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玉梅
1939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我们今天极端严重的任务,成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如何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我们的党,《决定》从7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决定》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不朽之作,也是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
《决定》出台的背景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再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严峻的抗战形势和巩固自身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性的大党。1937年10月,毛澤东首次提出要“建立全中国的强固的共产党”的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1938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目前党的组织力量,还远落在党的政治影响之后,甚至许多重要的地区,尚无党的组织,或非常狭小”,因而提出“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成为党目前迫切与严重的任务”。在这一积极方针指导下,到1938年年底全国党员人数由全面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增加到了50多万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为党的政治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但随着党员队伍的迅猛发展,也随之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如有些地方为了追求新党员的发展数量,进行所谓的发展党员突击运动,集体加入或不经过个别的详细审查即吸收为中共党员。这样,不仅使得一些普通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一些异己分子、投机分子甚至敌探奸细也乘机混入了党内,党组织的先进性、战斗力都亟待加强。
因此,如何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我们党和严密我们的队伍,成为中共面临的一个极为严重的任务。1939年2月,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中央社会部,并颁发了《关于成立社会部的决定》。同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又作出《决定》。
《决定》的主要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决定》强调:“党的发展一般的应当停止,而以整理、紧缩、严密和巩固党的组织工作为今后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纠正追求数目字与采用突击方式的错误,只求精不求多。”围绕如何巩固我们的党,《决定》从思想、政治、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思想上,《决定》强调:“巩固党的中心一环,就是加强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阶级教育与党的教育”,“纠正各种‘左倾或右倾的不正确观点”。“各级党部必须根据具体环境与党员政治文化程度,采取各种方式来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教育工作。”对于新干部的教育,《决定》特别强调:“老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去教育新干部,去领导与巩固新干部。新干部必须虚心的向老干部学习,重视实际经验,接近工农群众,锻炼自己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此外,为适应党的保卫工作和反奸细的斗争,《决定》要求党内的锄奸教育也“必须大大提高”。
政治上,《决定》强调:“只有尽一切的努力来巩固党的组织,严密党的队伍,把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才能使党有所准备来克服目前的困难,反对国内投降分裂的危险,团结全中国人民,引导抗战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实践证明,党自身队伍的团结统一和坚强有力,确实是领导抗战、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后来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启动,也正是为了建立一个高度团结统一的中国共产党。
组织上,《决定》强调“必须加强党的保卫工作和反对奸细的斗争”,要求“各级党部必须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保卫工作,并在可能的条件下成立专门部门训练保卫工作的干部”。为保持党组织队伍的纯洁,《决定》强调:“必须详细审查党员成分,清刷混入党内的异己分子(地主、富农、商人),投机分子,以及敌探奸细。”为加强领导,《决定》提出:“这种审查工作,必须自上而下的进行。应由各局各区党委各省委首先审查各级干部,保证党的各级党的领导机关掌握在经过考验与忠实可靠的干部手中。”“各级党的组织机构必须加以整理,以求得在巩固党的工作中收到最大的效果。”
纪律方面,《决定》强调:必须“提高党的铁的纪律”。围绕党的秘密工作,一方面要求“党的公开机关与秘密组织,必须严格的划分和清楚的分离,公开党员和秘密党员必须明白的分工,而不应由公开党员兼任党的秘密工作”;另一方面,秘密党员必须严格地遵守“党的秘密工作的纪律与各种规则”,“任何自由行动与疏忽懈怠都是有害的,应该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
为确保该《决定》的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组织部于同年10月7日发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巩固党的决定的指示》。
《决定》的深远影响
《决定》下发后,各地党组织将巩固党的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从思想、政治、组织、纪律等方面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如陕甘宁边区,当年有计划地选调干部到马列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还通过扩大边区党校以轮训区级干部及开办乡级党员训练班等措施,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上,为保持党组织队伍的纯洁,1939年从中共中央到各抗日根据地,先后成立了社会部。在当时复杂的革命战争环境之下,中共中央不仅对党员采取了细致谨慎的审查工作,而且组织审查也成为所有奔赴延安人员的必要程序。
加强对党员的培训教育,是巩固党的中心一环。当年,毛泽东、张闻天、陈云、刘少奇等人都到延安各机关学校授过课。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所作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说、张闻天发表的《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略谈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等文章、陈云撰写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党的支部》等文章,为加强党员教育提供了重要教材,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光辉文献。
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即“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豪迈地把这一建党任务称为“伟大的工程”。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伟大的工程”这一高度,表明党对加强自身建设重要性的深刻自觉与把握。1942年至1945年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成功典范。事实证明,通过努力,全党同志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真正做到了力挽狂澜、扭转时局,走向了“最后的彻底的胜利”。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