管理平台,博物馆可以根据有关要求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管理用户账号,网上组织本单位的申报和材料审查工作。内部项目的申报相对外部项目的申报组织略显复杂。博物馆科研部门应根据自身的科研规划,列出年度或专项课题的申报指南,内容涉及申报范围、资助规模、研究期限、资格要求等供科研人员参考,在限定时间内要求有申报需求的科研人员提交具有固定格式的申报书,通过形式审查审核申报书的真实性,最后通过专家评审会评审确定资助对象和资助规模。合作项目的申报主体通常不是博物馆的科研人员,申报工作不由博物馆承担,但科研部门要做好必要的协助工作。
2.博物馆科研项目的管理流程
博物馆科研项目立项后进入实施阶段。管理科研项目通常应由博物馆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为此,科研管理部门应具备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按照课题工作的顺序和进度对在研课题进行管理。这套完备的管理流程包括预算管理、采购管理、中期检查、结项评审等。其中每一个流程都要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同时有专人负责各流程的工作,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课题负责人应和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科研管理人员应通过必要的方式让课题负责人了解科研管理的基本流程,并按流程开展科研活动,使科研工作脉络清晰。通常博物馆开展课题研究,立项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预算的编制,科研人员必须根据课题组织者的相应经费管理办法合理编制预算,如果课题来自博物馆以外的机构,则需要明确经费预算依据同时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博物馆财务制度的适用性。如果是博物馆设立的项目,则科研人员编制预算时要遵从博物馆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科研管理人员在预算编制中需要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如遇外部项目则还有审核和报送的职责。科研采购是科研工作发生科研支出的环节,也是科研活动中主要的、常态的工作。博物馆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职责是管好科研采购,以确保课题负责人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合理、合规、合法的,同时通过对科研采购的科研管理部门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在研课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进度。课题负责人在开展科研活动进行科研采购前,需要起草相关的采购申请,经过财务管理部门的审批后才可以正式执行。中期检查是科研项目进行到一半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对在研的科研项目进行审查和监督,以确保课题按计划进行,了解课题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设法协助解决,检查方式可以是问询或听取汇报。结项评审是在研项目完成时需要展开成果鉴定进行评价的环节。博物馆的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在课题负责人提出结项申请后组织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评审,最终确定被评审课题是否通过验收,是否能够结项。
科研绩效评价是博物馆对科研投入产出的测量,是衡量一个博物馆研究能力与研究实力的方法,是促进博物馆推陈出新、不断进步的工具,是评价科研人员研究能力与研究业绩的标尺,它既是博物馆持续培养科研人员促使其迅速成长的手段,也为博物馆研究人员的考核与评聘提供依据。
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后,要对其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测量,以确定研究成果的价值及与预期目标的相符性。科研成果的评价和测量可以作为课题评审结项的重要依据,也可成为考核科研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科研成果评价的对象是开展科研工作的科研人员,考察内容有文字型成果和实物型成果,文字型成果包括、论文、专著、研究报告、二次文献。实物型成果则包括:发明专利、计算机编程、数据库设计、网页制作及工艺流程革新等。
对博物馆科研成果进行认定,要有一定的依据,且这个依据是应当是被量化的,便于测量和做出评价的。文字型成果的认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考察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和评价,二是考察社会的反响,三是考察成果被引用、转载和摘录的情况。在这三种评价方式中,最容易被量化和测量的是文摘、索引刊物的收录情况。对于这个指标的测量,博物馆可以通过学术科研论文的发表刊物的级别给出相应的评价值通过分值的高低确定科研成果的等级和投入产出绩效。目前国内外最为权威和著名的两个检索工具是由美国科技研究所编辑出版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和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这两个索引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位置。国内的索引性刊物主要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CSSCI),是由教育部立项,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研制的索引,2019-2020年收入源期刊近568种,扩展版214种,涉及面广,数据较为完整,系统功能齐全,已成为各大学进行科研评价的主要依据来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其前身为《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是除CSSCI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索引。从2011年(第6版)起每3年评定一次,2017出版了第8版。除此之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分专题选录报刊论文资料的原文和篇目出处。范围来源于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3000多种报刊。分100多个专题分别出版。有很强的学术影响力。是学术成果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另外《新华文摘》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人民出版社主办、新华文摘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权威刊物,收录全国报刊上关于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教、科技方面的文章精华,因摘文量少、规格高,常常成为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评价学术成果的标杆。由于博物馆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与博物馆相关的人类学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科技考古、博物馆数字化与信息化、博物馆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加。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使用较多的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它收录了我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及优秀期刊千余种。目前这种通过出版物收录的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得不说是一个标准统一、可以客观和直接反映学术成果水平的方法。实物型的研究成果认定和评价则更多地依赖专家的评判和应用效果的反馈。这样的评价方式多多少少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博物館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它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确定科研指导方针和指导思想,明确博物馆的科研管理部门职责,出台相应的科研管理政策,由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研管理文件,规范科研管理流程,确定科研考核与评价办法,在此基础上,制度化的开展科研课题申报、立项评审活动,推动博物馆科研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将科研工作与博物馆各项工作有机融合,最终达到通过科研培养人才、通过科研推出成果、通过科研增加博物馆软实力的目的、推动博物馆不断良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康.科研——博物馆振兴之本〔J〕.中国博物馆,2002,(02):20-22.
〔2〕孟庆金.科研是自然类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博物馆,2013,(04):14-21.
〔3〕周玉平.国家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4〕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文物报,2011-12-28(005).
〔5〕刘康.科研——博物馆振兴之本〔J〕.中国博物馆,2002,(02):20-22.
〔6〕魏巍,张慧颖.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研究综述——基于要素、功能和驱动机制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5,(09):15-17.
〔责任编辑:包 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