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婆婆”徐璋莉 和绘本恋爱的二十年

2021-10-29 01:09冉智渊谷珵
教育家 2021年41期
关键词:绘本儿童游戏

冉智渊 谷珵

教室墙边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排排的绘本,一个孩子随手抽出一本,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从绘本中获得灵感,他提出倡议“我们搭建一幢房子吧”,三两个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建筑工程”……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北港幼儿园,孩子们沉浸于随处可见的绘本,也习惯于将绘本内容转化成喜爱的游戏。

凭借绚丽的画面、神奇的想象、有趣的情节,绘本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孩子人生路上的启蒙养料。但绘本教育又容易浅尝辄止。如何充分挖掘绘本的多元价值,一直是在这一领域耕耘的徐璋莉所思索的问题。20年的绘本教育探索中,徐璋莉将绘本与儿童真实生活相融合,使绘本阅读从静态走向立体,变成了幼儿日常喜闻乐见的绘本游戏。

播下美的种子

认识徐璋莉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笔名——花婆婆,她在自媒体上以“花婆婆”的名字发表了将近200篇原创文章,全是有关自己多年来对学前教育实践与思考的总结。这一笔名源自绘本《花婆婆》,徐璋莉很喜欢书里讲述的故事。花婆婆小时候答应爷爷三件事: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住在海边、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长大后,她很快完成了前两件事,却不知如何着手第三件事。有一年春天,她看到漫山遍野的鲁冰花,随即决定种花,直至两鬓斑白从不间断。

徐璋莉也做着“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30年前她踏进学前教育领域,勤耕不辍,而与绘本教育的缘分,也几乎填满了她的大半段从教生涯。

大约在2002年,徐璋莉初次接触到绘本,当时只觉新奇,但没有意识到绘本的价值所在。后来一位同事分享了《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教学,短短20多分钟,犹如一道明亮的光,让徐璋莉发现了新世界。她开始搜集各种绘本,尝试将其融入学前教育。20年来,徐璋莉积攒了近4000册绘本,几个大书架排列在家里客厅,俨然一座小型图书馆。

从绘本购入到纳入藏品,徐璋莉会仔细筛选每一本,如果发现有粗制滥造的痕迹,她便会毫不犹豫地摒弃。面对琳琅满目却鱼龙混杂的图书市场,对于绘本的判断,徐璋莉心中自有一套标准:“经典的绘本有正面的价值导向,有一個永恒的普世价值观——那就是爱。它呈现的形式是有趣的、适宜幼儿天性的,能帮助幼儿习得人生经验。”

《子儿,吐吐》就是一本符合她心中“经典”标准的绘本。书中描绘了一只叫“胖脸儿”的猪贪吃木瓜没吐子儿,由此引发了他对“吃子儿长树”的担忧、想象、期待、失望以及自我安慰等一连串的心理反应。“故事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蕴含着希望,也传达着‘明天更美好的乐观心态。”

“孩子就像一块海绵,他们会在阅读中理解和吸纳绘本的内容。经典绘本能帮助孩子在幼年时播撒阅读的种子、美的种子、价值观的种子。”在徐璋莉看来,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化学反应”,他们会自己循着作者有意埋下的线索,体验书香里丰盛的世界,从中领悟道理。

这些道理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以绘本为起点,伴随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举个例子,幼儿园班级举办风筝主题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风筝相关的绘本,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幼儿对“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产生了好奇。教师会鼓励幼儿去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绘本形象生动的图画,能让幼儿一看就懂,他们可以小组合作,根据绘本一步一步地制作风筝。此时,教师不要干扰他们,在一旁静静地做好支持。

“孩子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教育永远不是简单告诉你1+1=2,独立探究的过程非常重要。”徐璋莉谈道,绘本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成为一个“有研究精神”的人,制作风筝只是一堂课程,推进中实际上整合了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让幼儿学会调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习得了新的知识和经验。

自然生长的课程

在许多幼儿园中,阅读活动是一种平行结构,读完一本接着读下一本。传统的绘本阅读基本上只需动用眼睛、嘴巴和耳朵,幼儿缺乏亲身感知和动手操作的体验,在阅读完绘本之后,就像清风掠过,淡而无痕。徐璋莉认为,要想改变上述状况,必须将绘本阅读与幼儿真实生活、需求紧紧挂钩,让幼儿在体验性与创造性的绘本游戏中吸收更多的成长养料。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受到瑞吉欧教育理念影响的幼教工作者,徐璋莉将瑞吉欧教育体系引入幼儿园开展实践,获得了积极的教学反馈。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核心是生成课程,即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地学习。

在徐璋莉看来,这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振宇提出的“游戏课程化”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游戏课程化的出发点首先是游戏,然后是如何课程化。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成年人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提升游戏经验。”徐璋莉强调,绘本游戏的本质是生成课程,也是游戏课程化的过程。它不是被预先设计好的,也不是儿童漫无目的随意发挥出来的,而是儿童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结果。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搭建房子。几个孩子找来泡沫板,很快搭建起房子的主体墙。一个小小的声音冒出来:“我们的房子没有屋顶。”这句话引起了他们的思考,“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屋顶?”有的孩子提议做一个三角形屋顶,于是他们将两块泡沫板斜着搭在墙体上,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材料太滑,屋顶无法固定。

教师发现这一情况之后,询问孩子们是否需要一起讨论,帮他们解决问题。大家集思广益,有的幼儿想到使用透明胶带粘贴,有的幼儿建议在墙边加一根柱子为屋顶提供支撑,有的幼儿提出垫上一块毛巾增加摩擦力防滑……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他们发现使用透明胶带是最省时省力的做法。

由一个自主小游戏生发为一节有关建筑的课程,当孩子们把屋顶做好之后,是否意味着课程到此结束了?并不是。在教师的启发下,游戏还可以继续发展。屋顶一定是三角形的吗?可以做成圆形的吗?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电视里见到的蒙古包就是圆形尖顶的样式,接下来他们继续收集有关蒙古包的绘本,开启新的游戏体验。

猜你喜欢
绘本儿童游戏
绘本
绘本
绘本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