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陈王街道办事处,山东 菏泽 274600)
农业信息化是将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等先进的高科技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使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管理,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不单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前,中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遥感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领域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农业信息化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农作物施肥环节,通过在田间设置自动养分测试仪的方法,可以实时对农作物的养分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和测定,种植户可以根据分析数据来确定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然后利用田间遥控自动施肥工具对农作物进行自动精准施肥,因此,这种科学的施肥方法也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条有效路径。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需要一大批专业型人才的支撑,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农业生产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也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因此,二者的融合能够吸纳更多的全能型、综合型人才,进而使农业生产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产出也将逐年增大[1]。
随着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融合速度的逐年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已经不再局限于农作物种植与畜牧业养殖等方面,而是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产、种、收、销的产业链条,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民冲破了传统的“靠天吃饭”的思想观念,建立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规模化产业,借助于信息技术,农民足不出户便可以获取更加丰厚的经济收益。
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有效应用,不仅给广大农民提供了精准确凿的农作物种植信息、畜牧业养殖信息、田间管理信息等,而且也为农民科学筹划、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比如往年农作物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等数据信息统一存储在数据库当中,广大农户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选择最佳的耕种方式、最为优化的施肥与灌溉方法、最为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进而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目标。基于此,技术人员应当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数据库的各项功能,提高数据的精准度,在提高经济收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也给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因此,广大农户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这一营销模式的优势,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投放到电子商务平台,以此来提升当地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特色农业与特色文化。另外,随着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广大农户可以借助于这些新型媒体,通过创建农产品直播网络的方式,来扩大当地农产品的受众率与曝光率,进而为繁荣地方经济做出积极贡献[2]。
人才是实施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融合策略的先决条件,基于这一思想,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现有的专业人才结构,本着弥补高尖端岗位人员不足的原则,借助于互联网招聘平台以及社会第三方招聘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吸纳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与农业高科技人才。同时,也可以和专业对口的各个高等院校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往来关系,并为在校大学生以及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另外,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因此,各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当地的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一个专项的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融合战略实施基金,并指派专业人士对资金的使用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够花在刀刃上,进而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融合进程。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不仅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思想不谋而合,同时,也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带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因此,地方农业部门以及广大农户应当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吸取和借鉴成功经验,不断对农业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进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